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長眼 wrote:
照這種說法
台灣的理科大學.專業專科.高職等這些專業技術能力的學校都可以收一收了
你不是理科大學出身的吧。才會說這個不專業的話。
訓練專業比去訓練語文來得快。只是相對的比較級。妳在大學,專科學到的都是理論書本概念,跟出社會公司用的都不一樣
很多專業只是重複的工作去熟悉而已。都是進公司後才開始訓練的,但是語文卻得花很多時間去訓練。還得看天分。
這在職場上馬上就看得出來。當公司說要派人去國外出差時,哪一個工程師敢舉手?當公司有國外工程師來得時候,誰敢舉手說可以全程英文接待。
小弟剛好是理科大學出身的,剛好進入新竹科學園區工作過,剛好又負責到與國外原廠工程師接待維修。
實際上是台灣的理科大學訓練出來的工程師,可以讓你無障礙的閱讀國外原廠英文說明書,還可以書寫英文郵件去跟國外原廠討論問題,
但是無法讓你直接聽懂外國工程師的口語,當然你也無法直接回答。一遇到外國人突然口吃上身一樣,嗚嗚噎噎擠不出完整的一句話來聊天。
這是台灣的教育政策問題。我們從小到大的英文都著在訓練在讀和寫。聽跟說幾乎沒有訓練。只有少少的英文會話時數,所以台灣的學生可以考很高的考卷分數,卻連一句話都不敢說。聽不懂外國人說什麼?
最近幾年比較多大學或是碩士班教授要求學生一定考到多益500分以上才可以畢業。小學最近也開始有聽力的測驗。
30~50歲的這一個世代。基本上大多數大學生進入職場都不敢講英文也不需要講英文。他們的英文成績不是不好,以前只有30%的大學錄取率,平均英文分數比現在高很多。只是當時的環境沒有訓練聽和說的能力。
所以你要找一個已經敢講英文,專業度普通的工程師是比較容易的。
如果你要找一個不敢講英文,專業度好的工程師,然後要求他三個月內要可以流利的跟外國人聊天?基本上很難,因為他讀了六年以上的英文,加上工作數年的經驗都不敢講了,三個月就要他越級打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