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未來不被AI取代的職業有哪些

AI 摘要
在人工智慧(AI) 發展日趨成熟的時代,有些職業因為需要高度的創造力、同理心、人際互動、複雜決策能力,以及高度的專業技能和現場判斷,預計較不易被AI取代。 這些工作包括:醫療人員、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公共安全人員、創意工作者,以及需要高度技術和現場判斷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
以下列出更詳細的說明:

1. 醫療保健領域
醫療人員(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等):
AI可以輔助診斷和治療,但無法取代醫師的臨床判斷、同理心和與病患的互動。
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心理諮商師、治療師、社工等):
AI可以提供資源和輔助,但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同理心和情感支持,尤其是在處理複雜的心理健康問題時。
個人照護助理(看護):
社會人口老化,對照護的需求增加,AI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關懷和情感支持。

2. 教育領域
教師: 儘管AI可以輔助教學,但無法取代教師的引導、激勵、同理心和對學生個性的理解。

3. 創意和藝術領域
藝術家、設計師、音樂家:
AI可以輔助創作,但無法取代人類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情感表達。
作家、劇作家:
AI可以生成文字,但缺乏人類的生命經驗、思考深度和獨特的風格。

4. 公共安全領域
警察、消防員: 需要現場判斷、快速決策和人際互動,AI無法完全取代。

5. 技術和工程領域
水電工、技師、維修員:
需要現場評估、判斷和解決非標準化的問題,AI難以完全取代。

高技能工程師:
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AI可以輔助但無法完全取代。

6. 其他領域
運動員:
需要身體能力和競技技巧,AI無法取代。

決策者:
需要策略思考、判斷力和風險管理能力,AI可以輔助但無法完全取代。

律師:
需要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判斷力和辯護技巧,AI可以輔助但無法完全取代。

企業家:
需要創新思維、領導能力和市場洞察力,AI無法完全取代。

研究人員:
需要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分析數據和提出新發現,AI可以輔助但無法完全取代。

7. 跨領域整合工作
產品經理: 需要整合技術、設計和市場等多方意見,推動產品開發與優化。
策略規劃師: 結合科技趨勢與商業洞見,提出創新商業模式。
數位轉型顧問: 協助企業運用數位科技提升營運效率,創造新價值。
服務設計師: 整合使用者需求、企業能力、市場機會,設計創新服務。
2025-07-22 12:18 發佈
牙醫師
現在牙科診所堪比超商,但依然很難掛號不是你想看就能看還要排時間
而且植牙及手術有的複雜AI機器無法取代,雖然植牙已普及但價錢依舊很高
o590713 wrote:
AI 摘要在人工智慧...(恕刪)


你這篇是AI產生的?

感覺是AI在耍心機,先讓人類掉以輕心,
然後再全部取而代之
酒店小姐和賣身體的年輕女孩
你列那些不會被AI取代的職業

但那些被AI取代的職業也沒錢看醫生/上學等消費

所以不會被AI取代的職業也會因被AI取代的多數消費者沒錢消費而失業

最後天網AI取代全部人類....請參考駭客任務與魔鬼終結者
我個人是不會被AI給取代的
因為在16年前我就已退休了
不想被取代員工們很簡單的
快點退休不就好了嗎等什麼
你都退休了誰還能夠取代你
就算AI十項全能那又怎麼樣
我沒把AI它看在眼裡靠邊站
AI是吃電怪獸然而台灣電力
有辦法發展AI嗎有核電再說
光前幾天我故鄉就跳電二秒
所幸最後沒有停電算好佳在
以台灣目前電力想要發展AI
還存在癡人說夢話爬行階段
(黃仁勳)就說過了!台灣必需
重視電力不足問題得先弄好


我覺得需要勞力活的應該都沒辦法被AI取代,像是清潔打掃、外送餐、修繕水電等等
到那個時候反而勞力活的工作會變得超高薪....
x365555

你忘了正在開發人形機器人[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5-07-23 10:17
o590713 wrote:
AI 摘要在...(恕刪)
水電工
Ai代替人工沒什麼不好,配合自動化,大家都餓不死。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