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以從幾方面來看:
1) 民國七十年尾八十年初賺到大錢的應該都是四年級生和少數的五年級生。這幫人現在都身居台灣的領導階層。有不少人現在還是老闆。他們年輕時可以靠股市或房產輕鬆賺,當然沒心思花在本業如何產業升級什麼的。過去嘗過太好的甜頭,現在已難以專注本業。好逸惡勞應該是從他們那一代開始。
2) 當年的五年級生在民國七十年尾八十年初都還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他們一出社會,隨便都有工作機會,而且很多機會跳槽。草莓族其實就是在說他們。這代人現在是很多公司的中堅幹部。問題是這幫人年輕時太順遂,屢換工作,能力底子打得不扎實。現在台灣談到的機車主管就是指這幫人,沒能力又愛管閒事。再過十年,這代人開始進入台灣領導階層,台灣會更慘。
3) 從整個層面來講,那時經濟大好,台灣社會變得急功近利,不圖長遠規劃~~政府和企業都是如此。民國八十年代,台灣人荷包滿滿,開始陶醉于台灣經濟奇蹟,殊不知大陸,韓國,新加坡以奮起直追。可以說民國七十年底已是台灣經濟的高峰,而幾乎沒有領導人看出這點。
t3629655 wrote:
南部工廠少薪水低,就是南部人比較愛台灣所以把工廠趕走或搬到大陸去,他們要觀光業就好了
黑心慘業還是趕走的好,
沒徹底趕走來個爆炸又不知要犧牲多少無辜生命。
台灣什麼不多,
多的是那種希望黑心產業在別人家設廠的黑心人,
可惜黑心產業趕得走,
寄生在台灣的黑心人卻不容易趕走。
那時我只記得小工廠訂單根本接不完,忙到連家族裡的媳婦群一起做(記憶中叫剁紗?)
外公的朋友都很有錢,西裝行頭都是法國跟義大利的牌子
每天外公都贊酒店半夜回家,喝到家中最多堆了三十幾瓶人頭馬XO的空瓶(錢好賺到這種地步?)
車子不是英國車就是義大利車跟德國車,開了一年膩了又賣掉買新的
還跟酒肉朋友每一人買了一套100萬的德國音響,唱針頭是18K金的一顆要3萬元
都碰打火機有K金的有鑲寶石的,其中有五六顆被我拿來當骨牌
買給我外婆的生日禮物有紅寶石還有藍寶石(都有一個花生米大)
那時候我才國小,只知道想要買玩具就找外公,有求必應
現在回想起來................那年代錢有好賺到那種地步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