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個養尊處優爸寶般兒子讓他沒半毛錢丟出社會去過活那你覺得他還能夠活著下去嗎大部份人通常就會是很難活了除非是什麼高學歷又名校畢業只要他願意工作馬上會有收入而假如像我這種只能倚靠技能沒技能那就等於是沒錢一樣的所以當年下班所閱讀書籍種類全都跟我工作上所需技能相關啥小說或漫畫至今沒買過一本所以我大寶山是什麼是我自己擁賺錢技能那才是我最大資產甚才會有老闆們想聘請來挖角否人家挖角個學歷低的做什麼看上無非是你技能否還能是啥長輩常講的話一技在身萬貫財就是這句話讓我擁有現在人生
"一技在身"是"一只喙"中國文化士大夫之流貶低百工之詞這些好逸惡勞規工讀死冊百無一用存一只喙之流,生雞卵無放雞屎有!價值觀脫中入歐美,手腦並用玩物喪志(升官發財大志)才是地球村民正確的人生觀DIY造物這些洋人大半無大學 車輛/造船/建築- -專業文憑
我認為「一技之長」是生存的基本門檻,也是一個鐵飯碗。而學歷(不單指名校文憑,更是博覽群書的生活習慣)造就的是眼界。兩項皆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鍛鍊方能有小成,若能雙管齊下則有加乘的效果。就好比開一間賺錢的小店,靠得是專業技術、客戶服務、基礎財務評估等,而同時營運多間賺錢的連鎖店,就得需要模組化思維、流程建制、量化思維、品牌形象等。台灣長時間處在二元化的僵化思維中,其實學識與技能從來都不是天平的兩端,從來都不該以孰優孰劣的角度去相互攀比,而是端看階段性的需求才能顯現出各自的價值。但不得不說,台灣的啟蒙教育實屬失敗至極,多數學生蹉跎了十來年的光陰,刻苦學習了自己終其一生都用不到的知識,用其所學;學其所用,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子,若是壓根兒不明白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麼,那無法用心學習課堂上教授的知識,確實是可以理解的。反之,那些傳統意義上高學歷的學子,在不甚明白讀書目的的前提下,卻仍能義無反顧的拼死學習,即便成績優異,實則思考模式與奴隸無異。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子,受到傳統價值觀的歧視,只能自己想方設法去獲得所需的社會資源,無獨立思考能力的學子,受到傳統價值觀的吹捧,獲得資源後卻滿足於菁英/高管的舒適圈。當然以上所言皆為綜觀論述,少數特例並不在討論範圍之中,該被檢討的是環境;是體制;是無法與時俱進的傳統價值觀,而不是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