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22K真是薪水不漲的主因?

22k的問題在於,一個以社會福利為出發點,但忽略現實情況卻變成圖利公司財團的政策。

這個問題的源頭,是08年台灣經濟情況不佳,訂單減少,企業減少僱用,而且甚至開始裁員點減少人力開支的動作(記得無薪假大裁員的那段時間嗎)。當時企業當然也承受社會壓力,於是對此作出解釋,也就是所謂的畢業生剛畢業時所學不足能力不夠對公司難有貢獻,又眼高手低(記得媒體創造的草莓族字眼嗎)

於是政府頭痛醫頭,就責承教育部,"你看,你學校教育出來的學生能力不足,教育有問題,現在你要負責,所以你要找企業去訓練那些畢業生,資金由政府來出"。

所以所謂"22k政策",居然是教育部來作,而非勞委會,這很明顯表示了,這不是一個勞工政策,這是一個教育政策,是一個職前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伸。而且錢由政府出,也就是由稅金出,更表明這是個社會福利政策--你缺少工作技能,由全體人民一起來幫助你,讓你可以習得工作技能。所以這方案也限定在後段大學畢業,就職困難的畢業生。

好了,問題是,你想藉著塞錢給企業,讓他們來幫你作教育訓練,然後塞給他們所謂的後段大學畢業生(還是就職困難的那種),這要假設該企業是相當有良心,甚至佛心才能行得通。事實情況是,企業雖然僱了這些人,但講實話,沒有這個政策,他們是連考慮都不會考慮雇用的。現在有了這個政策跟社會給他們壓力,他乾脆就把這個當成便宜人力來使用。要說提供教育訓練,大多數企業雖不明講,但公司內部對這些公司底層的廉價人力態度如何,我想有在公司上過班的就知道。(有哪個公司花很多時間金錢去訓練打雜實習的人....)

所以這個政策,錯誤比較大是在過度天真,沒有實際了解,沒有良好規劃,白白的浪費了人民的稅金。至於排擠薪資問題,大家捫心自問,難道沒這個政策,薪資就不會下降了嗎?沒這個政策,企業訂單就會增加還是經營者就會變賈伯斯上身變超強了創造奇蹟嗎,或者變Google佛心給員工超好待遇嗎,沒這個政策,所謂企業用人跟學校教育的落差就會減少嗎(這是22k天真想解決的問題,但是完全失敗,而且這倒底是不是真的是問題還很難說),如果以上皆是薪資倒退的原因,那一個區區22k又能改變什麼呢?

台灣的問題就是,因為國家較小,對風險承受力差,所以政府很容易就很緊張很倉促的想要作一些動作去維持穩定,去控制環境。這樣的想法不能說是錯,但當你想要操控的時候,也要了解,一但弄錯,其結果只有更差不會更好。

mikel wrote:
小弟公司 現在想要徵...(恕刪)


我以為高薪低報 一直是中小企業的詬病.....

大部分都是報17880的吧...
1.供需失衡才是最大的原因,目前台灣島內有45萬的外勞排擠到本勞的工作機會,所以
當三個工作搶一個人>>>工資自然上去
當三個人搶一個工作>>>工資自然下去

2.我底下有個同仁去年碩士畢業,在倉庫搬鐵件,人很肯做不怕油汙不怕髒,老闆給他一個月22K....
(公司完全不給加班),所以我很好奇,mikel大大所提的工作內容,您要不要PO詳細一點呢?
25K 月休8天 的員工.工作內容是打掃.........請不到人
28K 月休6天 的員工.工作內容是打掃.........請不到人

a760104k wrote:
2.我底下有個同仁去年碩士畢業,在倉庫搬鐵件,人很肯做不怕油汙不怕髒,老闆給他一個月22K....
(公司完全不給加班),所以我很好奇,mikel大大所提的工作內容,您要不要PO詳細一點呢?
25K 月休8天 的員工.工作內容是打掃.........請不到人
28K 月休6天 的員工.工作內容是打掃.........請不到人



大概又是從"強者我朋友"那邊聽來的吧~
2008年金融海嘯讓全球景氣跌入低谷
作為終端市場的歐美地區需求疲軟,對出口導向的台灣傷害很大
公司倒的倒,工廠關的關,無薪假的無薪假,就業市場開始出現供給大於需求的失衡
再加上二十年前某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一手主導了錯誤的教育政策
造就今日的大學生數量嚴重過剩,比例近八成五,質量卻大幅下降
只要是坐辦公桌的工作,大家搶破頭
僧多粥少,企業主不必付太高薪水也能輕易找到一堆人啊
然後就是台灣企業界和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差不多,沒有甚麼進步
大體上歸類為兩種,一是停留在技術層次低的代工,而利潤又一年比一年薄,因為你會代工,人家也會
二是貿易公司,買空賣空,不需要很多人力也不需要太多專業,會發英文E-Mail就行
而且做貿易的也大不如前了,資訊太過發達,國外買家要找到製造商並不難
總而言之,台灣企業大多著眼於眼前的利益,賺安穩錢,不會想要突破
如今正在嚐苦果
所以22k就是台灣政府為壓低台灣勞工薪資

好把那些說台灣薪資太高要出走的企業留在台灣

然後再開放一堆外勞來台灣~

所以才變成這樣是不是?

這只能怪台灣政府的無能
kevin-a1 wrote:
景氣不好,大家都變成...(恕刪)


樓主看來適合投資,

大多人,人云亦云,事後諸葛,沒有自己思考能力,

或是過於自大,認為自己看法就是事實,

還有更多人只是想找個人罵圖個爽快,

難怪大多人投資都虧錢。

當時的22K等政策,換個角度來看,不也讓台灣挨過了雷曼風暴?

這樣的政策確定是錯的?



新人起薪多少,基本上是市場供需決定的,

職業無貴賤,但是卻有一個市場供需價格,

你說鋼鐵的重要性比黃金低嗎? 事實上崩盤後的黃金每噸還是遠比鋼鐵價格高。

同樣,難道是菜鳥,跑腿助理會跟工程師一樣的起薪嗎?

我出社會第一家公司做工程師,女助理剛好也是菜鳥,是領基本工資,

月薪是我的2/3不到,年薪只有1/2不到,女助理是沒有分紅的,這點差更多。

但,女助理有天生的市場決勝武器,面貌姣好+巨乳,

很容易釣到年收比她高好幾倍的男人養她,

我如果要去把一個身價是我好幾倍的正妹就沒辦法,

這就是市場供需~




笨蛋永遠就想不通這點,樓主說了也沒用,

你要說服一個笨蛋,只有用笨蛋的方式,用聰明人的方式不行,這點我們得像政客學習,他們總是能說服大多數的人。

不過仔細想想,為何我們要說服笨蛋呢?讓他們繼續笨下去才是聰明的選擇,

除非你是政客,必須靠說服大多數的人來取得利益過日子。

樓主你想想,如果笨蛋不夠多,投資怎麼能賺錢,哈哈!
www.geneai.com
rojar wrote:
新人起薪多少,基本上是市場供需決定的,

職業無貴賤,但是卻有一個市場供需價格,


我們就來看「市場供需」,一個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老闆就開22K,他覺得太低了,應該要有25K,最好28K。於是又繼續找工作,結果發現每個老闆都開22K,只差3K,要不要先求有再求好?很多人妥協了。以市場供需來說,根本原因是就業市場上有大量的22K工作。

為什麼就業市場上會有大量的22K工作?是因為這些老闆們「有志一同」,認為一般大學生就值22K薪水?還是某個腦殘政策?當初如果補助17K,因為不會有人屈就17K的工作,市場供需很自然能決定老闆加價多少成為最後的薪資,反而不會對就業市場產生這麼大的影響。22K其實對一些專門的職業也沒有影響,像是護理師一般起薪至少30K起跳,診所護士也有28K,不會有人開22K想請到護理師。但是原來在20K~26K範圍內的就受到影響。

你可以搜尋美國司法部針對破壞就業市場,過去幾年起訴了一些公司間的互不挖角協議,最終都以取消互不挖角限制,與司法部和解。俄羅斯的科技業也發生過類似的互不挖角口頭協議。互不挖角只是避免薪資由於彼此挖角而被抬高,比起22K的傷害,那是小巫見大巫了。

realakito wrote:
二十年前某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一手主導了錯誤的教育政策,造成大學生過剩,就業市場供需失衡
還有就是台灣各產業現在在做的事和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都差不多
大部分始終都停留在技術層次低,利潤更低的代工


事實上這兩件事是息息相關的:

二十年前我國大談產業升級,產業可不會平白無故升級。高階勞工的需求量增加,必須廣設高中大學,必要時實施十二年國教。同時也會造成低階勞工不足,需要引進外勞。

結果呢?高中大學廣設了,外勞也引進了,但是產業沒升級。然後你今天罵教育政策,大學生過剩?這是不是本末倒置呢?
rojar wrote:

不過仔細想想,為何我們要說服笨蛋呢?讓他們繼續笨下去才是聰明的選擇,

除非你是政客,必須靠說服大多數的人來取得利益過日子。

樓主你想想,如果笨蛋不夠多,投資怎麼能賺錢,哈哈!...(恕刪)


有些錢真的就是得靠這個事實來賺,社會就是這樣,輸家永遠比贏家多得多,而且輸光了都還不知怎麼輸的,不值得可憐。但台灣走到現在這個是非不分、輕重不分的慘況,亂到瞎爆,整天只會胡亂批評,還自以為正義,實在忍不住才多嘴兩句。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