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請問20-35歲的年輕人,每份工作都只做幾個月的理由是...? (有補充)

嘉露蓮 wrote:
因為以前在別的國家工作,所以不太了解台灣的情況
現在的工作是人資管理,工作快一年了
主要是招聘各式員工
公司是用1X4找人
但超過一半的求職者都會幾個月換一份工作
這樣換好幾份

但偏偏我老闆特別強調不用找這種人來面試,因為不想我們公司成為下一個
因為培育一個新員工,不管有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其實最少也要幾個月(單純的作業員例外)
如果請回來的人都做幾個月就走,公司真的會損失慘重
做培訓的同事也很慘
所以我也很贊成我老闆的看法

但也想在這邊多了解一下
20-35歲的年輕人,每份工作都只做幾個月的理由是...?



就妳所說妳公司徵人的需求(會程式、英文)
這已經是在應徵專業人員
徵不到人或新員工流動率大
有沒有可能妳公司開出的新進人員薪資結構偏低?
或是...現在的中階主管出現了某些管理上的問題?
還是...在面試的時候並沒有把流動率高出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不認為新一代年輕人出現無法挽回的問題
畢竟~妳公司要的人不是屬於中下程度的人,而是中上程度甚至頂尖的人才
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下
身為一個人資管理的妳
排除掉應屆畢業生以外
在資歷上應該有工作穩定性的參考依據

身為人資管理的妳
會上來問別人工作穩定性不高的理由
是妳心裡想知道這個答案?
還是只是想驗證妳心中所想的解答?

在履歷上可以約略看出一個人的工作穩定性
加上面試時的一些對答
應該可以比較準確的看出一個應徵者的工作穩定性
基本上這東西是無法隱瞞的


PS:24-30個月的持須工作經歷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嘉露蓮 wrote:
因為以前在別的國家工...(恕刪)

很簡單啊。因為現在就是老闆要求多,給的薪水少,然後老闆還覺得說你就只值這個薪水啊,我又沒錯怪你。可是如果在別的國家來說,早就群起抗議了,這邊沒收到抗議都當作沒事。台灣這個年紀的人也不想跟你講那麼多,反正老闆肯定都拿那一套,你達不到我們公司的要求啊,不想反駁通常都是摸摸鼻子自己走了算了。現在又不比以前,為了那點薪水努力忍受。況且現在也不想跟你抗爭弄得很累,就算了不作了。啊台灣人離職也會想說這世界很小,不要亂講比較好,所以都說生涯規劃啊,要不然你要叫我們講什麼。說老闆給太少?那這樣老闆也會說 你值那麼多嗎?這樣同樣問答無限循環有啥意義。說不定老闆還說那你提出方案啊,看我們為何要給你那麼多?
結果你辛辛苦苦提了還要看老闆滿不滿意,那反正都老闆說了算啊。


就這樣,很難理解嗎?我比較難理解的是要求那麼多給的那麼少,為何還冥頑不靈覺得自己很對的老闆為什麼那麼多? 現在的老闆經營一家公司營收變少自己所得照樣變多,都不覺得很奇怪嗎?
你敢上來問,就要敢上來po出你要的條件跟給的薪水。
否則豈不是暗示大家說現在的人都很草莓,都擔當不起這樣。又死不講你們公司要的條件,說老闆自然會看。那這樣還問什麼。就你跟你老闆自己看就好了啊。
華人很喜歡講大話,喜歡講空話,喜歡講假話,喜歡講謊話,更喜歡講毒話

koeirene wrote:
明明一開始面試就知道這個工作的內容為何 要做什麼 要會什麼 作息如何(恕刪)


面試的時候 主管說的跟實際做的份量天差地遠

根本就是先把人騙進來在說 你沒碰過吧
人生在世再怎麼榮華,終究還是歸於死亡。上帝的存在受盡爭議,死神確是實實在在。

嘉露蓮 wrote:
香港人離職的理由都很直接
不外乎為了升職、追求更高薪水/福利或在該行業沒有發展等
所以我當初聽到"生涯規劃"真的是一整個頭大
然後直接問:那你的規劃是甚麼?通常那些人又答不出來....

很簡單,
因為台灣的老闆(主管或人資體系))不喜歡聽實話,
講了實話很難加分大多只會扣分,
那還不如講個無關痛癢也不會扣分的理由.

嘉露蓮 wrote:
因為以前在別的國家工...(恕刪)

其實可以觀察一下履歷表,這是個很有趣的課題

假設有幾個應徵者,五年內皆換過四份工作,以下有幾個例子

A:
22K-->25K-->32K-->36K
助理-->專員-->襄理-->副理

B:
22K-->23K-->23K-->22K
助理-->專員-->助理-->助理

C:
22K-->24K-->26K-->22K
助理-->專員-->專員-->助理

D:
22K-->24K-->26K-->32K
助理-->專員-->專員-->資深專員

您會優先請誰來面試呢?
或者是因為老闆的指令,老是換工作的人就不要叫來了呢?
恕我直言,您目前的老闆氣度似乎小了點。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其實原因是因人而異的

以我週遭的人來說:
會走...基本上是公司有問題居多
薪資反而不是主要的問題
畢竟基層的職缺也不算少
尋尋覓覓,總會找到適合的...
因為跳槽薪水加得快

我前一份工作七年只加薪一萬

跳槽馬上再加一萬,沒多久又有其他公司要加錢挖角

還是跳槽比較好

台灣離職的最好理由還是生涯規劃,畢竟台灣的職場是不能說實話的

絕代蝴蝶 wrote:
其實可以觀察一下履歷...(恕刪)


樓主的老闆是說做沒幾個月就換工作的人,跟大大所舉的例子五年換四個工作不合,也就是說,樓主針對的是每份工作都做不到幾個月就換的人先淘汰掉!

按照大大所舉的例子,我覺得四位都值得請來面試,優先選A跟D吧,只不過是我個人的選擇方式!
我的想法很簡單,假設全台灣有7成的公司都是無良公司(應該算嚴格了吧),那同一位求職者要連續遇到5份工作都是無良工作的機率是.....1*70%*70%*70%*70%=24.01%,應該是不容易遇到吧,我猜樓主老闆的想法應該是這個!

不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公司在找業務屬性的工作收到的應徵履歷少的可憐,不到十位!但是有關內勤的行政職務時,卻可以收到如雪花般飛來的信件,最少有7-80封應徵履歷!整個工作職場上的供給需求不平衡也造就很多奇怪的現象!資方說很缺工,勞方卻說找不到工作,失業率高居不下!同樣有專業技術的職缺也是跟業務人員一樣的欠缺吧!
一個人一開始去工作時,
總會面臨一定程度的困難,而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或挑戰,
就這部份來說,資方常用這點來來衡量人的抗壓性,
所以認為做一下子就走的人,即可能會是抗壓性不足,
如果頻繁度高,就會認為是個問題。

webchip168 wrote:
不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公司在找業務屬性的工作收到的應徵履歷少的可憐,不到十位!但是有關內勤的行政職務時,卻可以收到如雪花般飛來的信件,最少有7-80封應徵履歷!整個工作職場上的供給需求不平衡也造就很多奇怪的現象!資方說很缺工,勞方卻說找不到工作,失業率高居不下!同樣有專業技術的職缺也是跟業務人員一樣的欠缺吧!...(恕刪)


我們公司,應徵新人時
作業員,看運氣,有時很快(1天),有時很慢(20天)才應徵到人

但是行政助理,1天大概就30封主動應徵的履歷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