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恕刪恕刪恕刪恕刪

階級複製很容易,
首先樓主不能認為年收一百的白領受薪階級跟年收五百的白領受薪階級不同,
基本上是一樣的。
請參考 (父酬者)一書,樓主觀察到了一個幾千年來就不斷重現的現像。

大家還記得 朱 家 龍 嗎?

他一個月零用錢就是很多人的年薪了,然後咧,還是條豬呀。

a0300080 wrote:
最後更新,我要澄清...(恕刪)


呵呵~

不須要階級复制啦,

但須要進化論,

背景也是生存的重要條件之一啊,

你沒看到野外猴王的小孩跟一般公猴的小孩待遇不一樣嗎?

背景好的當然擁有比較多資源啊,

但不見得好,

因為很多能力是被逼出來的,

猴王被推翻之後,

要看哪一只比較會跑,

逃過下任猴王追殺才能有翻身的機會。

你覺得平常被捧在手心的嫡傳王子跟被放生的庶子,哪個可能存活。

人的翻身應該是靠著別人搶不走的個人特質來加分,

而不是外在條件吧。

a0300080 wrote:
最後更新,我要澄清...(恕刪)


人可以不滿足,但重點要化為前進的動力,不然就只是空口白話。,
如果你希望未來你小孩可以過著絕對富裕的生活

你現在就該移民到20年後會很相對富裕的的國家

說到底,你就算小孩上台大又怎樣呢? 當年40萬新生兒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一年19萬而已

台大又廣開系所一年收4500人,要上台大或是清交成,難度真的越來越低了

這樣就能保證未來富裕嗎? 算了吧! 未來富裕程度還是要看台灣經濟發展成果

經濟好,自然雨露均霑,經濟不好,你就算台大畢業薪水也不理想

其實人生真的很短

台灣人終其一生在追求金錢

人生除了錢 好像什麼都沒有了

有句俗話說

女孩要富養

男孩要窮養

有他的道理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fqwuJc-bw&list=PL0vCRqTLuhsZL-68hdG12H51GKB8Ps4w-&index=1

2013年英國Granada Television製作、BBC播出紀錄片《56UP》,導演以橫跨49年時間,鎖定來自不同社會階層14個孩子,每隔7年拍攝一次(累積7片共850分鐘),從這驚人的49年影像紀錄中,你發現什麼了嗎?


夢想,從小就不一樣
片中,讀私立小學、家境富裕的Andrew與John才7歲已開始學讀《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關心經濟情報,對於未來,Andrew與John隱約知道應該會平穩念完牛津大學,然後畢業成為律師。

出生自貧民窟的孩子則沒太多時間談夢想,有人單純希望長大能到附近超市上班,眼前最大的夢想甚至是看到自己的爸爸能吃飽。

150分鐘的繼承人生
斷續49年過去,當年念私立小學的富豪之子們確實牛津畢業成了知名律師,並承接上一輩過著優渥生活,而他們的下一代也一步步照著49年前爹娘走過的老路重複人生。


而底層社會的下一代,49年後仍常與「失業」問題相伴,他們的小孩也很少念到大學,並接續做著黑手、保全工作。

a0300080 wrote:
我學生時代,朋友都在玩耍時我努力唸書。我畢業後,沒我爸媽的幫助,都自然能進到頂級企業。而我要跳槽時,我爸媽也沒種給我安排職位,我還是得靠獵人頭幫找。我父母除了給我錢外,就只能給我錢。走後門、人脈等啥都沒有
...(恕刪)


1.我畢業後,沒我爸媽的幫助,都自然能進到頂級企業
(不然呢? 爸媽培養你唸完書,已花了多少錢,多少心力你知嗎? 你有感恩的心嗎?)

2.而我要跳槽時,我爸媽也沒種給我安排職位
(你是媽寶嗎? 求職要爸媽陪去? 不然你爸媽要幫你安排甚麼職位?)
你爸媽能如此做,至少還是正直的人

3.我父母除了給我錢外,就只能給我錢。走後門、人脈等啥都沒有
(你都在上班有薪水了,父母給你錢還不知足? 你每月給父母多少錢呢?)

建議你心存善念,別想靠關係靠人脈,走旁門左道
對父母要心存感激啊
請參閱
破梯效應
此書
把很多這種有趣的效應解釋得很有趣


尤其是對貧窮與富有的階級
有很深刻的描述與刻劃

對覺得自己是貧窮或是不滿意自己的階級的平凡人如小弟者
真的很有助益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