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ta1234 wrote:
突然想到再補充一下..很多人拿香港跟台灣來做比較...
我覺得一點點也不客觀...因為香港啊..別忘了你現在可是大陸的領土..
你比起其它省份條件還要好很多了...
要以香港作比較..就是你把自己當成了大陸的領土為前提了...
我覺得這樣講有點矛盾
多數香港人自己都不認同中國,甚至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
台灣也是相同的狀況
雖然台灣不認為「自己是中國大陸的領土」,但是對岸可是認為「台灣是自己的領土」
peter_hsu wrote:
現實是殘酷的,沒有先跟中國簽FTA
,歐美日沒有一個國家敢跟台灣簽
這就是民進黨執政時的困境!
韓國也就是利用這段時間快速崛起
在各個產業利基資源擴大市場,進而擊敗台灣
--------
現在是個反攻好機會
先簽中國,再簽東南亞國協 13+1
,接下來泛太平洋夥伴協定,、日本,歐盟、兩年內看能不能一氣呵成,
國民自信心就回來了, 下一代才有打拼的空間
鐵牛CEO wrote::
你忘了證所稅?
你忘了油電爽漲?
相信馬英九?
相信國民黨?
相信014 李朝欽 賴素如
22K這政策誰搞的
無薪假怎麼來的
自信心是哪來的
eddydnd wrote:
服貿定的陸資下限是30W美金,就連台灣人娶陸籍配偶來台定居和就業都一堆限制,哪有可能隨便讓大陸人移民
eddydnd wrote:
大陸有錢人根本不屑台灣好嗎?別再自我感覺良好了
eddydnd wrote:
老婆同事跳槽到陸資企業在台北的office,薪水從5w變8w,全世界都搶著和大陸做生意,只有台灣人擔心跟他們做生意會沒飯吃,韓國比我們更積極,一旦他們與大陸的FTA生效,台灣競爭力不足,很快的許多企業將面臨經營上的困境,底下的員工生計也受到影響,間接影響的就是服務業了
eddydnd wrote:
很多人以為我們的大企業多半過去設廠了,簽不簽服貿有什麼差? 其實他們設廠並不代表產品可以直接賣進大陸,在大陸生產的3C產品並不能直接賣到當地,他只允許來料加工,內銷須經過轉廠手續,類似我們的保稅廠的觀念,要抽進口關稅的,5~7%的稅差對力拼毛利保1,保2的NB業來說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