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美國的人平均年新薪水都比較高嗎??

沒住過美國,卻發起文來質疑起住美國的人啦

數據?數據是能表現出什麼?厲害的人是看到數據背後的意義啦。
別以為數據就是事實
rogerkuo2001.tw wrote:
閒聊版大家有品些~

品?

rogerkuo2001.tw wrote:
數據網上找都有~

那裡有數據?上面明明是文字…
數據網上找都有,你知道要去那裡找嗎?
rogerkuo2001.tw wrote:
只是數據是冰冷的~

如果數據是冰冷的,那所有學問都不用做了~
這裡可不是討論文化啊~

你的立場是以你所住的地方,過著超過中產階級水準的生活
我的立場是整體,很多現象並非是我隨便講的,別人的觀點一定全是假的嗎?
rogerkuo2001.tw wrote:
Garbage in, garbage out~

既然你是學資訊的,用自己優越生活的日常體驗來支持自己的說法~
如果我硬是從勞動結構、經濟學與社會學角度切入,根本不會有交集。
也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
打個比方,就像有兩條平行線:
Line1:「我定期上健身房,假日去海邊沖浪,每天吃有機食品,身材保持得很好~」
Line2:「那些肥胖人口哪來的?」


回到問題,
加州的石油幾乎是自己自足,這根政府的財政赤字有啥關?
你是要說,大量開採後,加州政府可收到更多的企業稅,收到更多的所得稅,減少赤字~
問題是,Santa Barbara 外海油田可創造的價值,和每年的財政赤字相比,跟本是小巫見大巫~
加州政府要解決財政問題,只有從砍預算下手的份!
損的是公務員薪資、公共教育和窮人的醫療補助……等。
當然和你八竿子打不著!
是小群 wrote:
數據?數據是能表現出什麼?厲害的人是看到數據背後的意義啦。

那裡有數據?
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你是要表達:在美國,一定很爽。在台灣,一定很慘!?
不然真的看不懂你要表達什麼……
sove_i_skogen wrote:
裡有數據?

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你是要表達:在美國,一定很爽。在台灣,一定很慘!?

不然真的看不懂你要表達什麼……


少扣帽子了。
我才看不懂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就一個問題而已,你到底有沒有住過美國?
連這問題你都不敢正面回應,講再多根本都是屁話。

至少rogerkuo2001.tw是提出他所看見的。
你連看見都沒有,你只提出你所google的。
是小群 wrote:
少扣帽子了。
我才看不懂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那我直接講好了!
回到標題:美國的人平均年新薪水都比較高嗎?
答案:當然~這不是基本常識嗎?

所以樓主是要問,有沒有那麼高!
電影「沒問題先生」當中,Jim Carrey飾演一個在LA金融機構,中下職位的loan officer。
年薪US$65000~
答案:根據PayScale網站,在LA的loan officer,薪水介於US$40k~79k。
所以是有可能的,但以片中那副德行來看,能有US$50k?!

後來我引出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是要告訴「老美年薪的中位數只有US$38」~
rogerkuo2001.tw他是分享自己生活的經驗。
也提出「有錢人和窮人都很如意,中產階級很痛苦~」這樣的看法!
所以並沒有產生任何衡突!
反而讓大家了解「在一定收入以上,生活水準是超過台灣很多的!」

最後講到的是加州政府財務狀況,也就是你切進來的時候啊~
新聞有講,就算開採海外油田所創造的價值,還是小於加州政府的年度赤字。
更何況,那些收益只有一部分進入州政府……
動不動油田,還有更多複雜的考量,這些都是基本常識~
學過地球科學,以加州近海的地層結構,想也知南加州外海會有油田,何必google?
rogerkuo2001.tw是說「加州政府很有本錢,債務不是問題~」
但為何還要砍下如此驚人的預算呢?
窮人的補助很多都被砍了,公務員也很可憐,大眾的教育資源也縮水了~
不動地下資源?這能說動就動嗎?就好像台灣的八輕議題一樣!
連科學家都只能大概推測油田的蘊含量,當地人能夠知道這些一定很有價值,可以渡過政府危機?
可預知的是,預算砍很多之後,提高稅率是必然的結果!

PS:以上數據是沒用到google的,直接進入網站取資料!只有新油田有多少價值是google來的~
如果沒有任何概念,一些有憑有據的數據真的能google到?
sove_i_skogen wrote:
品?那裡有數據?上面...(恕刪)


老實說,要描述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某人正是一個好教材~

Internet surfing誰都會,誰臉皮厚,誰就敢說~

沒住美國的人,不知這些賺來的錢怎麼開銷,與在台灣差異很大~

有錢人怎麼過,沒錢的人怎麼過,都跟台灣差很多~

我真是很配服某些人光找些資料就可以長篇大論,還可以指點一下當地人~

報歉,我沒這種本事~

我的工作,找資料,從各種資料庫找出資料分析也是必須,這真沒什麼~

資料庫,學術界與財團法人都有買,我幾乎每天都有在用~

我台灣與美國的學術界都待過,資料庫沒什麼好希罕的~

我不是搞資訊的,但simulation/modeling的技巧基本都要有~

以前唸書是做實驗開發新製程的,沒有深入,光看別人paper是做不出來的~

我recruit人時,對於紙上談兵的人是很不屑的~

趙奢與趙括,是差很多的~

------------------------------------------------------------------

美國前幾年的石油高漲,很多人在討論石油供應~

除了外海油田~

油砂(oil sand) 與油頁岩(oil shale)美國蘊藏量驚人,但開採成本很高,後者美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若石油一直漲,外國的石油變少,美國就會動這腦筋~

沒有待過美國,是不知道社會福利的弊病與浮濫,台灣的建保把關還比較嚴~

我妹審過Medicare,她常跟我聊這~

若在美國當官,要怎麼砍才能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又不會亂砍,這就要有經驗~

只知中位數的數據,台灣與美國的生活消費的型態差很多,實質購買力與如何去減稅,不是外地人容易了解的~

還不是一些待過美國的大大們提供意見~

---------------------------------------------------------------------

美國的武力世界第一,經濟有問題就QE1/2甚至QE3,偷吃步很多,美國人債多不愁,只是其他國家倒楣~

美國人破產後清算幾年後,信用可以恢復,幾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台灣是欠錢追你追到死~

美國的金融風爆會比台灣慘不是沒原因的~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會用付費資料庫大概跟一些特定職業有關~

一些資料庫不便宜,IEEE的IEL每年要全國各大學付一兩千萬台幣,有夠狠~

台灣的一些財團法人出的就便宜多了~

台灣的老師與博士生都要與SCI (Stupid Chinese Index)搏鬥,美國的畢業生,只要投像樣的conference就可以畢業,那管你是MIT/Standford/Caltech~

不過題目挺夢幻的,失敗率很高!

美國國家型研究計畫是十年,scale不是台灣的三四年可以比的!

美國大學才不管什麼叫SCI, 不過有志想當教職的會去投些有名的journal paper~

最近睡的不好,亂作夢~

夢到被一個國際conference抓去當local organizer與某secession 的co-chair, 已不是一次了,很煩~

夢到曾去某個有點樣子的lab當苦工,跟台灣去的留學生很熟,結果後來被丟紅色炸彈,他回台結婚,台大的老師有問他要不要回去教書,不過依他們lab的傳統是沒人回去,都留在美國~

夢到被很狗腿的該實驗室畢業的ABC凹,我跟她僅見幾次面,她在USC教書,給人家七年畢業,卻發函給有待過的學生/visitor/post doc...捐錢買禮物給老師當大壽禮物,我也花了兩百美金....

以上都是做夢夢到的,與事實無關,資料庫好像也有收conference paper,不能亂寫~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來分享一下我自己跟周遭朋友的經驗吧!!
我在美國待過五年..
唸書之外工作兩年多..
是在大洛杉磯地區..
65K的年薪在LA對一個工作有一陣子的人絕對不難..
持有綠卡或是美國護照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研究所畢業時分成兩個狀況..
有綠卡或持有美國護照的..
剛畢業找到工作是50K~65K..
在兩年後跳槽就可以拿到65K甚至更高的薪水..
沒有綠卡或是美國護照的人..
剛畢業是36K~48K..
兩年後拿到綠卡(一進入公司就開始申請)..
再換工作就一樣是達到有身份人的水平..
等於是沒身份的人要浪費幾年申請綠卡的時間..
至於生活水平..
美國(大洛杉磯地區)的食住都非常貴..
我們後來都自己煮..
食的花費可以省下不少..
用的(生活用品)也不便宜..
但是很多方式可以用很低價入手..
一些連瑣的超商跟賣場都有折價卷(甚至同時使用兩種折價卷..蒐集折價卷是老墨最拿手的)..
舉例來說..
一條牙膏在Ralphs訂價可能是2.19~2.69美金..
當你用了兩張折價卷後..
入手價可能只要0.99美金..
服飾跟3C產品比起台灣..
美國就是天堂..
買名品服飾到處都有outlet..
3C產品剛上市訂價可能跟台灣差不了多少..
以收入水準來看就相對便宜..
如果能選對時間入手(新一代產品上市舊款出清..美國大節日特賣..或是網路廣告限量的特價code..還有網拍)..
那就可以用更低的價位買到..
五年多前SONY Bravia 40S2000台灣還賣六七萬時..
我在美國入手的價格含稅及運費不到1600美金..
很多網友提到的車子..
在美國車子是便宜..
但是買車容易養車難..
新車頭三年是不會有什麼大毛病..
只要一般保養就好了..
但是當車子開始要修理後..
你就會發現為什麼那麼多台灣跟香港的黑手到美國開汽車修理廠..
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年都保全險(不過一旦有肇事記錄..保險費會三級跳)..
醫療的部分前面有網友提到了..
美國看病非常貴..
雖然有醫療保險..
但是醫療保險很多東西都必須要各別保..
像是眼睛跟牙齒一般的保險就不會cover..
一般保險還有分等級..
有的只能在某個體系的醫院或是在特定地區的醫院看診..
如果所有的項目都要保又要選擇較好的等級..
一年的保費有你付的..
你有需要用到時自付額其實也不低..
一般公司是不會替員工負擔眼睛跟牙齒的醫療險..
一般險也只會參加特定體系醫院的基本險..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留學生出國前得先把牙齒的問題處理好..
遇到牙齒有問題..
寧可飛回台灣弄也不在美國處理..
給有美國夢的人參考一下摟!!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