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神人們大家好,小弟112文科,
因為外語能力尚可且會特殊語種及人格特質偏業務導向,
畢業後便因為自身興趣及大學時豐富的經歷,
應徵上了某知名的IT公司成為某區域的負責人。
由於本身很積極努力且運氣很好剛好累積了不少人脈,成就感及使命感的驅使,讓我樂在其中。
我成功地把業績做到爆發性成長,不管經銷通路管理或者是超大型客戶的開發都成功奪勝。
在短短的三年期間成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團隊,我很感恩有這個機會讓我在年紀輕輕時,便能接觸及學習到更高的眼界及邏輯等
25歲時,我的年薪大約就超過1.5M左右
但這三年來我幾乎每天都是睡2~3小時,周末也都在家自動加班工作。
幾乎每個月出差兩個禮拜,也意味著每天幾乎都在應酬中度過。
由於身體勞累不堪且出現了些微恙外,
我更覺得自己想要趁自己還年輕沒有包袱的時候,多做更多不同的挑戰及新的冒險。
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慎評估,我決定離職休息一陣子。
休息期間,除了我以前對應的大型客戶們相繼挖角外,
我自己也開始物色許多公司。舉凡LINKED IN、中國獵聘、獵人頭推薦、直接寫信及致電到想去的公司、
甚至是104我也都開始積極地使用。
由於我有管理及不錯的業務經歷,加上該特殊語種在台灣甚為稀有,因此找工作及被工作找都算是順利。
目標的新方向也從以往的純業務職,轉向經理人的職位。
但跟很多家業主談完後其實內心有點小小的不滿,尤以許多台灣公司及在台灣的外商公司。
有三點想跟大家分享:
1. 目前面試的許多台灣公司皆不一定給得起超過我之前的薪資,甚至會用年紀來砍薪資。
即使我的專業能力及應對進退能力都備受他們肯定,但仍然用年紀來砍。最奇特的一次案例是某家台灣知名大廠最為讓我覺得羞辱。
該廠的該區域子公司負責人表示我的該特殊外語能力講的跟母語者差很多,沒可能拿到這麼高的薪水
這真的讓我無言,雖然我不是在該國長大且講話有些口音,但溝通皆無礙且也可以講很深入甚至是技術性用語也都很熟練(大概就像台灣人看到韋佳德講中文的感覺)。
更弔詭的是該公司的子公司6人團隊一整年做的業績比我之前在台灣沒有子公司的情況下一個人做的業績還少一半。真的是啼笑萬分。
2. 台灣的外商福利好,但在業務端的薪資方面其實有很多是不能與過往比較了。有些甚至比台廠還少。
3. 許多台灣的外派職位,都與當地的相當職位的薪資是脫鉤的。就像是到該區域的子公司任總經理但卻拿著跟其他家公司的小員工一樣的錢。又或者其實只是用長期出差的方式讓你過去,讓你到該地沒身分打黑工(我負責的區域是實施實名制,沒有身分的話,電話等皆無法申請)。
申請台灣公司的同時,我也積極面試了許多海外的工作。
真的深感外國公司(包含中國)對於人才的重視又或者尊重相較於台灣是更大的。
目前拿到的海外公司offer的年薪基本上皆是前份工作年薪的1.6倍~2.1倍再外加包吃包住及各種補助或甚至是配股。
另外面試幾家外國廠商及外國新創公司(新加坡、韓國、中國、瑞士等)從沒有一家質疑過我的年紀由無辦法升任等,這其實是讓我感到尊重及重視的。
有些廠商面試到後面幾關也直接負擔我的機票錢及住宿付請我飛往當地面對面商談。
這其實讓我感受到對方對於人才的誠意,也不論年紀,只論實力的環境,讓我覺得自己也許更適合貢獻自己的肝跟青春。
我真的很愛台灣,但我真的發現越到後來我也許不一定適合台灣。
當然會有很多神人在台灣照樣賺更多的錢,或是創業,
又或者真正的強者是在哪裡都一樣
但像我這種資質普普的青年,卻沒辦法如我所願地可以留下來
只能尋找更適合自己又或者自己更能適應的環境而居了吧?
======================================
補充:
台灣還是有很多很好的公司,而且我也很幸運地拿到offer,給的待遇及位置也比我在國外公司拿到的還多及高。
只是最後考量自身未來想要發展的領域,決定去外國的新創公司拚拚看。
我是小業務起家,海內外多國工作過,工作沒幾個月就拿到世界排的到名的公司全台灣業績第一名,破台灣紀錄
在你這年紀,我就帶了百人業務,多一兩歲時底下管了一堆國外MBA,也管過國外分公司反虧為盈
我每天的工作時間沒有比你短
語言,英文是基本款,我也外加一個可以被當地人認為是當地華人的特殊語言(一樣有華人口音,但用語會被當作當地人)
最近這幾年當老闆,也請了一堆你的學姐學長,在大家的努力下,去年營業額突破億元大關
不得不跟你說
台大文科學士在專業領域的"業務",並不是太好的學歷,
如果你目標是在國際市場,那面對的就是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中國甚至印度等國的頂尖學校人才
你面試幾次受挫,很正常,你可能太過順利,沒有經過挫折,所以會有現在的想法
我跟你一樣,一當完兵我就大放異彩,我也過於自負過,認為公司沒有給我應有的待遇
但,我選擇的方式是多方嘗試。
不只業務,我主動調往生產、研發、採購,後來連分公司主管都是我爭取來的
薪水我不計較,我要的是經歷,雖然,我工作第三年薪水也遠超過你,但我負責的範圍應該比你大很多
連爭取的分公司我也是要公司內最爛的,因為我想要證明自己、突破,然後成功建立權力與威信及...未來的履歷
我認為在三十歲之前,都是我在工作歷程上的培養期,我需要有更多不同部門、最廣的經驗、更多國家的資歷
讓我能在30到40歲間獲得最大幅度的成長
所以我三十出頭離職後,我跳槽就是用六位數美金算的年薪、外國籍,然後再去拿國外碩士
直到我跳出當老闆...
很多人會跟你說,你還年輕
的確,你真的還很年輕,你現在在小區域能成功,不代表在其他陌生市場、其他區域一樣能成功
每個地方的環境、挑戰都不同
沒有夠多的履歷跟經驗支持,很多公司當然不願給高薪
在忿忿不平的同時,多沈下心,思考,你要在這二開頭的年紀時可以多學些什麼?什麼可以用來累積並創造你下個十年的光彩?
另一個重點,人生的工作,無論扮演什麼角色,總要個二三十年
在二三十年當中,只有二十多歲的時候,可以裝"小",可以謙虛的到處叫人大哥、大姊、師傅、主管、老闆
拜託人家多教點,多透露點行內的訊息、經驗,可以有最多被原諒的失敗機會
有時候,這段時間學到的,一生受用
一樣年少得志的過來人、學長,給你參考... 有用的部分自己拾去思考吧
Dr.Corgi wrote:
這位小學弟,雖然我...(恕刪)
Hi Dr.Corgi學長,真的很感謝您不吝教導。備感溫暖。
真的很感謝您人生的分享,若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您真的是我的楷模也是很希望能夠效仿的對象。
我也是一直期盼自己在未來40歲前創業,在這之前我希望自己可以像個海綿一樣不斷學習新知且認真體會每個細節。
這段休息時間也讓自己重新省思到底要什麼,也更加了解自己想做的是什麼
之前發展的乃都是純硬體供應的產業,現在我想我更想做的應該是新創公司或已有品牌但尚未開發該特殊區域的職位。
我也認為唯有在越是有挑戰性的職位上,才越有學習的空間及價值被看見的機會。
如您所說,其實當時離職時也是發覺自己自恃甚高且少年得意。
因此現在也是學習韜光養晦,盼自己能夠厚積勃發,未來如學長一樣成為一位能人。
我很珍惜自己還年輕,在職場上能夠被各個長輩親切指導及提攜,讓我萬分感動,也盼未來自身能不負所信,自我實現。
再次謝謝您的勉勵,我會謹記在心,並且時常勉勵自己。
ps. 其實一開始也是如您一樣,不太care給的pay,而是在意發展及機會。
但因為近期因家庭關係,購置了新屋給家人住,故房貸壓力甚大,現階段最幸運當然是可以薪資跟發展兼顧為主。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