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聽到別人在講
其實我覺得除非
你去比國外很頂的地方
不然我覺得台灣其實換算
每個月人均消費
算是賺滿多的耶
而且老實講在台灣
只要你肯認真
撇除掉極端值
應該可以讓你過的衣食無缺
還是其實台灣很低薪
只是政府美化了太多數據了?
在國際間要對比各國從業人員薪資 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基準線, 這個基準線的構成是: 工時數, 甚至還得加上福利(例如各項保險,規費等), 當然還要換算成實質薪資的購買力(PPP). 當然, 實質能拿到手的薪資對我們勞工個人是最具體且關鍵的數字, 但是客觀而言, 綜合勞動成本(其中勞動薪資自然佔最大比例) 是比較能提供準確的答案.
這裡我們姑且拿南韓來做 我們"算不算低薪"的尺標. 相對於南韓, 我們的平均工時數低了4%, 站國際第22位, (日本第43, 南韓第16, 比中國第11 稍好 ), 自然會對實質薪資有影響, 但對統計勞動生產力確是正向的數字. 而且低工時數在工業發達的國家是個正面現象.
那麼 從絕對數字來看: 以OECD發表的 <年度平均工資 2000年 - 2020年, $USD - PPP>來看日本和南韓的比較(可惜其中沒有國內的數據):
日本從2000年的 $38,365 到了2020年 $38,515,幾乎原地踏步(這點很讓人狐疑).而南韓從2000年的 $29,238 上升到 2020年的$41,960 維持穩定上升的趨勢, 在2014-2015年間超過了日本. 我個人的計算(猜測)我們是在$37,000 - $39,000 之間.
我的解讀是,現代的日本從業人員或許在心態上有很大的轉變,工作時數降低了,生產力主動或被動性的下降了. 或許我們拿南韓來做比較已經不太合宜了.
再說,以上列出的都是平均數,反映到個人的層面我們不會感覺很貼切.在當下這樣的經濟結構,我們勞工階層因行業領域的不同和個人技能的差異而在薪資,工時數上會有很大的落差.以整個國家來說這就要看我們國內勞動生產力的結構和人力組成來看端倪.在這裡是題外話了.
總之,我以為"台灣到底算不算低薪"這一問 範圍過於擴散,需要收斂到更細的層面才好討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