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得制度真的要改,因為確實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如果只是要求齊頭式的平等那也未必公平。
很多人喜歡把勞工跟公務員的薪資福利拿來比較,然後說如何不公不義。好玩的是都喜歡拿基層勞工跟高階公務員比較,卻不知道公務員也有分等級的,最初等(初考)的公務員每個月月薪實拿(扣掉健保、公保、退撫金)約2萬9而已,並沒有比基層勞工好到哪裡。如果是普考過的公務員,月薪大約實拿3萬5,很多較有資歷或技術的勞工月薪甚至都高於3萬5。如果是高考及格的公務員大概就每月4萬2起跳,幾乎是很多22K勞工的2倍多,但比較的基準就不公平了,比較的結果會公平嗎?用高考公務員的4萬薪水對比勞工界最低薪的22K,來說公務員薪水太高跟本就是張飛打岳飛,用初等公務員來對比22K還比較有說服力,就像買車要比價也是找同等級的車來比價才有意義。
勞工低階只有22K,但高級勞工(有技術力,較不易取代的)的薪水就不輸高等公務員了,甚至有能力的自己做起生意賺10K以上都不是問題。
至於福利就看你就職的機關,通常都有給自己員工的福利,這不分公務員或勞工都有,因公司(機關)而異,比較大間或比較有良心的公司,福利都比公家機關好很多,尤其是年終獎金,公家機關永遠死豬價。
看完薪資跟福利,看要負擔的義務,公務員享有法律保障的權利,自然也有法律上的義務,被送法院的機率比勞工高太多,也要承擔國賠的風險(被服務機關求償強制扣薪),更別說很多公家機關還用內規來約束自家公務員,相對地勞工幾乎無這些負擔。
再來就是稅金的問題,很多人喜歡開口就說公務員都我稅金養的,一附公務員都不用繳稅的樣子,殊不知公務員繳的稅都比勞工多,而且公務員是最難逃漏稅的職業,一堆沒在繳稅的勞工、攤販造成國庫虧損怎麼都沒人說不公不義?
至於18%這個早就取消不會再新增的制度就已經講到爛了,當時的時空背景公務員薪水是比勞工低很多的,才有這種設計,現在當然不合時宜了。
現在會想拼國家考試當公務員的,大多數都是求薪水穩定,退休金穩定,這也是國家法律給公務員的保障,不然誰會去考?如果一間私人公司開給員工的工作條件,在員工工作幾年後要把原本延用多年的制度改成對員工不利,員工也是會抗議吧!
不合時宜的制度固然要修改,但如果只是要民粹齊頭式的平等,那跟共產黨有何分別?公務員通過國家考試及訓練才能獲得任用,大公司大企業有時靠點人脈關係,就算實力不足也有機會錄取,國家考試則是相對公平客觀的考試,只看你的實力跟考運,不會因為你是某某人大子弟就幫你加或減分。
我也聽過不少考上公務員,做了幾年就離職換跑道了,可見基層公務員沒有想像中好待
,如果要把公務員考試的初衷:退休金給砍掉,或許會有不少公務員甘脆離職換跑道,因為當公務員的誘因沒了,還要受國家法律跟服務機關的約束,恐怕沒多少人待得住。
這樣的結果就是公平正義嗎?
以現在台灣社會的民粹氛圍,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