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八年後 , 台灣會成為全世界最沒競爭力國家 " , 很可怕的一句話 , 這句話到底是不是真的 ??

skullssss wrote:
也沒辛苦啦, 就打china, korea, 1992就好..三秒鐘時間而已
回到主題, 我不覺得跟建交是兩回事, 但因為台灣中國和韓國中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關係
所以這樣直接比較有失公允
但我是站在開放的, 朝自由經濟邁進才能汰弱留強
台灣已經慢好多步了, 要趕快加油趕上才是
台灣到底有什麼能力留住資金及人才? 資金跟人才都是現實的, 沒好處要怎留

我也很好奇,
被你質疑沒能力留住資金及人才的台灣到底憑什麼吸引中資?
給什麼好處中資才肯來?
如果連自己的資金人才都留不住,
周刊憑什麼說要吸引國際企業將企業總部設在台灣?

ncvt wrote:
被你質疑沒能力留住資金及人才的台灣到底憑什麼吸引中資?
給什麼好處中資才肯來?
如果連自己的資金人才都留不住,
周刊憑什麼說要吸引國際企業將企業總部設在台灣?


這部分我答案還是一樣阿, 台灣目前很難吸引外資或內資進入, 雖然我近期決定回台工作了

但我之前在某個地方看到一個文章, 好像也是同一作者寫的, 有關於Parsons和Julliard來台開分校的

這等我找到再補上

這其實有點像一間店要開門做生意, 門都還沒開就算預期多麼的糟, 總還是得開了門才會知道

例子滿爛的, 我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 資金要來不來不是我們說了算, 但至少門要先開, 而不是一拖再拖

至於那個733說的, 我就不知道了, 你要問他了
國與國之間的投資, 沒有邦交也可以, 但在有邦交的情況下, 絕對較有保障, 所以金額也才會較大吧

台灣跟中國不可能有所謂的邦交, 所以才需要ECFA, 服貿...是吧?



skullssss wrote:
這部分我答案還是一樣阿, 台灣目前很難吸引外資或內資進入, 雖然我近期決定回台工作了
但我之前在某個地方看到一個文章, 好像也是同一作者寫的, 有關於Parsons和Julliard來台開分校的
這等我找到再補上
這其實有點像一間店要開門做生意, 門都還沒開就算預期多麼的糟, 總還是得開了門才會知道
例子滿爛的, 我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 資金要來不來不是我們說了算, 但至少門要先開, 而不是一拖再拖
至於那個733說的, 我就不知道了, 你要問他了
國與國之間的投資, 沒有邦交也可以, 但在有邦交的情況下, 絕對較有保障, 所以金額也才會較大吧
台灣跟中國不可能有所謂的邦交, 所以才需要ECFA, 服貿...是吧?

我沒反對開放,
只要對台灣有利的我都支持,
你往前去看看我前面的發言,
不是我在門都還沒開就算預期多麼的糟,
我只是對以前那些誇大對中國開放效益的人及其說法感到好笑(像是賺中國貨櫃分裝的錢),
現在又有說法要用中資來救台灣的產業,
我質疑的是如果連台灣的資金和人才都留不住,
對於吸引中資又憑什麼樂觀?
期待中資來台能對台灣產生那些幫助?
政策上路前本就該讓各方充分表達意見,
可以事先預見的不良影響能免則免,
何必等開了門問題出現了才再來吵一次?
包裏表決比較沒問題?還是逐條討論比較有保障?
不難埋解吧?
我懂你的意思, 所以我才都沒加入混戰

包裹表決或一起過, 我都OK, 但不管怎樣就是要加快

目前看來好像就擱在那了

沒關係, 你們繼續
HappyDavid wrote:
賓拉登只炸美國兩棟樓, 美國就跑去攻擊伊拉克和阿富汗, 對回教徒的歧視也沒少過,
那中國整天想要占領+殖民整個台灣,但台灣卻應該擁抱中國?


臺灣老早就在擁抱中國了..抱得一蹋糊塗了

臺灣的觀光產業靠中國

臺灣的出口,超過50%是臺灣接單,中國製造

你再去查查,臺灣的最大貿易夥伴是中國

2012年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1186.5億美元(占總額39.3%),進口435.6億美元(占總額16.1%),順差750.9億美元。第二及第三名外貿夥伴則為日本與美國,其中日本為臺灣的最大進口國(占總額17.6%)


其它關於臺灣出境到大陸的人次,今年也破千萬大關

這不叫擁抱,叫甚麼?

而且現在的問題還是單向的擁抱,人才資金都往大陸去

臺灣則一昧反中

我不是要替中國講話,如果今天臺灣真要鎖國,就徹底一點

不要一邊不准人家人才與資金進來,一邊卻留不住臺灣人才資金去中國

臺灣成天只知內鬥跟反中"不徹底" (一邊反中,一邊又想賺人家觀光客跟出口的錢),

會有今天的困境,並不意外

ncvt wrote:
我說了,
只要你提得出足以說服人的理由我不會因人廢言,
你提到台灣時滿口"活該",
你這種態度當然會被質疑你是對岸來的,
如果我對你身份的判斷不正確你可以用力反駁我。


那我告訴你,我不是對岸來的,我在台灣有房有家有收入有交稅! 反駁完閉!

(就算是外人或中國來的,批臺灣活該,那更是再正常也不過了! 韓國根本就拿臺灣當反面教材了)

臺灣會走到今天,真的是活該的成份居多

臺灣還有甚麼條件在經濟上面去反中?

資金人才全往大陸跑

自己連個服貿協定都把人家當小偷在審,深怕大陸人才與資金來臺灣,臺灣人就滿街失業?

還有,貨品協定還簽不簽? 臺灣出口第一大國是中國喔

ECFA簽完就沒事了嗎? 出口中國的八千樣貨品不管了?

臺灣服貿不簽,人家根本不跟你談貨品協定

誰管你逐不逐條審查? 現在是臺灣急還是大陸急? 真的別搞不清情勢

大陸可沒臺灣這樣反韓國,中韓FTA一簽完,臺灣薪資跟經濟輸韓國恐怕只會更多

這不是活該是甚麼? 臺灣一堆政客卡服貿,真的是怕臺灣人失業嗎?

人家大陸企業要派人來台,要付多少錢,這些政客懂嗎? 他們只懂得反對! 反對! 愛臺灣! 愛臺灣!

是愛臺灣還是害臺灣呢?

tracer1000 wrote:
那我告訴你,我不是對岸來的,我在台灣有房有家有收入有交稅! 反駁完閉!
(就算是外人或中國來的,批臺灣活該,那更是再正常也不過了! 韓國根本就拿臺灣當反面教材了)
臺灣會走到今天,真的是活該的成份居多
臺灣還有甚麼條件在經濟上面去反中?
資金人才全往大陸跑
自己連個服貿協定都把人家當小偷在審,深怕大陸人才與資金來臺灣,臺灣人就滿街失業?
還有,貨品協定還簽不簽? 臺灣出口第一大國是中國喔
ECFA簽完就沒事了嗎? 出口中國的八千樣貨品不管了?
臺灣服貿不簽,人家根本不跟你談貨品協定
誰管你逐不逐條審查? 現在是臺灣急還是大陸急? 真的別搞不清情勢
大陸可沒臺灣這樣反韓國,中韓FTA一簽完,臺灣薪資跟經濟輸韓國恐怕只會更多
這不是活該是甚麼? 臺灣一堆政客卡服貿,真的是怕臺灣人失業嗎?
人家大陸企業要派人來台,要付多少錢,這些政客懂嗎? 他們只懂得反對! 反對! 愛臺灣! 愛臺灣!
是愛臺灣還是害臺灣呢?

要反駁也反駁完整一點吧,
快告訴大家你是不是領有退休俸的退伍職業軍人?
因為你的思想模式和職軍真的太像了。
你只要聽到"服貿"二字就單細胞式的支持,
連囫圇吞棗的包裹表決也不在意,真是敗給你,
現在不是臺灣急也不是中國急?是你和某些政客不知在急什麼,
急到要人照單全收不然就扣人鎖國帽子、說人活該、說人卡服貿,
連要求逐條審查也被你說成反服貿,
快告訴大家你對服貿的內容懂了多少?
提醒你,一知半解就傻傻的支持、包裹式的支持是很危險的,
很可能落得"活該"的地步。

ncvt wrote:
要反駁也反駁完整一點...

提醒你,一知半解就傻傻的支持、包裹式的支持是很危險的,
很可能落得"活該"的地步。

(恕刪)


說實話小弟並不欣賞tracer大大的言論
但他所說的, 就小弟我的認知, 是事實...

ECFA, 服貿詳細的內容, 影響的層面有多廣
小弟並非專家, 頂多也是一知半解
但, 遲遲不簽, 影響受傷最大的將是台灣本身, 這是十分確定
因所學與工作的關係, 同學與朋友都在電子業較多
其中已有不少人投身陸資的公司了
我前同事, 等著返台成立分公司,弄個研發中心
但目前台灣對陸資入台的限制有多少
非當事人, 恐怕很難了解
我同事, 已經等了快2年了...

想著1995年代左右, 小弟公司進入大陸
從評估, 圈地設廠, 半年擺平
一年半的時間, 工廠規模由無到1100人
投入的人力與資金, 創造的當地商機是以億人民幣為單位
反觀現在的台灣....

台灣會沒落, 已不是新聞了
而用"活該"兩字,
小弟認真的認為, 恰如其分

回到主題
八年後 , 台灣會成為全世界最沒競爭力國家
個人認為, 太樂觀了
配合兩黨惡鬥, 國民素質
應該不用八年就可以達到了


10年前,台灣看大陸是次等,勞工過去稱台幹
10年後,台灣看大陸是一塊大市場,救世主,勞工過去稱台勞

不用八年,現在問題就夠頭大
政府人民擔心嗎? 好像沒人擔心又好像沒有;你害怕嗎???

spencerk wrote:
ECFA, 服貿詳細的內容, 影響的層面有多廣
小弟並非專家, 頂多也是一知半解

你都說自己一知半解了,
那你覺得逐條審查比較能讓你了解?還是囫圇吞棗的包裹式表決?
一知半解比無知更可怕,
因為一知半解的人經常搞錯方向還堅持自己是對的。

spencerk wrote:
我前同事, 等著返台成立分公司,弄個研發中心
但目前台灣對陸資入台的限制有多少
非當事人, 恐怕很難了解
我同事, 已經等了快2年了...

中資公司來台搞研發中心,
對台灣的發展有那些好處?
給你機會說明,
你說得好可以替服貿拉到不少支持票。
其實中資不必來台設研發中心,
台灣不少技術人力早直接被中國挖去了,
你覺得中國這樣的挖角行為對台灣是有利還是不利?

spencerk wrote:
想著1995年代左右, 小弟公司進入大陸
從評估, 圈地設廠, 半年擺平
一年半的時間, 工廠規模由無到1100人
投入的人力與資金, 創造的當地商機是以億人民幣為單位
反觀現在的台灣....

現在的台灣就是因為近20年來太多像貴公司這樣外移中國的公司造成的,
不是嗎?
貴公司當年之所以不留在台灣要前進中國必然中國有勝於台灣之處,
貴公司當年前進中國的因素消失了嗎?
你認為目前台灣的條件能不能留住台灣的資金?
如果不能的話,憑什麼吸引中資?

spencerk wrote:
台灣會沒落, 已不是新聞了
而用"活該"兩字,
小弟認真的認為, 恰如其分

我也認為台灣有些人就是活該,
被賣了還替人算錢、還說賣他的人好會做生意,
這樣的人通常是對事情一知半解的人。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