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吹吹 wrote:
鯰魚效應 (Catfish Effect) (又稱 Weever Effect),是指透過引入強者,激發弱者變強的一種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鮮活的沙丁魚比速凍的要貴好幾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他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由於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又很長,因此捕撈的沙丁魚往往回到碼頭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賺的錢也比別人的多。該漁民嚴守成功秘密,始終沒透露半句。直到他死後,人們打開他的魚槽,發現只不過多了一條鯰魚,漁民在他的漁獲盛器中發現一條鯰魚東游西竄。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不停游動,以求保命,終得以存活下來。當漁民出海捕魚時,先準備幾條活躍的鯰魚,一旦把捕獲的沙丁魚放入水槽後,便把鯰魚也放入水槽,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運用這一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制。
鲶魚效應是指新加入的競爭者參與可以激勵整個團隊的士氣,此方法用於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用以喚醒員工的危機意識從而促使他們改進自己的工作。
台灣真正的問題並不是台灣人懶...
而是少部分懶的台灣人阻礙勤勞的台灣人
台灣要做的是把那些懶台灣人砍掉
讓勤勞的台灣人能夠正常發揮
Hight~你好 wrote:
台灣為什麼薪資低。。
個人認為如果去怪那些利潤高的公司
比如電信業。。石化業他們給付薪水低是有理的
但台灣大部份的公司利潤都很低是要拚量才有利潤
很多公司都以經面臨今天做了賠錢賠一半但不做全賠
個人還認為甚至很多公司沒賺錢是從股票市場炒作
老闆才有收入的狀態。。很多公司明明利潤和銷售低
的沒有未來了。。卻都還能在股票市場中炒中新題材
而賺到錢。。
那這就變成惡性循環了。。老闆沒賺到錢。。員公就
薪水不高。。員公薪水不高那他就沒辦法促進消費
那又回到老闆又更賺不到錢了。。
歐美國家如果有影氣不好。。人民是會去借錢促進消費的
來增加景氣的循環。。但對本身總是有些不安定感
那華人。。不景氣就多存一些錢來增加自身的安定感
不過景氣又會更不循環。。
事實上台灣人是會借錢消費的,而且還是借了超出償還能力的錢
2000年那幾年爆發的卡奴現象就是其典型代表....
Hight~你好 wrote:
想想看。。如果物價上漲。。讓老闆可以賺多一點錢
那之後在來調漲薪資。。大家願不願意
又或著老闆先在增加多一點債物咬著牙根讓員公薪水調漲
然後員公新水增加促進消費最後自己因為景氣變好得利
這或許對大家都好。。但誰要先犠牲。。誰又相信得了對方
這個社會。。消費者。。資方。。勞方以經太過於對利
誰也以經不相信誰了。。所以台灣目前的景氣死水應該很難在改善了
現今社會風氣是出了事就怪對方。。那一方都不自行檢討
不管是政府。。人民。。資方。。勞方。。消費者筆筆階是
如果台灣只有一間大公司的話,這方案百分之百行得通
如果台灣遍地中小企,這方案百分之百行不通....
Hight~你好 wrote:
個人覺得現在的台灣產業結構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就代工代習慣。。思維走不太出來。。很多事便宜行事
講求量大利微。。不過左邊那個大國比我們更猛
這一套台灣以經漸漸失去競爭力了所以狀況才會愈來愈不佳
現在應該是不是要多動點頭腦去抓小市場但利潤好的產品
讓產業的利潤改善那公司有賺錢就需要請人就需要人材
那大家都有賺錢的時侯就會開始搶人。。那大家都需要勞工
就會開始增加薪資。。漸漸的才會進入正循環~~
引進白領或著不引進白領其實對產業和景氣的正能量質有限吧
最主要的是本質為低利潤的這個事實要改變了。。
不要在靠衝量代工模式打天下了。。這樣結構永遠都上不來
連對岸這一點思維都比台灣強多了。。台灣都的是數十年如一日都沒有進步
問題在代工? 我是很懷疑啦
講的好像只要不代工台灣就起飛了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