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公司最近怪怪的,希望不必再次面對中年危機

自從兩年多前被裁員之後
接著找了個短期合約工作
後來從合約工轉為正職
但因為是外包性質,所以薪水仍然不理想

當時我很看好甲方未來的發展性及穩定性
因為一直找機會跟他們的人接觸
並留意在他們公司有沒有職缺可以申請
從支援性質的工作開始努力刷存在感、以及求表現

後來他們總算願意給我個機會試試
轉職後通過試用期,開始領正職的薪水
一年之後因表現良好而大幅上調我的薪水
至此,我的薪水再次回到裁員前的水準
心想....這下子工作總算穩定了

不過沒想到今年年初公司丟了個大合約
沒能拿下標案並且續約,而是讓對手整碗端去了
公司高層出來要大家安心工作
因為我們手上還有其它標案在進行中
所以那時並沒有太在意這事

幾個月過去了
高層們一樣在說大家不用擔心
但最近公司的一些動作卻讓人很不安
非正職的合約工一個接著一個離開
雖然表面上是他們有其它的職涯計劃
但我總覺得是被公司勸離的
而合約到期的也都不再續約
仍然在職的也聽說都被約談,要求縮減工時
往日熱鬧的辧公室因為剩不到一半的人而顯得冷清

此外,我的部門經理也鼓勵大家去考證照
他是說現在沒有那麼忙了,可以好好善用時間進修
但他也跟其他主管一樣跟我們說不必擔心
工作的事一切照常,公司很需要大家
也許有些東西他不方便明講,只能跟公司同一口徑
可是怎麼想都覺得有點怪怪的

還有公司的HR近來也鼓勵大家把累積的年假放一放
說是每個人都需要放假跟休息之類的
這可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有同事說這是因為對財務部門來說
這些年假都是像是財務報表上的負債
手頭緊了就不想見到這些東西出現在報表上
反正現在人手很充足,放放假沒差
不過我覺得HR鼓勵大家放年假是裁員的徵兆
因為我上個工作在宣佈可能裁員後就明講要大家把年假放一放
目前的公司只是基於某種原因不願明講....

綜合上述種種因素
我試著拿起書本準備考證照
但年近半百的我背東西實在吃力
平時都是靠事前的準備與筆記來進行手上的工作
可是我確實需要有些證照來證明自己的專業與實力
所以還得設法弄熟考試的內容
有了證照後對換工作會很有幫助

另外也開始上網看有沒有其它的工作機會
大家都說中年之後要靠人脈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但偏偏經營人脈不是我的強項
所以只能上求職網站找機會

再不然就是透過獵頭公司跳槽
但這種事我也不曾遇到過
因為我從來沒有開放過線上履歷
也沒在更新LinkedIn的緣故嗎?
要怎麼和獵頭公司搭上線找跳槽機會?
希望有經驗的前輩可以提點一下

找新工作還有另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
因為現在整體經濟環境依然不理想
留在目前的公司不見得會失業或被裁員
但誰知道新公司會不會有其它問題
畢竟失業或裁員現在隨處可見
誰也說不準

競業條款也讓我不能跳去搶走合約的對手公司
不然在那裡起碼可以穩穩地做到五年合約結束
可是我聽說那間公司對員工很糟
所以不見得是個好去處

我想要的只是個可以讓我負擔房貸的穩定工作
不過這個 "只是" 並沒有那麼容易
目前只能且戰且走、隨機應變
大家有什麼其它想法或建議嗎?
2022-08-31 15:2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公司 危機
庸人自擾

請問發佈裁員了嗎?
沒有嘛!
那你擔心什麼?

真的裁員了
政府也有給你失業給付
怕什麼呢?

會怕只有一個原因
你槓桿開太大,6成的給付不夠
那就是咎由自取了
自從我用了假文憑,不但人變帥了,頭腦變聰明了,連績效都拿A+呢!你說是不是很神奇阿?
MadeOnEarth
MadeOnEarth 樓主

槓桿其實開得很保守,正常情況下是夠的,但要靠6成的給付確實不夠,必須動到有限的備用金,開槓桿是為了買有增值空間的房子,到退休時就會以大換小,退休金才有著落,不過我確實應該看開一點、盡力而為,謝謝。

2022-09-01 3:30
您好,

小弟1975年生,
作到今天從這間公司離職,
9/5到新工作任職(ME),
當然能跳槽也有運氣成分,
個人猜想台灣的大環境還是缺人的,
不要妄自菲薄。

小弟在Linkedin有建立履歷表,
也有獵頭公司找過談過,
最後都沒下文;
新工作是從104主動應徵的,
而即使有十多年工作經歷,
主動應徵者於面試前的考試仍不可少,
英文,專業與性向,
面試部分也要對自己的履歷自傳內容準備充足,
這是理所當然的,
最後就是和面試官投不投緣了。

所以建議樓主,
既然對目前的工作有離開的心理準備了,
閒暇時還是多閱讀與學習未來面試需要的項目,
機會總會留給準備好的人,
祝您順利,
小弟交接去了。
MadeOnEarth
MadeOnEarth 樓主

感謝您的鼓勵、分享與建議。

2022-09-01 3:13
其實就不用想太多
繼續做下去就對了


其實就像百大電子大廠一樣
很喜歡故意營造沒訂單虧的恐慌氛圍
讓新人與想離職的自行離開
為的就是省去資遣費

以前我在南部某百大電子廠
就遇過好幾次
只不過剛好事最上游製程所以看得更清楚
跟你說沒訂單
其實最上游訂單都賽在倉庫不生產
推出來生產的的都變成急單
永遠維持最少機台都在生產急單
可是倉庫與品管附近辦公事都已經塞滿了要生產的貨
MadeOnEarth
MadeOnEarth 樓主

有些東西在圈外還真的是看不出眉目

2022-09-01 3:14
等真的被裁員再來擔心好
如果真的被開除
其實也可以去申請補助
撐過這個過渡期
MadeOnEarth wrote:
我想要的只是個可以讓我負擔房貸的穩定工作
不過這個 "只是" 並沒有那麼容易
目前只能且戰且走、隨機應變
大家有什麼其它想法或建議嗎?


保守型可存金融股,
每年領現金股利、股票股利,
領到現金再買金融股 ...

工作就撐到滿一年
被fire就領失業補助,
可領 6 個月 月領 60% 薪資 ...
emeryville

勞保薪資的60%,不是實實際薪資的60%。

2022-09-01 13:35
等你年過半百就知道職場對年齡有多歧視了,
公司如果無法開源就得節流, 畢竟每天開門上工都要燒錢,
MadeOnEarth
MadeOnEarth 樓主

越來越接近了,所以會擔心

2022-09-01 16:58
MadeOnEarth wrote:
想要的只是個可以讓我負擔房貸的穩定工作
不過這個 "只是" 並沒有那麼容易
目前只能且戰且走、隨機應變



只想穩定,反到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我是從資訊工程師做起,但中間遇到好幾個公司被併購或歇業,領過幾次失業補助產生很大的危機感,覺得當員工似乎不是長久之計,一直尋找中年轉業或中年失業的解決之道

在職場上又換了幾次工作後對當員工當到退休已完全不抱任何期望,因此35歲開始出來創業。 家裡沒錢沒資源沒人脈,創業失敗幾次又回去上班賺錢生活還債後又再創業,一路非常艱辛,43歲把握人生最後機會借錢第四次創業總算找到方向。經歷了近十多年的苦日子,堅持不斷的找出路,困境才有機會突破。 現在近五十歲,自己公司上軌道,終於找到自己的人生事業,不再為中年轉業失業而煩惱


回想之所以能一路堅持下來,是當時看到一篇文章,工作情境不是你以為的一直線平順到底,而是不斷下降。 你要一直努力向上拉升,上升一階還不夠,要持續的再向上拉升直到能安穩的退休

1. 在你還沒遇到瓶頸時就要預先防範
2. 人生際遇有高有低,不要跟別人相比
3. 清心寡慾,粗茶淡飯,怡然自得

---------------------------------------------------
以下內容原文出處
https://www.darencademy.com/article/view/id/14415

你以為的人生




實際的人生




真正的人生其實是類似上面這樣的曲線。 你若平穩於一個輕鬆的工作、滿意於還可以的薪水、不想太多挑戰,隨著時間拉長,你的競爭力其實是默默地在下降

反而應該盡量在所有能拉升的時間要拉升。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降力有多大,努力一輩子,最後都可能才勉強比原來高一些。


----------------------

人才也會折舊!做到高階管理職,中年後為何仍難逃失業、減薪命運?
文章出處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2163

在白領精英的腦子裡,從來不會想到自己有折舊的一天、薪水有被攔腰斬的一刻,當薪水被砍,第一時間他們懷疑的不是自己身價跌了,而是懷疑大環境景氣不如以往。當我說,根據日本的經驗,過了 50 歲被辭退之後回任,薪水可能打 8 折;60 歲以後,還可能降到 5 折,他們都睜大眼睛瞪著問:

「為什麼?」


50 歲是分水嶺

讓我們來看看官方資料怎麼說。主計處的資料顯示,中年以後減薪根本不是新聞,而是存在已久的陳年舊事。奇怪啦,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原因是過去台灣人太早退休,較少人碰到 50 歲以後減薪的情況;現在長壽化,退休延後,遇到減薪的人多了,才覺得駭人聽聞,相信以後就會見怪不怪。

2015 年主計處公布各年齡層的平均月薪,20 至 24 歲平均月薪是 25105 元,25 至 29 歲是 31824 元, 30 至 34 歲是 34380 元,一路往上爬升;直到 45 至 49 歲是 40710 元,來到最高峰!之後從 50 歲起一路往下跌, 50 至 54 歲是 40575 元,55 至 59 歲是 40298 元,60 至 64 歲可能有退休金或其他名目的錢進來,反彈 2%,升高至 41154 元。可怕的是,隔年自 65 歲起,下降 25%,薪水跌至 30835 元。

從這個金額走勢,歸納出三個結論:

50 歲以前,薪水是往上走,一路加薪。

50 歲是分水嶺,自此之後一路往下走,進入減薪階段。

65 歲以後,若是還要繼續工作,薪資比 25 至 29 歲年齡層還低,比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領得少。

年輕時,要學習的是如何準備就業,以及爭取加薪;中年以後,要學習的竟然是相反的課題,如何面對失業與減薪。

李宗盛 55 歲時,唱了一首〈山丘〉,撥動無數中年人的心弦,贏得 2014 年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等三項獎。努力衝刺,勤奮工作,直到越過山丘,才發現白了頭,時不我予,無人等候……令人慶幸的,事先預知以下這兩個事實,總比以後知道來得心裡有底。


1.中年以後,多數人會面臨減薪的尷尬。
2.中年以後失業,不少人會遇見減薪也沒人要的蒼涼


----------


人生意義是什麼? 生活目的是什麼?
有人在工作中找到目標方向,覺得生活幸福有意義
有人創業事業有成,覺得生活幸福有意義
有人買彩卷靠股票過好日子,覺得生活幸福有意義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就看你有沒有找到你自己的人生方向,人生目標? 你有沒有努力去創造自己的人生,覺得生活過的幸福有意義才是關鍵

--------
不管是不是工程師,只要是當員工都是吃人頭路, 在不同公司中不斷的換工作,這還是工作,而不是事業

薪水是奴化人的一種手段



如果你40多了還一點成績都沒有,想翻身只有這條路https://v.douyin.com/e4oCEeb/









想翻身,就要改變

MadeOnEarth
MadeOnEarth 樓主

前半段很有啟發,一語道破期待平穩生活的盲點,後半段看得令人手心冒汗,最後面則因手上有點錢但又不到很有錢而讓人左右為難、陷入深思,但必須要不斷改變與提升是肯定的,感謝您真知灼见的建議與分享。

2022-09-01 16:50
大腳哈利張

謝謝您的分享。職場之路的確如此演進,只能持續地居安思危和挑戰自我,絕對不能抱著當下自以為是穩定的飯碗過一輩子。

2022-09-12 12:37
我覺得這個可以來開個樓討論,畢竟這一次疫情加戰爭,牽動通膨,真的目前只剩汽車業是好,其他不適庫存堆滿就是沒訂單,偏偏國外港口都塞滿還沒人可提關,當然也有歐美故意搞拖延,不結關就不用付錢.
這一波,趨勢很詭異,以前是不經氣某個行業會好,但這一次百業蕭條.
例如:我先舉例
公司所在地縣市:台中
職缺:維修人員
工作內容:場內維修及設備新製
公司性質:腳踏車業
目前現象:三個月內都少量訂單,鼓勵排休
MadeOnEarth wrote:
自從兩年多前被裁員之(恕刪)
MadeOnEarth
MadeOnEarth 樓主

我覺得現在整個世界亂哄哄的,經濟方面的話,自家附近疫情前生意不錯的餐廳,現在經常是門可羅雀,都不知道他們怎麼撐得住。

2022-09-01 16:42
southtt

建築業很好啊,是你產業看的還不夠多….

2022-09-04 10:23
我決定回台之後就是減薪的開始

現在這個工作比樓主危機更重

一般走下波或出現臨時危機的公司只是製造/業務人員出走

我們公司是財務沒人敢來上班,因為每個月現金流都不夠

只要其中一個月資金補不上來就要掛了

所以樓主您的工作至少還比較穩

不過,在我決定回台那一刻,我就預見今天這個狀況

只是前面二十年還算有累積,有點本錢可以為未來打算

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資本,從現在開始累積都不算遲

共勉之
MadeOnEarth
MadeOnEarth 樓主

相較您面對的挑戰,我的現況似乎不算個事,累積資本是重中之重,謝謝您的提點。

2022-09-01 16:38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