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互聯網校招薪酬報告:白菜價22W,青菜價30W,神價150W | OfferCome
原創 2017-02-28 OfferCome OfferCome獵頭
點擊上方馬上關注 OfferCome
每年校招Offer的數量、質量表明了各家公司對於整個招聘市場、人才供需的判斷,也是我們OfferCome觀察整個互聯網市場的一個窗口。
而從2016年開始,我們為部分客戶尋訪高端學生,因此我們對於市場的觀察角度更多了一些(也歡迎畢業就可以拿40~150W的應屆生聯繫我們,你們從大四開始就可以通過獵頭走特殊渠道,而不是常規校招渠道排隊了)。
引子:
先說下對16年17屆校招的總體看法:本該是個不大不小的年,結果被華為一己之力搞成了個大年。
白菜價22W:
14、15K*15/16,90%的主流公司都給了這數;
青菜價30W:
BAT一般在25~30W(15~18K*15/16),其他家一般30W±(18~20K*15/16,個別給點股票);
6、70W:
從罕見變得多起來,不少公司都給過了,薪酬方案不一;
100W:
慢慢多起來了,有點像1、2年前的6、70W;
備註:
上面是指技術的薪酬,產品薪酬可參考同檔研發打七折八折,運營打五折六折,HR打……算了,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一、各家互聯網公司15年校招Offer情況
0、華為
雖然是講互聯網校招,但是我們必須講下華為,今年所有公司都繞不過華為搶人。
招聘量:1W人
大概是所有主流互聯網公司招聘量之和,這個量決定了全行業的定價策略都得聽華為的。
白菜價:14K/20W起
全互聯網/IT/通信行業的公司都得跟上這個白菜價。
SSP Offer:4、50W,甚至更高
普通SP沒這麼高,也就是3、40W。但華為在清北等砸出來的幾百個4、50W甚至更高的offer(有些比常規的阿里星還高一些),打的所有公司都沒脾氣。
最後的結果就是:華為在清北招走的17屆學生,大概是所有中國互聯網公司+MS、Google等外企之和的兩倍。
不管華為有怎樣的爭議,一個營收超過BAT之和,研發成本超過BAT之和的公司,捨得花錢做校招的時候,就註定我們大家都得跪著。
1、BAT:
BAT三家因為招聘量大,占互聯網校招量一半,因此實際形成了一個默契的大白菜價格聯盟,至於SP\SSP、某星檔,那就全靠各自本領去爭取了。今年看,這個白菜價差不多被推到了22W左右,常規的SP\SSP還是在25~30W。
B:
今年B家整體薪酬是上浮一些的,照以前14、15K算是常規的SP了,今年看15K算白菜價,按照14.6個月算,白菜總包 22W了,在BAT裡面算最高的。
常規SP略高白菜1、2K,SSP過20K的不常見。也就是說青菜價大概是25~30W。
大概十年前起,百度就一直對校招生的招聘和培養非常重視,薪資也基本保證在同檔公司里靠前的位置,這次薪酬的微調也能看出來了。
招聘量:1500人的體量,整體招聘量也很高
A:
A家今年校招動手非常早,也非常低調,8月份感覺就發的差不多了。不知道後面被截胡的多不多。
據說今年主要以招A檔學生為主,見到的A檔還是15\16K*16=24、25.6W,有個別高一點點的,B檔的offer今年沒怎麼見到。
你說25W是A家白菜價?好像有點不對,因為A檔考核要求不低阿。但要說A檔算是SP?這SP占比又不太對……
招聘量:校招量是個謎,不過大家都認為應該不大,業內預測也就大幾百人。
T:
T家白菜價比起往年是漲了一些的,12.5K的月薪沒變化,但承諾的月份增加到16個月,再加上房補,總包超過了21W(實際T家獎金的確不低)。常規的SP會高2、3K,SSP會更高一些,一樣,過20K的少。
跟BA兩家類似,青菜價也是差不多25W起,只是月薪看來有點少。
招聘量:今年招了2000人,是整個互聯網行業招聘量最大的公司了。
A星檔:
A家的阿里星,今年只看到1個offer,側面問了幾個,還是去年的行情,大概6、70W的總包,基本是30+30,根據事業部和個人情況浮動。
BT兩家:實際都有6、70W甚至80W+的offer,而且量並不比阿里星小太多,只是兩家都沒有專門做成項目制來好好宣傳,而是一個個招的。因此在中高端學生群體中,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力,略可惜。
2、過百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京東、攜程系、360
京東:
京東今年白菜價跟BAT差不多,大概是15K,SP好一些的可以到20K,比BAT的SP要高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今年做了第一屆科學家計劃,中位值據說都到了55W,我們看到個別博士的offer快100W了,這項目主要針對全球的優秀博士,而且量不小,跟阿里星差不多。對標誰,不言而喻,建議18屆的關注下。
招聘量:快趕上BAT了,今年總部招了差不多1000人,各區域公司還招了好幾百人,感覺要躍居校招第一梯隊了。
網易:
網易遊戲:
最近3、4年,網易遊戲每年都從清華招走5、60人,這是什麼概念呢。BAT一般也就能招到10個,大部分年頭,BAT招到的清華學生加起來還不到網易的一半。
為什麼?因為丁磊的臉肉嘟嘟地可愛?因為網易的豬肉好吃?
因為人家網易遊戲錢多,校招動輒35W、40W砸出去,然後之前去的師兄師姐,再告訴師弟師妹,遊戲的獎金可能十幾/幾十個月(當然,不好的可能一分錢獎金都沒有),所以學生們紛紛就從了。
非遊戲:
非遊戲的話,有傳統的門戶、郵箱等,還有非常火的嚴選、考拉海淘等新業務,白菜價大概是13K,好的童鞋可再單獨談下。並且,並且,並且從往年看,大部分人都能拿到18個月以上。換句話說,網易非遊戲團隊的白菜價是24W-……
招聘量:整個網易集團,量還是蠻大的,雖然沒有上千,但也大幾百了。
攜程系:
攜程:
攜程研發產品基本都在上海,白菜價在上海還是挺不錯的,差不多18~22W,SP會再多幾萬,跟BAT差不多。考慮到攜程的工作強度,實際比BAT性價比高一些。
由於在線旅遊很複雜,需要很強的線上、線下團隊等,因此攜程還有一個單獨的管培項目,持續了有幾年了,起薪跟其他公司產品運營類似,據說在內部晉陞速度也很快。最近還有一個GLP(全球領導力計劃),專門為國際化鋪路的,目標是世界名校的MBA等。
去哪兒:
去哪兒做校招有幾年了,招聘量一年比一年大,同檔學生,薪水一直比BAT略高一些(去哪兒整體還是蠻重視產品技術的,北京競爭又非常激烈)。
今年碩士白菜價的起點就是21W起(本科的起點低幾萬),比較好的學生都可以到25W,個別好的SP也有接近30W-。
招聘量:同網易,整個攜程系,量雖然也沒上千,但是也大幾百人。
360:
360雖然退市了,不過我們還是擱在上市公司裡面講吧,畢竟過兩年就上市了。
我們看到的價格基本都是15K,總包差不多21W+,貌似還有單獨的安全星、前端星計劃,沒見過這兩個星項目的offer,不知道具體數字,歡迎大家爆料。
招聘量:量倒挺大的,好幾百人。
3、其他上市公司:
搜狐系:
搜狐門戶、視頻等:
張老闆復出后,改革了很多東西,比如說薪水向產品技術傾斜,像校招生,今年白菜價起手就是16K,還是蠻捨得的,真是下定決心招好人重頭來過的節奏。
招聘量:17屆準備招好幾百的應屆生,因此HR現在還在忙春季補招,17屆還沒定下來的童鞋趕緊找人內推去吧。
搜狗:
作為一個產品、技術驅動的團隊,搜狗的校招白菜價今年差不多在22W左右,SP蠻給力的,基本是比BAT高一些的,資質好的基本都30W左右或者更高了。
招聘量:也有百餘人了。
新浪系:
新浪和微博的校招一般是一起做的。演算法等一些方向還可以,基本能到25W的總包,跟BAT普通SP持平。產品管培也不錯,大概可以到20W左右,算是產品類offer裡面比較高的。其他Offer普通水平吧。
招聘量:一共大概百餘人,他們的產品和銷售類管培,招了有十幾個,據說蠻受重視的。
樂視:
樂視今年校招價格給的非常高,看到的一些SP offer 比BAT高一截,動輒3、40W起,不過鑒於目前他家的特殊情況,我們就不展開討論了。
宜信:
宜信的白菜價沒見過,看到幾個大數據團隊的SP都30W±,還是一貫地給力的。不過貌似招聘量一直不大。
剩下的上市公司招聘量不大,也沒有聽說誰家發了很多很高的offer,對市場影響不大,就不單獨講了。
4、滴滴、小米、頭條、鏈家、新美大
把這五家列在一起,是因為,這5家是沒啥風險的沒上市公司,且校招量比較大,且公司業務穩定基本大而不倒了,且估值都是幾百億或者近百億美元。除去螞蟻金服外,這五家算是未上市公司的代表了。
新美大:
白菜價大概是21~23W,SP到25W了,非常青睞名校學生,部分非常好的童鞋都給到了接近40W的總包,甚至還能有股票。
招聘量:很大,據說已經發出了一千多個offer。今年春招實習生據說也要招近千人。相當可觀。
滴滴:
滴滴的校招動手有點晚,不過白菜價基本保證了25W以上。
今年滴滴為了爭取人才,還是非常捨得給錢的,尤其是對於BAT的SSP、阿里星檔次的人,基本都保證了比BAT高不少的薪資。
總體來說,能在BAT拿到40W以上offer的童鞋,都應該跟滴滴聊聊。
小米:
小米的白菜價基本在16K左右,一年後授予期權。常規SP的價格比BAT家的SP略高1、2K,快到20K了。另外,小米今天在AI這塊招人挺多的,發了不少SSP offer,可以關注下。
招聘量:小米這兩年量都不太低。他家有個獨特的優勢就是,戶口指標和解決的比例,據說是所有主流公司中最多最多的。因此有能力拿SSP的,可以跟他家聊聊。
頭條:
去年的新秀,一舉把SP價格抬到30W+的頭條,今年算是第二年大規模做校招。頭條的白菜價已經到了25~30W,好人的價格都可以到35W了,阿里星檔次的童鞋可以單獨談。
招聘量:挺大的,也有幾百人了,不過只集中在20所目標院校做宣講交流等,因此影響力可能不大。
鏈家:
此處的鏈家單指鏈家網,這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純互聯網人士組成的團隊,大概2、3年的時間,從幾十人發展到一千多人。
今年也是鏈家網第一次大規模做線下宣講等,白菜價offer 比BAT略高一些,大概15K*15,很優秀的人可以單獨談SP。
招聘量:發出去的offer也有幾百個了,量不小。
5、其他創業團隊
Face++、商湯、地平線等AI圈公司:
這類公司今年對於個別博士等,基本都開過百萬年薪的offer,其中還有家開了100W現金的offer,還是蠻讓業內吃驚的。
不過由於這幾家招聘量都不大,每家可能就是幾十個人,因此我們就不單獨展開了。
快手:
快手的招聘量不大,不過發的offer都很給力,同檔的童鞋,居然比滴滴頭條還略高一點,基本是市面同檔最高的。我們看到的幾個offer都是30W± +期權。作為一個5000W日活的公司,果然很有底氣。
猿題庫:
跟去年一樣,20K、22K、25K(25K很罕見,基本都是清北里的好苗子),過了試用期有期權計劃。
融360:
白菜價大概是22W+,演算法等SP給的略高一些。發offer時就承諾期權,入職滿一年後授予。
發出去了上百個offer,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業公司的一個標桿,這個量不算少了。
知乎:
白菜價總包跟BAT差不多,20多W,或者說月薪略多1K左右,不過月份不同有所不同呢。
貌似知乎剛開始較大規模地做校招,業務發展的快(D輪又融了很多錢),挺缺人的,所以校招、實習的量在逐步變大。知乎做校招,是真心省事啊,學生用戶口碑好。
其他創業公司:
其他的咨詢的少,個案沒有代表性,就不講了。
二、什麼樣的應屆生可以拿到這些offer:
(一)產品白菜價15~20W:
先單說產品,因為產品起薪低(跟學技術不一樣,新產品的童鞋不容易證明能力)。
基本上,名校出身,邏輯清晰、知識面不錯、學習能力強、有過小半年主流公司產品實習經驗,知道如何幹活,那差不多能找到一個15~20W的白菜offer,大概就是10~14K*15/16。應屆生過22W的,少,個別公司會給。
產品童鞋不要氣餒,好的產品非常稀缺,晉陞會很快。
(二)技術:
1、白菜價 22W:
薪水:15K*15,14K*16;
去年預判:「從今年起,渣碩的Offer將會站穩20W」(解釋下,渣碩是北郵人論壇一個常見的詞,用以謙虛地表達自己是個普通碩士)
今年觀點:看來22W的白菜價是很難再下去了。
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拿到:北郵華科這檔院校(兩大互聯網人才供給量最大的院校,所以用他們做參考),相關專業中等水平的童鞋,多刷刷題,找個實習認真干幾個月,證明你是能幹活的,基本就可以拿到了。
2、常規SP 25W:
薪水:16K*15/16;
去年觀點:沒提這檔。
今年觀點:所有公司都可以給到。
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拿到:刷題刷的好一些,清楚常規演算法背後的原因(知其所以然),工程代碼寫的乾淨利落,就差不多了。
3、SSP Offer 30W±:
薪水:18~20K*15/16,個別公司再給點股票、簽字費(這年頭應屆生都有簽字費了);
去年預判:「我們寫了「待校驗」,因為今年主流的30W offer依然集中在5、6家公司手裡,BAT沒有大規模地改。」
今年觀點:短期內不太能再提升了,如果京東頭條滴滴等這檔的招聘量再大一些,BAT可能會緩緩地在2、3年內提到這個價格。
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拿到:
演算法:AI今年太熱了,基本所有上市公司,主流創業團隊都開過這檔了。機器學習、語音識別、圖像處理等演算法好的童鞋,發過1、2篇頂會論文的,工程能力還可以的,基本就可以拿到這個offer了。
工程:純靠工程能力拿這個offer,有點難度,ACM區域賽金銀銅的水平吧。在BAT拿有難度,得去滴滴頭條這種。
4、40~50W
薪水:20~30K*15/16,再給點股票。
去年預判:沒寫這檔。
今年觀點:單獨提出來這檔,是因為之前這檔的確少。但是,今年光華為一家,就開了幾百個這種offer,尤其在清北,靠著這檔offer,砸走了上百個博士。對於一些比較牛一些的學生,尤其是博士,這檔offer逐步容易起來了。另外一方面,AI的確太熱了,國內缺人。
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拿到:
大概就是,有個2、3篇熱門方向的頂會一作的童鞋,可能手裡拿了4、5個30W的offer,能在1、2家公司拿到4、50W的offer。
5、60~150W
擱在一起寫吧,省事點。反正都超出正常人範圍了,大家看看就行了。
1)這麼貴划算嘛?
非常划算,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各家招不到、招不夠。尤其是100W以上的,太難招到了。
另外還有個問題是,大家之前習慣招2、30W的,對於60~150W的學生如何培養、使用,還在摸索中。
2)為什麼划算?
以北京為參考,單論薪資成本:
白菜價22W=30W人力成本;
青菜價30W=40W人力成本;
某星檔60W=70W人力成本;
神檔100~150W=110~160W人力成本;
最粗糙的經濟換算:
花60W招個阿里星,開發效率遠超過2、3個普通學生;
花100W招個G/MS家博士獎學金獲得者,解決問題的效率遠超過2、3個普通的SP;
花150W招個CMU的牛博,他能解決你花300W招10個人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人才培養、團隊建設:
對於公司而言,核心高潛人才非常非常重要,這些姚班、ACM/IOI金銀銅、G/MS家博士獎學金獲得者等出身的學生,大部分天賦和基礎是真好,培養空間太大太大。
每年都能招到一批可以批量培養成為T10、P10、T4的高潛,做老闆的簡直可以笑醒。
招聘:
來了一個戴文淵,後面就陸續可以吸引來一堆6\70W、3\40W的人。
唐文斌為什麼能融那麼多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能號召來了一堆NOI 金牌,這些人能解決同齡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大家就願意投。
社招挖來的成本太高等原因我們就不展開討論了。總體而言,越貴的學生越值得挖,因為社招的時候,你需要花更高的價錢。
3)對標?
工程:ACM World Final吧,拿了金銀銅的基本可以保個100W的,靠前的基本可以保個6\70W的
演算法:G/MS 家博士獎學金獲得者,頂會熱門方向6、7篇一作,CMU等大神的徒弟,要是有個XX會的best paper,你基本就可以集齊頂級Offer召喚神龍了。
4)誰掏錢要?
BAT、滴滴、小米、新美大、頭條,眾多AI創業公司等,都要。
現在的問題是:6、70W還好招一些。100W以上的,很少有人理我們這些國內公司,今年我們自己看到的有近10個100~150W的offer,被學生鋸掉的有一半……
為什麼?
推薦本周的另外一篇文章《僱主煩惱:校招150W招不到人?最優秀的程序員苗子在哪? |OfferCome》
三、為什麼校招這麼火爆?
不是說寒冬嘛?不是說泡沫破滅嘛?
這都是新聞里的寫法,跟我們作為獵頭,在一線看到的數據,完全不一樣。
這裡簡單寫幾句,本月會發篇長文詳細寫下,歡迎關注。本月準備發 「2016年中國互聯網的社招的盤點&社招薪酬報告」,屆時會詳細地分析過去一年裡整個市場的行情。我們公眾號里,有前幾年的行情分析和預判,大家也可以看下,目前看,是準確的。
價格取決於價值,影響價格波動的是供需關係。
從需求看:
上市公司:
阿里凍結HC好幾次了,15年年底,36000多人,16年年底,他們接近47000人,凍結HC凍結出來1W人……
百度、騰訊、京東等等,誰家一年沒招個幾千人?
創業公司:
創業公司的確死了很多,P2P、O2O死了一票票的,然而活下來的又融了很多錢,也成立了很多新公司,融了很多錢,招了很多人。引用IT桔子16年前三季度的統計數據(Q4沒找到)
從供給看:
社招:一直沒有什麼新增供給,傳統IT、通信業需求旺盛;
校招:學生來互聯網的比例基本沒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優質學生,整個社會風氣如此。
(嗯,今天,清北去體制內的比例依然遠遠高於名企。你去水木發個帖子,咨詢下在銀行總行、航天、中央部委、互聯網之間選擇校招offer,大家依然會一邊倒地建議你去體制內)
更詳細的分析和數據統計,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會在3月份發出更詳細的統計。
四、18屆行情?
差不多了,估計跟17屆持平。
有能力下場的玩家,基本都下場展示過肌肉和需求了。
華為一次性地把價格漲到位了,其他大的上市公司不會有太大波動。
剩下的未上市公司裡面,除非滴滴、頭條、鏈家等忽然上市融了很多很多錢,要大力擴張。
否則17屆的行情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了。

办点事 wrote:
2017屆互聯網校招薪酬報告:白菜價22W,青菜價30W,神價150W | OfferCome
原創 2017-02-28 OfferCome OfferCome獵頭
點擊上方馬上關注 OfferCome
每年校招Offer的數量、質量表明了各家公司對於整個招聘市場、人才供需的判斷,也是我們OfferCome觀察整個互聯網市場的一個窗口。
而從2016年開始,我們為部分客戶尋訪高端學生,因此我們對於市場的觀察角度更多了一些(也歡迎畢業就可以拿40~150W的應屆生聯繫我們,你們從大四開始就可以通過獵頭走特殊渠道,而不是常規校招渠道排隊了)。
引子:
先說下對16年17屆校招的總體看法:本該是個不大不小的年,結果被華為一己之力搞成了個大年。
白菜價22W:
14、15K*15/16,90%的主流公司都給了這數;
青菜價30W:
BAT一般在25~30W(15~18K*15/16),其他家一般30W±(18~20K*15/16,個別給點股票);
6、70W:
從罕見變得多起來,不少公司都給過了,薪酬方案不一;
100W:
慢慢多起來了,有點像1、2年前的6、70W;
備註:
上面是指技術的薪酬,產品薪酬可參考同檔研發打七折八折,運營打五折六折,HR打……算了,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一、各家互聯網公司15年校招Offer情況
0、華為
雖然是講互聯網校招,但是我們必須講下華為,今年所有公司都繞不過華為搶人。
招聘量:1W人
大概是所有主流互聯網公司招聘量之和,這個量決定了全行業的定價策略都得聽華為的。
白菜價:14K/20W起
全互聯網/IT/通信行業的公司都得跟上這個白菜價。
SSP Offer:4、50W,甚至更高
普通SP沒這麼高,也就是3、40W。但華為在清北等砸出來的幾百個4、50W甚至更高的offer(有些比常規的阿里星還高一些),打的所有公司都沒脾氣。
最後的結果就是:華為在清北招走的17屆學生,大概是所有中國互聯網公司+MS、Google等外企之和的兩倍。
不管華為有怎樣的爭議,一個營收超過BAT之和,研發成本超過BAT之和的公司,捨得花錢做校招的時候,就註定我們大家都得跪著。
1、BAT:
BAT三家因為招聘量大,占互聯網校招量一半,因此實際形成了一個默契的大白菜價格聯盟,至於SP\SSP、某星檔,那就全靠各自本領去爭取了。今年看,這個白菜價差不多被推到了22W左右,常規的SP\SSP還是在25~30W。
B:
今年B家整體薪酬是上浮一些的,照以前14、15K算是常規的SP了,今年看15K算白菜價,按照14.6個月算,白菜總包 22W了,在BAT裡面算最高的。
常規SP略高白菜1、2K,SSP過20K的不常見。也就是說青菜價大概是25~30W。
大概十年前起,百度就一直對校招生的招聘和培養非常重視,薪資也基本保證在同檔公司里靠前的位置,這次薪酬的微調也能看出來了。
招聘量:1500人的體量,整體招聘量也很高
A:
A家今年校招動手非常早,也非常低調,8月份感覺就發的差不多了。不知道後面被截胡的多不多。
據說今年主要以招A檔學生為主,見到的A檔還是15\16K*16=24、25.6W,有個別高一點點的,B檔的offer今年沒怎麼見到。
你說25W是A家白菜價?好像有點不對,因為A檔考核要求不低阿。但要說A檔算是SP?這SP占比又不太對……
招聘量:校招量是個謎,不過大家都認為應該不大,業內預測也就大幾百人。
T:
T家白菜價比起往年是漲了一些的,12.5K的月薪沒變化,但承諾的月份增加到16個月,再加上房補,總包超過了21W(實際T家獎金的確不低)。常規的SP會高2、3K,SSP會更高一些,一樣,過20K的少。
跟BA兩家類似,青菜價也是差不多25W起,只是月薪看來有點少。
招聘量:今年招了2000人,是整個互聯網行業招聘量最大的公司了。
A星檔:
A家的阿里星,今年只看到1個offer,側面問了幾個,還是去年的行情,大概6、70W的總包,基本是30+30,根據事業部和個人情況浮動。
BT兩家:實際都有6、70W甚至80W+的offer,而且量並不比阿里星小太多,只是兩家都沒有專門做成項目制來好好宣傳,而是一個個招的。因此在中高端學生群體中,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力,略可惜。
2、過百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京東、攜程系、360
京東:
京東今年白菜價跟BAT差不多,大概是15K,SP好一些的可以到20K,比BAT的SP要高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今年做了第一屆科學家計劃,中位值據說都到了55W,我們看到個別博士的offer快100W了,這項目主要針對全球的優秀博士,而且量不小,跟阿里星差不多。對標誰,不言而喻,建議18屆的關注下。
招聘量:快趕上BAT了,今年總部招了差不多1000人,各區域公司還招了好幾百人,感覺要躍居校招第一梯隊了。
網易:
網易遊戲:
最近3、4年,網易遊戲每年都從清華招走5、60人,這是什麼概念呢。BAT一般也就能招到10個,大部分年頭,BAT招到的清華學生加起來還不到網易的一半。
為什麼?因為丁磊的臉肉嘟嘟地可愛?因為網易的豬肉好吃?
因為人家網易遊戲錢多,校招動輒35W、40W砸出去,然後之前去的師兄師姐,再告訴師弟師妹,遊戲的獎金可能十幾/幾十個月(當然,不好的可能一分錢獎金都沒有),所以學生們紛紛就從了。
非遊戲:
非遊戲的話,有傳統的門戶、郵箱等,還有非常火的嚴選、考拉海淘等新業務,白菜價大概是13K,好的童鞋可再單獨談下。並且,並且,並且從往年看,大部分人都能拿到18個月以上。換句話說,網易非遊戲團隊的白菜價是24W-……
招聘量:整個網易集團,量還是蠻大的,雖然沒有上千,但也大幾百了。
攜程系:
攜程:
攜程研發產品基本都在上海,白菜價在上海還是挺不錯的,差不多18~22W,SP會再多幾萬,跟BAT差不多。考慮到攜程的工作強度,實際比BAT性價比高一些。
由於在線旅遊很複雜,需要很強的線上、線下團隊等,因此攜程還有一個單獨的管培項目,持續了有幾年了,起薪跟其他公司產品運營類似,據說在內部晉陞速度也很快。最近還有一個GLP(全球領導力計劃),專門為國際化鋪路的,目標是世界名校的MBA等。
去哪兒:
去哪兒做校招有幾年了,招聘量一年比一年大,同檔學生,薪水一直比BAT略高一些(去哪兒整體還是蠻重視產品技術的,北京競爭又非常激烈)。
今年碩士白菜價的起點就是21W起(本科的起點低幾萬),比較好的學生都可以到25W,個別好的SP也有接近30W-。
招聘量:同網易,整個攜程系,量雖然也沒上千,但是也大幾百人。
360:
360雖然退市了,不過我們還是擱在上市公司裡面講吧,畢竟過兩年就上市了。
我們看到的價格基本都是15K,總包差不多21W+,貌似還有單獨的安全星、前端星計劃,沒見過這兩個星項目的offer,不知道具體數字,歡迎大家爆料。
招聘量:量倒挺大的,好幾百人。
3、其他上市公司:
搜狐系:
搜狐門戶、視頻等:
張老闆復出后,改革了很多東西,比如說薪水向產品技術傾斜,像校招生,今年白菜價起手就是16K,還是蠻捨得的,真是下定決心招好人重頭來過的節奏。
招聘量:17屆準備招好幾百的應屆生,因此HR現在還在忙春季補招,17屆還沒定下來的童鞋趕緊找人內推去吧。
搜狗:
作為一個產品、技術驅動的團隊,搜狗的校招白菜價今年差不多在22W左右,SP蠻給力的,基本是比BAT高一些的,資質好的基本都30W左右或者更高了。
招聘量:也有百餘人了。
新浪系:
新浪和微博的校招一般是一起做的。演算法等一些方向還可以,基本能到25W的總包,跟BAT普通SP持平。產品管培也不錯,大概可以到20W左右,算是產品類offer裡面比較高的。其他Offer普通水平吧。
招聘量:一共大概百餘人,他們的產品和銷售類管培,招了有十幾個,據說蠻受重視的。
樂視:
樂視今年校招價格給的非常高,看到的一些SP offer 比BAT高一截,動輒3、40W起,不過鑒於目前他家的特殊情況,我們就不展開討論了。
宜信:
宜信的白菜價沒見過,看到幾個大數據團隊的SP都30W±,還是一貫地給力的。不過貌似招聘量一直不大。
剩下的上市公司招聘量不大,也沒有聽說誰家發了很多很高的offer,對市場影響不大,就不單獨講了。
4、滴滴、小米、頭條、鏈家、新美大
把這五家列在一起,是因為,這5家是沒啥風險的沒上市公司,且校招量比較大,且公司業務穩定基本大而不倒了,且估值都是幾百億或者近百億美元。除去螞蟻金服外,這五家算是未上市公司的代表了。
新美大:
白菜價大概是21~23W,SP到25W了,非常青睞名校學生,部分非常好的童鞋都給到了接近40W的總包,甚至還能有股票。
招聘量:很大,據說已經發出了一千多個offer。今年春招實習生據說也要招近千人。相當可觀。
滴滴:
滴滴的校招動手有點晚,不過白菜價基本保證了25W以上。
今年滴滴為了爭取人才,還是非常捨得給錢的,尤其是對於BAT的SSP、阿里星檔次的人,基本都保證了比BAT高不少的薪資。
總體來說,能在BAT拿到40W以上offer的童鞋,都應該跟滴滴聊聊。
小米:
小米的白菜價基本在16K左右,一年後授予期權。常規SP的價格比BAT家的SP略高1、2K,快到20K了。另外,小米今天在AI這塊招人挺多的,發了不少SSP offer,可以關注下。
招聘量:小米這兩年量都不太低。他家有個獨特的優勢就是,戶口指標和解決的比例,據說是所有主流公司中最多最多的。因此有能力拿SSP的,可以跟他家聊聊。
頭條:
去年的新秀,一舉把SP價格抬到30W+的頭條,今年算是第二年大規模做校招。頭條的白菜價已經到了25~30W,好人的價格都可以到35W了,阿里星檔次的童鞋可以單獨談。
招聘量:挺大的,也有幾百人了,不過只集中在20所目標院校做宣講交流等,因此影響力可能不大。
鏈家:
此處的鏈家單指鏈家網,這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純互聯網人士組成的團隊,大概2、3年的時間,從幾十人發展到一千多人。
今年也是鏈家網第一次大規模做線下宣講等,白菜價offer 比BAT略高一些,大概15K*15,很優秀的人可以單獨談SP。
招聘量:發出去的offer也有幾百個了,量不小。
5、其他創業團隊
Face++、商湯、地平線等AI圈公司:
這類公司今年對於個別博士等,基本都開過百萬年薪的offer,其中還有家開了100W現金的offer,還是蠻讓業內吃驚的。
不過由於這幾家招聘量都不大,每家可能就是幾十個人,因此我們就不單獨展開了。
快手:
快手的招聘量不大,不過發的offer都很給力,同檔的童鞋,居然比滴滴頭條還略高一點,基本是市面同檔最高的。我們看到的幾個offer都是30W± +期權。作為一個5000W日活的公司,果然很有底氣。
猿題庫:
跟去年一樣,20K、22K、25K(25K很罕見,基本都是清北里的好苗子),過了試用期有期權計劃。
融360:
白菜價大概是22W+,演算法等SP給的略高一些。發offer時就承諾期權,入職滿一年後授予。
發出去了上百個offer,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業公司的一個標桿,這個量不算少了。
知乎:
白菜價總包跟BAT差不多,20多W,或者說月薪略多1K左右,不過月份不同有所不同呢。
貌似知乎剛開始較大規模地做校招,業務發展的快(D輪又融了很多錢),挺缺人的,所以校招、實習的量在逐步變大。知乎做校招,是真心省事啊,學生用戶口碑好。
其他創業公司:
其他的咨詢的少,個案沒有代表性,就不講了。
二、什麼樣的應屆生可以拿到這些offer:
(一)產品白菜價15~20W:
先單說產品,因為產品起薪低(跟學技術不一樣,新產品的童鞋不容易證明能力)。
基本上,名校出身,邏輯清晰、知識面不錯、學習能力強、有過小半年主流公司產品實習經驗,知道如何幹活,那差不多能找到一個15~20W的白菜offer,大概就是10~14K*15/16。應屆生過22W的,少,個別公司會給。
產品童鞋不要氣餒,好的產品非常稀缺,晉陞會很快。
(二)技術:
1、白菜價 22W:
薪水:15K*15,14K*16;
去年預判:「從今年起,渣碩的Offer將會站穩20W」(解釋下,渣碩是北郵人論壇一個常見的詞,用以謙虛地表達自己是個普通碩士)
今年觀點:看來22W的白菜價是很難再下去了。
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拿到:北郵華科這檔院校(兩大互聯網人才供給量最大的院校,所以用他們做參考),相關專業中等水平的童鞋,多刷刷題,找個實習認真干幾個月,證明你是能幹活的,基本就可以拿到了。
2、常規SP 25W:
薪水:16K*15/16;
去年觀點:沒提這檔。
今年觀點:所有公司都可以給到。
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拿到:刷題刷的好一些,清楚常規演算法背後的原因(知其所以然),工程代碼寫的乾淨利落,就差不多了。
3、SSP Offer 30W±:
薪水:18~20K*15/16,個別公司再給點股票、簽字費(這年頭應屆生都有簽字費了);
去年預判:「我們寫了「待校驗」,因為今年主流的30W offer依然集中在5、6家公司手裡,BAT沒有大規模地改。」
今年觀點:短期內不太能再提升了,如果京東頭條滴滴等這檔的招聘量再大一些,BAT可能會緩緩地在2、3年內提到這個價格。
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拿到:
演算法:AI今年太熱了,基本所有上市公司,主流創業團隊都開過這檔了。機器學習、語音識別、圖像處理等演算法好的童鞋,發過1、2篇頂會論文的,工程能力還可以的,基本就可以拿到這個offer了。
工程:純靠工程能力拿這個offer,有點難度,ACM區域賽金銀銅的水平吧。在BAT拿有難度,得去滴滴頭條這種。
4、40~50W
薪水:20~30K*15/16,再給點股票。
去年預判:沒寫這檔。
今年觀點:單獨提出來這檔,是因為之前這檔的確少。但是,今年光華為一家,就開了幾百個這種offer,尤其在清北,靠著這檔offer,砸走了上百個博士。對於一些比較牛一些的學生,尤其是博士,這檔offer逐步容易起來了。另外一方面,AI的確太熱了,國內缺人。
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拿到:
大概就是,有個2、3篇熱門方向的頂會一作的童鞋,可能手裡拿了4、5個30W的offer,能在1、2家公司拿到4、50W的offer。
5、60~150W
擱在一起寫吧,省事點。反正都超出正常人範圍了,大家看看就行了。
1)這麼貴划算嘛?
非常划算,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各家招不到、招不夠。尤其是100W以上的,太難招到了。
另外還有個問題是,大家之前習慣招2、30W的,對於60~150W的學生如何培養、使用,還在摸索中。
2)為什麼划算?
以北京為參考,單論薪資成本:
白菜價22W=30W人力成本;
青菜價30W=40W人力成本;
某星檔60W=70W人力成本;
神檔100~150W=110~160W人力成本;
最粗糙的經濟換算:
花60W招個阿里星,開發效率遠超過2、3個普通學生;
花100W招個G/MS家博士獎學金獲得者,解決問題的效率遠超過2、3個普通的SP;
花150W招個CMU的牛博,他能解決你花300W招10個人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人才培養、團隊建設:
對於公司而言,核心高潛人才非常非常重要,這些姚班、ACM/IOI金銀銅、G/MS家博士獎學金獲得者等出身的學生,大部分天賦和基礎是真好,培養空間太大太大。
每年都能招到一批可以批量培養成為T10、P10、T4的高潛,做老闆的簡直可以笑醒。
招聘:
來了一個戴文淵,後面就陸續可以吸引來一堆6\70W、3\40W的人。
唐文斌為什麼能融那麼多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能號召來了一堆NOI 金牌,這些人能解決同齡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大家就願意投。
社招挖來的成本太高等原因我們就不展開討論了。總體而言,越貴的學生越值得挖,因為社招的時候,你需要花更高的價錢。
3)對標?
工程:ACM World Final吧,拿了金銀銅的基本可以保個100W的,靠前的基本可以保個6\70W的
演算法:G/MS 家博士獎學金獲得者,頂會熱門方向6、7篇一作,CMU等大神的徒弟,要是有個XX會的best paper,你基本就可以集齊頂級Offer召喚神龍了。
4)誰掏錢要?
BAT、滴滴、小米、新美大、頭條,眾多AI創業公司等,都要。
現在的問題是:6、70W還好招一些。100W以上的,很少有人理我們這些國內公司,今年我們自己看到的有近10個100~150W的offer,被學生鋸掉的有一半……
為什麼?
推薦本周的另外一篇文章《僱主煩惱:校招150W招不到人?最優秀的程序員苗子在哪? |OfferCome》
三、為什麼校招這麼火爆?
不是說寒冬嘛?不是說泡沫破滅嘛?
這都是新聞里的寫法,跟我們作為獵頭,在一線看到的數據,完全不一樣。
這裡簡單寫幾句,本月會發篇長文詳細寫下,歡迎關注。本月準備發 「2016年中國互聯網的社招的盤點&社招薪酬報告」,屆時會詳細地分析過去一年裡整個市場的行情。我們公眾號里,有前幾年的行情分析和預判,大家也可以看下,目前看,是準確的。
價格取決於價值,影響價格波動的是供需關係。
從需求看:
上市公司:
阿里凍結HC好幾次了,15年年底,36000多人,16年年底,他們接近47000人,凍結HC凍結出來1W人……
百度、騰訊、京東等等,誰家一年沒招個幾千人?
創業公司:
創業公司的確死了很多,P2P、O2O死了一票票的,然而活下來的又融了很多錢,也成立了很多新公司,融了很多錢,招了很多人。引用IT桔子16年前三季度的統計數據(Q4沒找到)
從供給看:
社招:一直沒有什麼新增供給,傳統IT、通信業需求旺盛;
校招:學生來互聯網的比例基本沒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優質學生,整個社會風氣如此。
(嗯,今天,清北去體制內的比例依然遠遠高於名企。你去水木發個帖子,咨詢下在銀行總行、航天、中央部委、互聯網之間選擇校招offer,大家依然會一邊倒地建議你去體制內)
更詳細的分析和數據統計,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會在3月份發出更詳細的統計。
四、18屆行情?
差不多了,估計跟17屆持平。
有能力下場的玩家,基本都下場展示過肌肉和需求了。
華為一次性地把價格漲到位了,其他大的上市公司不會有太大波動。
剩下的未上市公司裡面,除非滴滴、頭條、鏈家等忽然上市融了很多很多錢,要大力擴張。
否則17屆的行情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了。.(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