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ruku wrote:求連結,感謝
這篇報導當事人在01有發文
400W 蠻羨慕的
以往對於務農的刻板印像,大概是收入低,很辛苦,甚至是學歷低,知識水平不高...
其實現今的台灣,務農的收入,是略高於一般受薪階級的.
不管是種菜 水果 茶葉...經濟作物,都是如此.
但有一樣除外"稻米",自從我國加入WTO後,稻米的價格已不堪進口稻米的低價
衝擊,各地的稻米產區也早己被農會輔導,進行轉型.
現在還看的到的稻田,大部份都是農民耕作面積太大,做不來,只好讓一些較遠
或是較貧瘠的土地,轉種稻米;或是農民年紀大了,做不來,只能種種稻.
而原PO所指的例子,當事人所指的年收入是"農戶所得",並非個人所得,
你不知道他家的務農人口有幾個,二個 三個 四個都有可能,
再來他也沒提到耕作面積,說不定人家是種2~3甲地,都有可能.
其實現今社會,農業跟大部份的行業一樣,也都是需講求專業與技術,
這關係到產量與品質.並且心態也很重要,做農夫就是當一天和尚 敲一天鐘,
以菜價來講,價格波動是很大的5~70元/公斤都有可能,
不能在菜價好的時候,才想到要播種,也不能在菜價低迷的時候,得失心太重.
而且看天吃飯,不穩定性高,又辛苦,真的不是每個人做的來的.
當然,以上所講,"務農收入要高於一般受薪階級",是指專職的農家,
也就是家戶所得全部是來自於農業收入的家庭,
如有一些是雖有耕種,但也兼做其它的工作,家戶所得並非全部
來自於務農所得,這種,就不在所討論的範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