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把當年的歷史搬出來一下就好....像是無薪假,失業,減薪,內需不振
22k或者是消費券的事情應該不會重演,畢竟當年批判者接著要主政了
印象中,08年的循環是國外金融業先開始感覺不妙開始進行動作,再來是看得到長期訂單的大型企業開始調整人力,接著外商紛紛裁員,然後股市開始下滑,台商或是小型企業通常是很晚才有感覺,然後也跟著開始人事凍結
整個2008就是很慘烈,想找工作的人灰頭土臉,我還遇到台大的學士來應徵其實專科生就可以做的工作。2008的時候,說自己沒有被影響的公司真的不算多,尤其是台灣極大量靠外銷的產業,外銷產業還活著輕鬆自在的好似只有腳踏車產業吧(笑)...台股只能靠部分傳產和百貨零售通路股勉強撐,然後一堆人開始鼓勵買債券黃金保本。
現在看到2016的訂單,真的有問題,幾周前和同學們聚會,大家看到各自產業的長期訂單都有一樣的心驚膽跳....不管是歐洲的美洲的或是新興市場的,連大陸的需求也放緩了...只能說,現在要開始存錢準備過渡小月了,然後小心不要被裁員。唯一還能做的就是祈禱以上我講的都失真...
(也可以預期,明年新政府上市,面對這種狀況也不敢去調整基本起薪到28k或者是取消實施無薪假制度約聘制度,畢竟環境太差不敢火上加油)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