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不知不覺已經邁入職場十幾年了。
想當初剛出社會只有大學文憑,沒有名校光環,能應徵上一間大公司,真是幸運。
從基層工程師幹起,剛開始的兩年,幾乎天天加班(新鮮的肝),但工作氛圍好,心情調適的不錯。
在工作幾年後,就轉換至外商,開始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在30歲前,工作考量只有收入穩定及工時正常,沒有過多想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發現,上班族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心中創業的火苗漸漸被點燃了。
隨著職務位階調整,接觸的人事物進一步提升,有了不一樣的視野,有投資者願意投入全額資金與我共創公司(我拿技術股),這金額是我無法以一己之力籌資完成的,
投資者看中了我的人脈關係與技術資源。
目前收入大概250-300萬,薪資持續增加中,想到創業失敗案例比比皆是,還有家庭要養,實在不能過度樂觀,欠缺考量。
面臨這問題,我思考了許久,到底要出去闖一闖還是穩定在外商工作?
zara123 wrote:個人第二個工作也是在美商,和一群美,印度,伊朗,加拿大人工作4年,年薪的最高峰也在那時28歲超過三百,後因公司遷回,考慮很久沒跟著過去,轉任上市櫃公司五六家雖領有一些不用錢的股票但年薪就被打到7~8折直到38歲因為一家外商半導體公司做計劃得40萬美金才決定開一家設計公司前後8年跌撞中因經濟風暴有些海外帳收不回來,再以殘值轉賣給上市公司,再上了5年班後退休.開公司真要想清楚,尤其是和一群知心朋友同事,心理壓力大,背後都有一群家人要養,如果大家同質性高又難有向上發展的空間,如果資金不大,光是海外出差錢燒得快,現金流不夠多又難向銀行融資,所以收帳須要很順才運作得下去,當然有大金主在背後那又另當別論.在台灣新創的小企業能撐兩年就能撐個五年十年但7~8成在前兩年就撐不下去了,創業人脈當然重要但金脈更更更....重要.當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事過境遷,努力過了但能力實在不足,想想還是有些遺憾但從沒後悔.
35歲,不知不覺已經(恕刪)
leimi wrote:
跟老婆討論後的結果分...(恕刪)
更新我的現況
2020年疫情影響,原本的計畫步伐稍有延遲,但是我還持續的往既定目標前進。
1.原本工作
沒有辭掉,目前一年大概有300萬+年收入,因為工作蠻輕鬆,佔據我的時間精力不算多,我還有時間精力思考未來,內容以商務決策、審視設計方案進度、合作廠協調、商務社交為主。
2. 貿易投資
剛起步,但不需要花我時間精力,目前一年我大概有200-300萬的分配盈餘,未來幾年應該還能有不錯的盈餘成長。
3.開設貿易公司
我與另一方各出資一半,最近才剛開始運作,目標客戶、製造商、訂單、工作分配,大致已定。
4.設計公司
與出資方還在洽談合作模式(我領導設計部門),目前以技術股份或是直接拿利潤拆分,這兩種方式商談,但因為牽涉到多方,各有各的盤算,似乎進展不是很順利。
其中有一方認為金主拿的股份利潤過多,所以私底下想找我另組公司,尚未有結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