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加班家庭也沒有和樂到哪去
有些人加班家庭也維持得還不錯
重點是時間怎麼分配,要不要投入而已
當然時間很重要,如果你每天是工作10小時以上的那種,比例上大多沒有什麼時間顧及家庭
"工作",你對你的工作有熱情,那已經不叫工作了,那叫"興趣"
這2個字普遍來說都是指向"為了生活不得不做"
對工作有熱情的自願加班者,那沒麼問題,不拿加班費也沒什麼問題
因為那是你的興趣和熱情
只是不能因為你所擁有的這些而去批評那些為了生活不得不這麼做的人,你只是在自己的角度!
看看那落後國家的難民,他們的環境就是那樣
生活在安樂的地方,基本上我們沒什麼資格去評論人家該怎麼做,更何論只會去砲轟人家不知努力斤斤計較
如果環境對調,也許你就不是現在的你了
當然你或許會說人都是有選擇的! 但在目前的資本體制下,誰會去選擇自己不想做的事? 每天加班累死自己!?
可以當董事誰想去當作業員!? 這個體制就像個金字塔,下面一定要有一大群人做支撐!
也許10~15是斤斤計較
但資方不也是在對勞工的薪水斤斤計較
最蠢的情況是那種自己明明不想加班,卻被公司凹常態性加班
看到其他人在砲轟這種制度時,卻跳出來幫凱自己油水的資方講話
當這些人成功後開始去凱下面員工的油水
就這樣循環下去~
大砲台 wrote:
加班與家庭重要基本上是沒有衝突的
有些人不加班家庭也沒有和樂到哪去
有些人加班家庭也維持得還不錯
重點是時間怎麼分配,要不要投入而已
當然時間很重要,如果你每天是工作10小時以上的那種,比例上大多沒有什麼時間顧及家庭
"工作",你對你的工作有熱情,那已經不叫工作了,那叫"興趣"
這2個字普遍來說都是指向"為了生活不得不做"
對工作有熱情的自願加班者,那沒麼問題,不拿加班費也沒什麼問題
因為那是你的興趣和熱情
只是不能因為你所擁有的這些而去批評那些為了生活不得不這麼做的人,你只是在自己的角度!
看看那落後國家的難民,他們的環境就是那樣
生活在安樂的地方,基本上我們沒什麼資格去評論人家該怎麼做,更何論只會去砲轟人家不知努力斤斤計較
如果環境對調,也許你就不是現在的你了
當然你或許會說人都是有選擇的! 但在目前的資本體制下,誰會去選擇自己不想做的事? 每天加班累死自己!?
可以當董事誰想去當作業員!? 這個體制就像個金字塔,下面一定要有一大群人做支撐!
也許10~15是斤斤計較
但資方不也是在對勞工的薪水斤斤計較
最蠢的情況是那種自己明明不想加班,卻被公司凹常態性加班
看到其他人在砲轟這種制度時,卻跳出來幫凱自己油水的資方講話
當這些人成功後開始去凱下面員工的油水
就這樣循環下去~
所以台灣是落後地區? 歐美是安樂地方?
原來失業率是台灣2到3倍的歐美是這麼棒的地方? 會不會跟現實差太遠?
為何歐美失業率這麼高?
更不用說,歐美多的是許多要加班的公司
以矽谷而言,檯面上的大公司,多得是加班加得昏天暗地
更不用說日本,韓國和中國的許多公司
此外,你整篇文章的邏輯有問題.
整個討論串,沒看到有人在批評那些為了生活不得不加班且沒加班費的人
最後,人當然是有選擇權的,這和你自身的努力有正相關
愈努力增強自我實力的,選擇機會愈多.相反地,選擇機會愈少.
這不是單純用一句,"可以當董事誰想去當作業員"就能一筆帶過.
mkhsu wrote:
所以台灣是落後地區? 歐美是安樂地方?
我講的環境不同角度不同感受就不同,生崖也就截然不同
我以前也會認為那些遊民好手好腳怎麼不去工作,後來才發覺這種想法是愚蠢的,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觀點在標籤他們
mkhsu wrote:
最後,人當然是有選擇權的,這和你自身的努力有正相關
愈努力增強自我實力的,選擇機會愈多.相反地,選擇機會愈少.
這不是單純用一句,"可以當董事誰想去當作業員"就能一筆帶過.
所謂的"努力正相關",是沒有標準可以衡量的
有一輩子拼到死他也沒得到他要的,相反有些人是可以輕鬆拿到(我不是在說麼靠關係)
也許你第2句話是對的,就像那一句"有努力有機會,不努力永遠沒機會"
但也因為這樣很多事情變得理所當然,就向籠子裡的小白鼠命爬著旋轉木籠
我也不是在說什麼努力與否
一家公司能賺的錢就這麼多,想拿更多就要往上爬
假設公司裡不含老闆只有10個人
只有2個可以當幹部,即使所有人拼到爆肝身體出問題,也還是只有2個人可以當幹部
你要說其他人努力不夠? 機運不足? 沒比人聰明? 還是他們沒有特殊關係?
當然這很殘酷,或許也印證所謂"有努力有機會,不努力永遠沒機會"
但即使這樣,也沒有人去懷疑這種公司體制制度(假設整個世界就是一間公司)是否是有問題的?
因為一切是如此的理所當然,不努力當然沒機會囉!
有問題的都只會是自己,沒錯吧!?

大砲台 wrote:
我講的環境不同角度不同感受就不同,生崖也就截然不同
我以前也會認為那些遊民好手好腳怎麼不去工作,後來才發覺這種想法是愚蠢的,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觀點在標籤他們
同樣的邏輯,你不也是只站在自己的觀點在標籤台灣的公司,雇主和歐美各地的雇傭關希?
大砲台 wrote:
也許你第2句話是對的,就像那一句"有努力有機會,不努力永遠沒機會"
但也因為這樣很多事情變得理所當然,就向籠子裡的小白鼠命爬著旋轉木籠
我也不是在說什麼努力與否
一家公司能賺的錢就這麼多,想拿更多就要往上爬
假設公司裡不含老闆只有10個人
只有2個可以當幹部,即使所有人拼到爆肝身體出問題,也還是只有2個人可以當幹部
你要說其他人努力不夠? 機運不足? 沒比人聰明? 還是他們沒有特殊關係?
當然這很殘酷,或許也印證所謂"有努力有機會,不努力永遠沒機會"
但即使這樣,也沒有人去懷疑這種公司體制制度(假設整個世界就是一間公司)是否是有問題的?
因為一切是如此的理所當然,不努力當然沒機會囉!
有問題的都只會是自己,沒錯吧!?
不用競爭的方式,你要如何決定? 不讓最有競爭力的當幹部,難道是幹部輪流做做看?

現在社會因為全球化,競爭也全球化.
從前有句話叫不進則退,現在是進的不夠多也等於是退!
你以為歐美這麼高的失業率怎麼來的? 許多老牌的歐美企業被併購是怎麼發生的?
台灣許多企業為何毛利降的多又快? 套句你說的"可以當董事誰想去當作業員",不就是"能成功誰會想失敗?"
不合理? 不公平? 那為何偏偏贏家不是自己或是自己服務的公司?

有競爭,就有輸贏,簡單講,這是一個贏家全拿的世代. 講白一點,這根本不是台灣單獨能解決的問題.
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緩多數台灣企業失敗的時間,因此政府才會不斷的放利多給企業,等於是在用國家補貼企業,至少死的慢一點. 對人民的衝擊小一點.
對個人,唯一能做得就是增強自己能力, 我對工作有熱情,但我也對很多事情有熱情啊!
為何我不多做一些其它的興趣? 無它,因為危機感.
要努力還是放棄或假裝看不見都是自己承擔結果

mkhsu wrote:
同樣的邏輯,你不也是只站在自己的觀點在標籤台灣的公司,雇主和歐美各地的雇傭關希?
我也可以站在雇主的觀點說話,我也不否認他們有他們的難處
資方與勞方不過就資本體制下的產物
跳脫角度後,不管什麼人都只是隻拼了命的小白鼠罷了!
在現實層面資方掌握的資源比例是非常高的,這件事情很有趣你有能力你就可以佔據大部分資源
mkhsu wrote:
不用競爭的方式,你要如何決定? 不讓最有競爭力的當幹部,難道是幹部輪流做做看?
現在社會因為全球化,競爭也全球化.
從前有句話叫不進則退,現在是進的不夠多也等於是退!
我的重點是
"全世界是一家公司"
沒有多少人會去思考整個資本體制的問題,有的只是在裡面認為一切理所當然
如果GOOGLE是全球企業龍頭,那"幹部"就是僅次於他的公司
mkhsu wrote:
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緩多數台灣企業失敗的時間,因此政府才會不斷的放利多給企業,等於是在用國家補貼企業,至少死的慢一點. 對人民的衝擊小一點.
對個人,唯一能做得就是增強自己能力, 我對工作有熱情,但我也對很多事情有熱情啊!
為何我不多做一些其它的興趣? 無它,因為危機感.
要努力還是放棄或假裝看不見都是自己承擔結果
所以思考過目前整個情況後,就會發現這種方式逐漸步向死胡同
有毀滅就有新生
我到是很期待這模式會怎麼繼續下去,以即接替的架構又是什麼架構?
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
不過我看也快了
現在各地方的經濟成長很多都不是實質的,是懸空的
爆掉是早晚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