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勞工「競爭力」與薪水的迷思


yen5214 wrote:
哈哈哈哈...原來事...(恕刪)


您的說法很正確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 是政府的態度問題

政府不應該有漏洞給企業鑽!

就本人所知很多企業是利用基金會名義買名車好宅

企業主寧願把錢省下來 不發給員工

把省下的錢給自己添行頭 享受

會造成台灣勞工薪資過低的問題 構成因素有很多

不單單只是政府企業的問題 還有勞工自己的態度

如果認為薪資不合理 自然會群起抗議 但是這點似乎在台灣沒見過

哪天勞工開始抗議 台灣才會有救

opelisc2000 wrote:
不然現在大學生素質你...(恕刪)


有多少香蕉,就可以買到多少猴子。

有些大學也許你覺得34K超值了,但有些時候,

他的待遇,是要互相競爭的。

台清交成的電機科系,講難聽點,他要求職,是很輕而易舉的事情。

所以,34K香蕉找不到台清交成畢業的電機猴子是很正常的。



spencerk wrote:
是否同理可證...求...(恕刪)


我很同意你的看法,這才是供需法則。

我也不否認你的意見,因為那的確是事實。

但有個衝突點在於,太多無良老闆想用低廉到不可思議的價格。

請到需要的人。

在國外,他們找人是全球性的找,只要符合需求,挖也要挖來。

即使是技術人員。我前台灣同事就很"輕易"地被挖走了。因為條件差很多。

當我把"台灣經驗"與我的國外同事分享時,他們覺得我在唬爛,

加班沒加班費!?早就罷工了。

yen5214 wrote:
洛桑評比解讀台勞薪資嚴重低估

不好意思,無意嘴炮
IMD announces the 2011 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Government Efficiency Gap”
IMD announces data from the 2011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WCY), which places the US and Hong Kong as the most competitive countries, both slightly ahead of last year’s winner, Singapore. In 2010, the US ranked third, losing the top rank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decades.

Also in the rankings, Sweden jumps to 4th place, highligh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ordic model. Germany shines and gains 6 ranks to 10th position thanks to buoyant exports and a more flexible labor market. Qatar, Korea and Turkey continue their ascent in competitiveness. The recession highlighted the “resistant” (Switzerland) and the “resilient” (Taiwan). Only 4 big economies are in the top 20.

“The world of competitiveness becomes more national. ‘World Competitiveness 2.0’ is thus characterized by a greater self-reliance of countries. It increasingly emphasizes re-industrialization, exports, and a more critical look at delocalization,” said IMD Professor Stéphane Garelli, Director of IMD’s World Competitiveness Center.

“This trend is triggered by the rise in commodity and transport prices and higher labor costs in emerging economies. National champions are favored everywhere and borders re-surface – again!”
IMD also released its first Government Efficiency gap results, which compares a country’s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efficiency to determine whether countries have “the government they deserv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US was “rescued” by its business efficiency. In more advanced economies (Japan, Belgium, Ireland, US, Germany, etc.) the government lags behind business in efficiency. Switzerland is the excep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 Brazil and India are struggling, while Russia, South Africa, Chile, Estonia and Indonesia are ahead. A sound ‘balanc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efficiency can be found in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Australia.

“Government spending has reached new highs since the recession: on average 47% of the GDPs in the most advanced economies. 12 European countries are already above the 50% threshold. The 23 biggest spenders are all European governments. How long can it last? In a new world of ‘state capitalism’, government efficiency will become a key determinant to competitiveness. Alas, the time lag between government reforms and economic imperatives keeps on increasing,” Professor Garelli said.

The following table compares how countries rank i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Efficiency, and shows the gap in their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Some governments—listed below—heavily trail behind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others pave the way ahead. Do countries always have the government they deserve?

不知道是小弟英文不好還是沒找到相關資料,IMD整篇報告沒看到有關台勞薪資偏低的敘述,翻遍Google,除了UDN之外也找不到國內外有相關報導。

或者IMD有更進一步的數據是沒有在新聞稿內詳述的,希望有神人可以提供更進一步的內容供大家討論。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絕代蝴蝶 wrote:
不好意思,無意嘴炮I...(恕刪)


以下資訊全部都是假的喔!台灣沒有競爭力都怪下面這些媒體啦亂報導!!台灣資方都很耐斯的哪可能像下面說的那麼爛!!對不對蝴蝶兄!?(攤手)

更新日期:2011/06/05 11:05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評比,今年台灣勞動市場排名全球第七,創近八年最佳名次;但企業主付出的人力成本卻比前一年降低百分之十二,「省很大」的幅度高居世界第三,顯示台灣勞工「俗擱大碗」、薪資遭嚴重低估。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無奈指出,IMD的調查是從企業角度出發,企業節省的人力成本愈多,世界排名愈高。「但國家競爭力等同於企業競爭力嗎?」辛炳隆強調,企業節省人力成本,等於勞工薪資停滯不前,甚至每下愈況,這樣的名列前茅似乎不值得「歌功頌德」。


IMD日前公佈最新評比,台灣勞動市場的整體排名高居世界第七,評比內容包括工時、勞資關係、員工訓練、勞動力成長率、部分工時人數、女性勞動力比率、勞工國際經驗、單位產出勞動成本變動率等。


其中,台灣在「單位產出勞動成本變動率」一項的全球排名高居世界第三。這項指標是用來衡量,台灣企業每一年生產一單位商品所須支付的人力成本變動情況。今年台灣以負百分之十二點二九的數據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新加坡的負百分之十五點八、俄羅斯的負百分之十二點四。


也就是說,台灣勞工創造去年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十點八八,排在全球第三,但待遇水準並未獲得同幅度的高成長,變動率還比前一年衰退超過百分之十二。不僅顯示台灣企業主在人力成本方面「省很大」,也代表台灣勞工「俗擱大碗」。


相形之下,近年來掀起加薪潮的中國大陸,雖然在「單位產出勞動成本變動率」這一項指標的排名上,在全球參與評比的五十九個國家中落居第四十八名;但其變動率大幅上升百分之十五點二九,顯示大陸勞工的薪資成長幅度相當驚人,「辛苦工作有實質回饋」。


薪水不漲的10大荒謬
作者:賴建宇  出處:天下雜誌 457期 2010/10

上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13.1%。九月進口新車銷售數量成長超過七成。零售業營業額八個月內突破兩兆兩千億元,創下歷年同期紀錄。

這些讓官員、業者看了血脈賁張的漂亮數字,你,感受到了嗎?台灣經濟成長攀上二十一年來新高紀錄,你的薪水和幸福感,也跟著往上漲了嗎?

《天下》為您整理出經濟數字上漲背後的十大怪象。

1.生產力大增 薪水卻追不上

台灣勞工最有資格高唱:「我比別人卡認真,我比別人卡打拚,為什麼、為什麼比別人卡歹命……」

最近,科技公司工程師疑似因工時過長導致過勞死,這是企業主鑽勞基法漏洞,省掉加班費的一項「創新」,讓員工採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美國勞工部針對十七個工業化國家統計,一九九五年到二○○八年為止,各國製造業勞工每一個單位產出企業需要支出的成本,台灣下降四成,在所有國家中下降最多。也就是說,台灣的老闆很幸福,勞工的生產力增加速度遠超過薪資水準。同期每名台灣製造業勞工產出增加八成,排名第四,但相對薪資僅增加重七%,最「俗擱大碗」。

2.七大低薪凍漲行業 困住百萬人

是男是女都怕入錯行。在台灣,入對產業不僅高薪,每年調薪還可以高人一等。不過,一旦入錯行,薪水可能不增反減。家具製造、支援服務、金屬、造紙、印刷、機械設備、不動產等七大行業,薪資平均約三萬上下,長期下來平均薪水幾乎不動,甚至下跌。這些行業大約有一百萬就業人口,是名符其實的低薪凍漲族。

相較之下,薪水最優渥的是電力燃氣供應業,從業人員不過兩萬八千多人,但是平均每人月薪高達九萬六千元。過去十五年調薪最多的是電腦、光學、電子產品業,加薪幅度達三到四成,造福將近七十萬人。

3.九○年代後 薪資溜滑梯

台灣的經濟奇蹟有兩套版本。第一套是一九九○年之前,經濟高成長同時還可以縮小貧富差距,成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顧志耐(Simon Kuznets)口中的經濟奇蹟。一九九○之後,GDP繼續成長,薪資卻愈漲愈少,實質薪資甚至出現三次負成長。低薪化是從一九九五年之後開始,歷經勞基法修正、全民健保推動、勞退新制、勞保年金化等一件件看似有利勞工的法令出爐,勞工的薪水卻愈來愈漲不上去。一九九五年之前,台灣勞工加薪速度曾是世界第二,僅次義大利,之後十五年卻成了倒數第三,只比日本、新加坡好一點

4.台灣打工族 全球最可憐

領各國最低薪資者,原本應該是勞工機關保護的對象。但勞委會九月公佈新版的最低薪資月薪,從一七二八○小調至一七八八○元,時薪從九十五變成九十八元,卻讓勞工團體和青年打工族不滿,稱勞委會是「老闆委員會」。

跨國比較來看,多數國家最低薪資是以時薪計,台灣的九十八元比歐美日韓都低,只比上海高。但在上海只要打工一千小時,就可以領到全國人均GDP的九成,是各國中最好的打工地點。

台灣的基本薪資在三年前調整過後,就一直「不動如山」,但各國同期調整四%至三三%不等。台灣打工族儼然成為全球最可憐的「蟻族」。

5.老闆最愛玩的兩套劇本

咦,天天看報紙,都說公司業績長紅,成長破紀錄,為什麼平均薪資只成長七.四%?

老闆們有兩套劇本,對內、對外說法不一樣。面對投資人,台詞是前景一片大好,未來獲利可期。面對員工時,台詞就變「賺錢很辛苦,請大家共體時艱」。

從一九九五年以來,不管台灣景氣好壞,薪水長期都追不上企業賺錢的速度。過去十五年,台灣GDP增加七六%,企業獲利增加了九二%,可是,員工薪水只增加五九%。

6. 新無殼蝸牛 望屋興嘆

薪水不漲,最痛的是房價卻直直漲。

信義房屋統計,在過去十三季之中,僅一季全國薪資漲幅超越五大都會區平均房價,其他十二季,都是你走你的高房價,我領我的低薪水。房價愈飆愈像七夜怪談,北市甚至要不吃不喝十一年半,才能買到三十坪的老公寓,「榮登」民怨之首。

管它GDP成長多少,小市民其實只想要一個窩。

7.隱藏薪資 吃光加薪幅度

真的,不是老闆沒加薪,而是加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儘管沒有直接匯到員工戶頭,但是老闆們卻要幫大家面對勞、健保局、勞退基金等節節高漲的索費。○二年,企業平均每月只要在每位勞工身上多花五三二七元,佔薪資不到一三%。○八年已接近七千元。

去年一月一日勞保年金上路後,未來還會一路上調到底薪的兩成。工總估算,若二代健保通過,全國企業薪資每年要多支出二百三十四億元。未來,每年勞保費率上漲一%,企業還要多花近百億。雖然這是企業主享受租稅優惠後,應該報答給社會大眾的回饋,但也直接減低他們再幫員工加薪的意願。

8.電子代工「低毛利要獎勵」的真相

都說電子代工業是現代的「茅山道士」(毛利三到四%)。沒錯,財報上,電子代工廠毛利只有三到四%,最高的緯創也僅五.三七%。為了保護他們,政府還推出許多獎勵措施。不過,電子代工業營收把許多代購的電腦零組件如CPU、硬碟等都算進營收,所以實際的組裝獲利看起來縮小了。新的會計制度上路後,一切會打回原形,大股東的獲利一點也不差。從股東權益報酬率來看,股東每投資一塊,可以創造兩成左右獲利,跟全世界半導體龍頭英特爾差不多。

9.誰是真肥貓?

媒體、立法院、監察院,一天到晚爆料抓肥貓,可是,到底誰是肥貓?常連高薪的會計師、醫師、律師,以及政府機關挖角來的專業經理人都被算進來。其實,他們跟多數薪水階級一樣,賺的每一塊錢都逃不過國稅局。根據財政部二○○八年度的綜所稅統計,有高達八成的綜所稅是年薪三百萬以上的納稅大戶所貢獻,他們當中有六成的收入也跟多數人一樣來自薪資。他們有國際級的能力,領的卻不一定是國際級待遇。根據韜睿惠悅企管顧問公司統計,兩岸金融業協理級以上,台灣付的薪資已經被比下去。大股東、董事會、以及炒股、炒樓等靠資本賺錢的富豪,他們不必上繳資本利得稅,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肥貓」。 

10 .機器設備 台灣GDP的「幕後英雄」

過去十幾年來,台灣愈來愈倚重半導體、面板、石化等高資本密集的產業,結果就是每年數十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要提列龐大的折舊攤提。

GDP算的是一整年國內生產的總毛額,裡頭要分給薪酬、企業獲利、機器消耗、稅收。以過去十年來看,薪酬部份佔GDP比重少了二.五%。把薪水吃掉的主要是機器折舊消耗,佔GDP比重十年來增加五%,二○○八年比一九九八年金額多消耗一兆元。換言之,當國家往資本密集產業發展,產出有五%被機器老化給吃掉,導致勞工薪資、企業盈餘、國家稅收都受到衝擊。說來諷刺,台灣GDP成長的幕後英雄,不是人,而是機器。
沒有喜悅或悲傷,也沒有昨天明天的差別,時光無限地延續下去,只能四處漂泊 Forevermore....

yen5214 wrote:
哈哈哈哈...原來事實是這樣

不用再打回原來的問題
這些前面都講過了
顛倒是非的能力真的很強

..........(恕刪)

說穿了
反正只要我好,其他人怎樣都無所謂
我想這或許就是你們真正的心態
也是其他台灣人的悲哀...(恕刪)


噯, 有些無奈, 小弟所說都是事實
但闡述事實卻被說成顛倒是非...
小弟我也萬萬沒有"只要我好, 其他人怎樣都無所謂"的心態
否則上網陪你打嘴砲幹什???
就是要看看是否可以腦力激盪, 理出一條可行的方案

就小弟我個人認為,
整體就業市場薪資偏低是事實
企業越來越無良也是事實
在這其中, 除了抱怨政府無能, 抱怨企業無良
是否還能做些什麼, 這才是重點吧
但, 跟了好幾棟樓, 卻沒有一位大大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

所以, 不能兼善天下, 只好獨善其身
在薪資偏低的就業市場, 還是有人坐領高薪
在無良的就業環境中, 還是有人可以進幸福企業
甚至還是有人肯在不景氣時代冒風險, 積極創業
或許在這個時代, 這些人才是我們的楷模
而這些人的共同特色就是"比努力的人, 更加努力"
小弟曾經看過東吳大學夜間部畢業的總機小姐幹到客服處的處長
也曾看過黎明工專畢業的倉管員幹到資材部的大主管
小弟的幾個朋友(6年級後段班)集資了3000多萬, 開了一家IC Design House,
目前尚未蓋棺論定, 他們還在努力中...
鼓勵年輕人努力, 有錯嗎???
當初看不慣那些工作內容憤而離職的人, 現在在哪裡???
還不是在職場的紅海裡浮浮沉沉...
這樣說, 小弟可能馬上被冠上奴性重,是資方的走狗
但還是誠懇的希望, 聽的進去就聽, 聽不進去, 就當阿伯在念經...

ZODD wrote:
以下資訊全部都是假的喔!台灣沒有競爭力都怪下面這些媒體啦亂報導!!台灣資方都很耐斯的哪可能像下面說的那麼爛!!對不對蝴蝶兄!?(攤手


我沒說報導是假的吧?我也請版上如果有神人可以找到調查的樣本或更進一步的數據,大家來討論何樂而不為?

這是你的解讀我也接受啊!你要把我當成資方的打手我也接受啊!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台灣真的沒有本錢為了2個爛黨再吵下去了
台灣人別再傻了
醒一醒吧!!!

ZODD wrote:
以下資訊全部都是假的...(恕刪)

不好意思 記者說台灣GDP有成長
但是根本沒啥到成長
好的沒跟到 金融風暴倒是跟到了
美國2000年GDP是34,463美元, 2008年成長到47,393美元
德國2000年GDP是23,096美元, 2008年成長到44,729美元
英國2000年GDP是25,150美元, 2008年成長到43,736美元
韓國2000年GDP是10,937美元, 2008年成長到19,162美元
澳洲2000年GDP是20,380美元, 2008年成長到48,951美元
新加坡2000年GDP是23,079美元, 2008年成長到40,326美元

偏偏只有台灣 :
2000年GDP為14,519美元, 而到2008年則僅成長為17,399美元 ...

為什麼台灣毛利那麼低..
因為台灣的戒急用忍
導致台灣進大陸速度太慢了
唯一成功的例子就只有鴻海
但是人家隨便每個頂尖企業都是2-3個鴻海
早年能進鴻海的 哪個不是薪水麥可麥可
那你還怨嘆什麼 這是台灣人自己選擇的喔
即使到今年 台灣也才兩萬美金而已
12年來僅僅成長6000美金
但是通膨的速度吃掉更快
所以大家薪資是往後退的
這是為什麼國外薪資可以很高
而台灣卻薪資少的可憐真正原因

spencerk wrote:
在薪資偏低的就業市場, 還是有人坐領高薪
在無良的就業環境中, 還是有人可以進幸福企業
甚至還是有人肯在不景氣時代冒風險, 積極創業


台灣這幾年有沒有薪資正長的行業?

幾個關鍵字

陸團旺季搶車 業者高薪徵駕駛
祭百萬年薪 鈊象大舉徵才
小資女愛咖啡 工讀生做到店經理

再來幾個新聞常看到的
禮儀師、包膜、豪宅銷售員…等

上述行業大家耳熟能詳,這些行業大學裡沒有教程,也不是坐在冷氣房吹冷氣坐辦公桌還可以上Mobile01打屁的行業,願不願意放棄成見提早做好轉行的準備,全看個人選擇。

在我家鄉火車站前面有一對賣蔥抓餅的女生,2008年畢業到中科上班,才剛進去沒久就遇到無薪假。

兩個剛畢業的女孩,剛要償還就學貸款時便遇到這樣的挫折,是多大的打擊,在因緣際會下,跟親朋好友借了一些錢,開了這家蔥抓餅。

現在是2012年,她們已經各買了一台車,也各買了一棟房子付了頭期款,如果你去找她們聊天,她們會告訴你,如果當時沒有無薪假,她們目前也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機會完成這樣的成就。

在這裡嘴炮改變不了低薪的事實,也忽略不了這幾年有行業收入是正成長的事實。

各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平均薪資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