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一書中說通常 15 歲就擁有一技之長的人比較能獲得穩定的生活,列舉德國的雙軌制技職教育,一週有兩天在學校上課,三天在工廠實習,畢業後有很大比例就留在實習單位成為正式員工,然後就跟公司有長期的雇傭關係,德國也有師傅證照等同大學學歷,社會也普遍尊重這張證照,年輕人充分就業,所以德國的失業率是歐陸國家中最低。
在台灣很多人也知道技職教育的實用,但發現求職時條件都要求大學以上畢業,於是一堆人就拼命讀到研究所,希望能夠減少求職門檻,但廣設大學的政策造成沒有淘汰機制,技職學校也學術化,疏於實務練習,年輕人沒有在黃金年齡打好基礎,造成畢業後的尷尬局面,擁有大學學歷卻不曉得可以做什麼,或是有那個文憑但沒有相應的能力,有私立大學的機械系論文竟然是與旅遊休閒有關,資訊系畢業不會寫程式,電機/電子系畢業不會畫電路圖,以前從來沒聽過大學畢業生 26 個英文字母寫不完的,現在活生生的發生,這是結果,但原因是很多因素長期演變造成的,這一代的年輕人其實面臨的競爭壓力很大,會的東西要比他們父母輩出社會時要多,才比較好找工作。
seatree wrote:
15歲就是國中畢業,(恕刪)
英國教育部規定
5歲就開始要學「程式語言」
到12歲就開始學「BIOS」
所以看看英國,
再看看台灣,
台灣的等級真的嚴重輸給人家,
要怪就怪台灣的教育部吧
要怪就怪台灣有不少不願意讓小孩提早社會化的家長吧,
是這些人害死台灣小孩的未來。
英國5歲小孩一律開始學程式語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