loveppear77 wrote:
說穿了就是 唯有國...(恕刪)
不要說台灣了,亞洲國家都是國立知名
美國私立大學靠捐款就可活得很好,台灣企業捐款也是看裙帶關係,否則就捐公立台大
有些企業還自己辦校
至於勤益工專他是老二專的八校之一,以前並不差,20多年前的二專聯招是這樣排的
台北(北科)>高雄(高應)>亞東>龍華=聯合>勤益>萬能>南台
當時的電子電機機械類錄取率低於15%
當時的商學類錄取率低於7%
能考上日二專都算是菁英等級了
藍色小章魚 wrote:
比起紀律,我在乎的是這個人的能力與自我要求,研發部門每天跟個機器人一樣,一定要主管講主管支配,台灣人的奴性造就緩步不前,能力很強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但是它們的創造力遠遠超越這群守紀律每天已經習慣被鞭策的奴隸,最近因為有看到某篇有提到彼得理論以及熊彼德理論,台灣的企業諸如此類的例子太多,融入企業文化裡面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晉升,但是這些人來講就像老鼠會一樣,真正能力強的最終會被掩蓋,剩下的人只是躲在包覆糖衣下的糖果,內部要突破這種思維難度很高,因為主管的高度決定部門的成長,這些主管它們也知道自己僅能掌握的東西也僅僅只能利用自己的階級去支配,真正的主管並不需要每天去鞭策你的馬跑快一點,而是給予正確方向,讓你的馬可以放心的奔跑,你每天打你的馬他並不會跑比較快,因為這些馬知道,這個主管在意的是他的心情,反正我跑快一點跟跑慢一點,實質上是沒有差別的。...(恕刪)
企業有企業的文化
職位也各有需求
有些成長型的企業就是喜歡開創型的人才,但穩定型的企業就喜歡守紀律,執行力高的人才
自我要求能力提升固然重要,但如果太有個性,不守紀律,執行力及服從度差,我想也待不久
融入企業文化加上自我提升都很重要,抗壓性跟執行力高者未必就會考試,而會考試者未必抗壓性跟執行力高,只有抗壓性跟執行力高者才能脫穎而出,企業要的是適才適所的人才,重視的是對的人
要能脫穎而出,在正派經營的企業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抗壓性高,品德良好,執行力強
我老婆不是台政畢業,只是銘傳商專,一樣能撐上市集團財務及管理長的大樑,而且集團內的子企業都是他慢慢親手成立跟組織而來
bobbycomboy wrote:
以前是這樣喔,一畢...(恕刪)
都過去了 現在科大頭 就是靜宜.亞洲等級
(亞洲已超越靜宜)未來如果有醫學系恐怕又衝得更高.
知道文藻語專嗎 現今科大最高分學校之一
現在改成文藻外語大學 文組分數有贏後段國立科大
但 統測的錄取分數 遠輸靜宜
除非是去南部區域型就業 不然還是靜宜好
很久以前台北工專錄取分數是贏淡江.中原 輸輔大
所以明志有到逢甲以上也不過份 看年代吧
過去科系少 很多私立熱門科系 競爭學校少超級高分
設備師資是不錯但沒到這麼好 廣設大學也沒砸多少錢
老學校就開始下滑 實質素質也下滑 這-就是那時代的盲點
每個時代都有它判斷的缺點
現今的公立大學也開得太浮濫了
公立大學比過去聯考所有大學加起來還多
反觀社會多數的高職生 只有手指頭都數的出來的公立科大
第一名的私立科大 就是台灣160所大專院校 快要100名
台北(北科-中正)>
高雄(高應)(輔大)>
亞東(中華)>龍華(比亞東略高)
聯合(高職統測低於勤益不少)逢甲
勤益(世新)>
萬能(稻江)>
南台(亞洲)
考研所 私立頂 的確上打國立中段的學校
就算是學士也不會選國立尾
要特別挑榜單遠超元智的
不是私立頭的問題 是學士就是沒人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