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到底算不算低薪

最近剛好聽到別人在講
其實我覺得除非
你去比國外很頂的地方

不然我覺得台灣其實換算
每個月人均消費
算是賺滿多的耶

而且老實講在台灣
只要你肯認真
撇除掉極端值
應該可以讓你過的衣食無缺

還是其實台灣很低薪
只是政府美化了太多數據了?
2022-04-01 16:0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算低薪,尤其住外面開銷更大
低薪。

一個根本問題:不尊重專業。既使自己是號稱專業人士也不尊重別人的專業。台灣是料比工貴,國外是工比料貴,而且是貴很多。台灣的工是一小時做完付一小時,卅分鐘能做完付卅分鐘。國外是卅分鐘做完一樣拿一小時,僱主賺的是效率,不是人工錢。
那要看你是憑感覺還是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來下此結論. 再說 “算不算低薪” 是看跟甚麼對象比, 標準是甚麼.

在國際間要對比各國從業人員薪資 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基準線, 這個基準線的構成是: 工時數, 甚至還得加上福利(例如各項保險,規費等), 當然還要換算成實質薪資的購買力(PPP). 當然, 實質能拿到手的薪資對我們勞工個人是最具體且關鍵的數字, 但是客觀而言, 綜合勞動成本(其中勞動薪資自然佔最大比例) 是比較能提供準確的答案.

這裡我們姑且拿南韓來做 我們"算不算低薪"的尺標. 相對於南韓, 我們的平均工時數低了4%, 站國際第22位, (日本第43, 南韓第16, 比中國第11 稍好 ), 自然會對實質薪資有影響, 但對統計勞動生產力確是正向的數字. 而且低工時數在工業發達的國家是個正面現象.

那麼 從絕對數字來看: 以OECD發表的 <年度平均工資 2000年 - 2020年, $USD - PPP>來看日本和南韓的比較(可惜其中沒有國內的數據):
日本從2000年的 $38,365 到了2020年 $38,515,幾乎原地踏步(這點很讓人狐疑).而南韓從2000年的 $29,238 上升到 2020年的$41,960 維持穩定上升的趨勢, 在2014-2015年間超過了日本. 我個人的計算(猜測)我們是在$37,000 - $39,000 之間.

我的解讀是,現代的日本從業人員或許在心態上有很大的轉變,工作時數降低了,生產力主動或被動性的下降了. 或許我們拿南韓來做比較已經不太合宜了.

再說,以上列出的都是平均數,反映到個人的層面我們不會感覺很貼切.在當下這樣的經濟結構,我們勞工階層因行業領域的不同和個人技能的差異而在薪資,工時數上會有很大的落差.以整個國家來說這就要看我們國內勞動生產力的結構和人力組成來看端倪.在這裡是題外話了. 

總之,我以為"台灣到底算不算低薪"這一問 範圍過於擴散,需要收斂到更細的層面才好討論.
ManManson wrote:
最近剛好聽到別人在講...(恕刪)

你若有機會參與一個工作項目是要跟其他外國人合作的,你就會發覺台灣人人不只低薪,還低賤
specware

這應該還不至於吧.跟日本公司合作或許,但應該不是以低賤對待而是對方期待高(龜毛)罷了.就我所知和親身的經驗,比方說台灣的精機和光電ODM公司工程師在HP,DELL...和無數的科技公司眼中評價都頗高.

2022-04-02 11:23
台灣公司不低薪, 台灣工人不低賤的話, 基本上外國人就不找你了,
要高薪要高尚, 可以自己去創業阿, 加油囉,,,,,,,,,,,,,,,,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然而卻越來越有被底下追上的趨勢.

以最低薪資來說,
可能你在偏鄉可以過日子,
在台北只是達到基本消費門檻而已,
如果你都沒意外也只須要當個快樂的月光族,
那麼確實可能足夠了,
然而你得知道這裡所謂的月光族是真的只夠一個月的花費,
而不是有多少就能花多少的月光族.

真的要說很多,
你每月自行負擔衣食住行還能省一半那就算很多,
住自己家裡的房子雖然沒收你房租,但你得照房租算消費額度,
畢竟那不是你的收入,是你老爹貼你的,你沒把這算進去.
家裡免你的水電雜支伙食費也是.
是不會兼職嗎?
四五萬薪資在北市算起跳吧,要往下砍幾乎找不到人,公司往南部開也不敢砍太多,有品質的工程師很多公司搶的要。

低薪喔,怎麼不問問自己做了什麼會什麼憑什麼拿高薪。

從二十年前我快畢業就說以後是M型社會,東西不是放久就是古董,大部份是垃圾,這是我們班導在畢業前說的。

前幾個月家中要裝修,找了三組工班三個月內都沒空,透過關係找了一組,修息中和師傅閒聊,一天工資快兩千找不到做的穩的學徒,都來滑手機滑沒多久就說不適合,土木,電工出師一個月真的要拼幾個場衝下來十幾萬也拿的到,講低薪的沒什麼專業隨便找一樣頂下來做,敢嗎。
ManManson wrote:
最近剛好聽到別人在講...(恕刪)
綠色之外都是低薪…沒有偷渡政治文,事實就是如此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