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一起打麻將,順便聽他講故事
他是開幼稚園的,原本是他媽跟其他合夥人一起做,已經開18年了
但是去年合夥人退出,我朋友就補了50萬進來,等於他跟他媽完全持有,所以他現在變成園長負責整個幼稚園的營運
才發現這一塊真的非常血汗
他們底下2個老師,都做超久的,其中一個做了10幾年了,結果現在薪水依然是一個月3萬,這行的利潤太低根本沒有漲薪的空間
也因為現在一直虧損,所以我朋友一直很想叫他媽退休把幼稚園收起來,但是他媽不願意,覺得捨不得
他是說他們學費18年來都沒有漲過,每人一個月都是10500,因為場地限制,目前最多只能收到35個,但是沒有招滿,現在只有30個左右
但是每個月都在透支,我真的很訝異,召到8成滿竟然還賺不到錢,他自己是說他每個月給他媽5萬,員工3萬,加上房租水電伙食零零總總,每個月支出會在26萬~30萬之間
最近因為陸陸續續有換一些老舊的器材,所以每個月都透支,但是就算沒有更換器材,他薪水發完之後也幾乎沒有利潤,等於他這幾個月幾乎都在做白工
他以前做代銷還有做到專案,那時候隨隨便便都月入10幾萬,現在回家幫忙竟然變做白工
而且還有很多家長還會凹,覺得學費太貴什麼的,他真的覺得做得很累
想想真是不可思議,政府一直在鼓勵生育,可是卻完全不注重幼教這一塊,搞得這一塊幾乎沒有新血,他的招生掛在人力銀行超久都沒什麼人打電話來
而且他們現在其實員工是不足的,但不足的情況還如此入不敷出,血汗的程度真的不比任何一個行業差阿
----------------------------------------------------------------------------------------------------
痾...好吧,我文沒寫清楚,造成誤會
園區內4名員工,不包含我朋友(園長),一名行政人員,2名老師,他媽(負責人)
他媽基本上是所有員工裡工作時間最長的,老師都是晚上時間到就下班,之後都是他媽在負責收尾,我朋友就是覺得一方面利潤很低,一方面又不想讓他媽這樣從早忙到晚,所以才一直有想收掉幼稚園讓他媽退休
但是這個幼稚園是他媽媽18年前開到現在的,一直捨不得關掉才會一直撐
所以給媽媽5萬,那其實就是薪水,本來就是包含在成本內的
另外人力銀行招生的是老師,不是學生,我前文只是想強調因為這個行業幾乎都沒有年輕人,所以導致員工不足,但即使員工不足依然在虧損
並不是利用人力銀行招募學生啦
勸你朋友早日脫離苦海
我家其中一項事業也是經營幼教,創圓至今十年不到已經發展成連鎖體型,學生數百名,每園投資都在五百到一千多萬 完全符合及超越國家法規、達到先進國標準
我們為了設計教材等還聘請了幾位幼兒教育的碩士(園長也都是碩士),還有跟知名大學相關院所合作,教授給我們建議,我們提供教育上的回饋
每月10500那代表是舊式的幼兒園,新式的都在一萬五、兩三萬都有
我們園所大約三年多四年就開始breakeven..
18年還無法賺錢,如果不做改變,未來118年也都無法賺錢
勸你朋友早日脫離苦海吧!
走廉價路線萬一成本有變動,很快就虧本收起來
走中高級路線,成本變,售價變也還能接收
以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期台北來說,我有的同學因為家境連幼稚園都沒上,現代的低價幼稚園來說,反而跟托兒比較接近
因此反應合理收費,該漲就漲以免苦了辛苦的員工
先前同事上的幼稚園,甚至還有安親班,讓那些小學生下課後能有地方去,等到父母下班後再接回,可看看這塊商機
==========
像我老婆在家上班,所以小孩是自己帶,拖到中班上兩個月,然後才上大班
如果是以前的時代正常父母都在的家庭,學費漲後就會一人在家顧小還順便工作(以前有家庭代工一類的)
現在能在家工作的家庭代工已經不存在,除非自己開店一邊顧小孩才有可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