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全民擁有一個永續而又能充分滿足老年生活所需的年金制度時,對台灣及個人會有甚麼好處

2016-09-07 02:0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年金改革對經濟的積極意義

年金改革進程正如火如荼展開,除了因為是蔡總統的重要政見之外,各退撫、退休基金也都面臨破產壓力,沒有不處理的空間。當然,所有改革都不容易,年金改革尤其難。近日因為年金改革,台灣似乎陷入階級對立、職業對立、世代對立的惡劣氛圍中,這當然不是國家之福。

對於年金改革,討論較多的焦點在於不具永續性的基金結構改革與如何消弭職業與世代間巨大落差;這當然是直接且無可迴避的課題,但其實也僅是年金改革的消極意義。我們期待的年金改革是要能真正建立起社會安全網、具永續性的制度,正因為年金改革還具有對台灣經濟發展更重要的積極意義。

首先,年金制度必須改革的原因之一,在於現行年金制度造成世代間的嚴重分配落差。台灣經濟的未來必須依賴創新,而年輕世代必是創新的主力。若沒有一套健全的退休年金制度,年輕世代將會寧可選擇較為安全、保險的職涯發展路徑,難以無後顧之憂地放手創新創業,導致嚴重削弱國家整體創新動能。

此外,現行年金制度也存在職業間的大幅落差,因而吸引許多優秀年輕世代致力於進入公部門服務。公部門吸引年輕人並非不好,但公部門的服務性質遠高於創新性質,我們必須思考年金制度的職業間落差是否已造成不當誘因,導致國家的優秀人才資源錯置,甚至導致私部門人才缺乏的困境。

其次,年金制度必須改革的另一原因是比例的不對稱:較之人數不多卻導致退撫基金瀕臨破產的軍公教階級而言,人數比例甚高的勞動階級卻面臨年金保障嚴重不足。某種程度而言,這也是一種貧富差距的擴大,而貧富差距擴大,往往是內需消費動能不振的重要原因。雖然說政府應致力於把經濟的餅做大,但「不患寡而患不均」仍有其道理,現在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認為「不均」正是餅做不大的原因,因為缺乏足夠的消費動能來刺激生產與就業。

對於面臨經濟困境的台灣而言,新政府已宣示未來的經濟成長動能必須由外需轉變為外需、內需並重,這的確是出口面對愈來愈不確定的國際經濟景氣局勢下的必要之途。在不可能再發放消費券的情形下,若要提振內需,除了透過中長期的產業轉型帶動薪資成長來達成外,短期最重要的便是透過縮減貧富差距來引發消費動能。年金改革若能縮減年金制度的職業間落差,加強勞工退休年金保障,當然對於提振消費、發展內需型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一段時間,台灣高漲的房價已經嚴重排擠了對其他內需型產業的消費, 抑制內需型產業的發展,也對年輕世代形成莫大壓力。若不能有足夠的退休保障機制,則克制消費、努力儲蓄的現象只會日益嚴重。中國大陸即是明顯的例子,大陸欲將經濟成長動能由外需出口轉向內需服務業而不可得,即使基本工資連年大幅調升也效果不彰,有的只是高揚的儲蓄率,其中沒有足夠退休保障的健全社會安全網正是主因。

今天的台灣,年輕世代與弱勢階級的相對剝奪感愈來愈嚴重,階級對立早已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工運、學運、政黨輪替,都是不滿結果的呈現。因此,我們期許年金改革不應停留在基金不破產與消弭落差的消極意義上,台灣應建構一套具有永續性與良好誘因機制的退休年金制度,讓年輕世代得以無後顧之憂地盡展長才、願意冒險犯難;讓私部門也能提供優秀年輕世代發光發熱的舞台。我們若需要投資創新來促使產業轉型升級,若需要發展內需服務業來緩和出口壓力、提升生活品質,則年金改革的意義就至為重大,值得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完成。

==========================================================================================

今天看到這篇社論,覺得真的說出了年金改革的積極意義,台灣人儲蓄兩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買房跟養老,居住問題仍待社會住宅政策的推動,而年金改革若順利讓全民都能擁有足夠的養老金以應老年生活所需的話,年輕人感覺未來有保障無後顧之憂,自然會勇於消費、投資自己、盡展長才不需再將大部分的錢儲蓄起來變成死錢,產生正向循環,足夠的養老金-->勇於花光光-->經濟成長-->薪資成長-->更優渥的養老金
過去一段時間所有年金相關數據都已揭露的差不多了,各方人馬也都充分對制度面或不合理的地方充分的各自發表非常多的意見了,大家可不可以轉而談談一旦全民擁有一個永續而又能充分滿足老年生活所需的年金制度時,對台灣及個人會有甚麼好處?

2016-09-07 23:05 發佈

arhor wrote:
2016-09-07...(恕刪)


老有所終,老了自養,養兒不用防老,年輕人自己轉自己花,自己買房,美麗世界!

可是這在現在跟未來的台灣是不可能的事!

收工,結案!頭香!

arhor wrote:
2016-09-07...(恕刪)


寫得很好
推一下........
今天可以這樣吵,未必是壞事,

把所有陳瘡爛疾全部掀起來,全部重新規劃公平合理,符合國家全民利益的退休制度,

不然少數公務人員制定圖利自己的制度,會拖垮國家財政,

即使政府可以擠出錢來補這個錢坑,也不應該獨厚這些少數人,

30幾萬軍公教領平均5-7萬元,那就代表可能只有10萬人左右領超過6-7萬元,

整個國家為了這少數10萬人,得花多大的力氣去養他們?

很多軍公教只有領幾千元、1萬多元的,都是被這些少數人拖下水、背罵名!


改革不可以過激(除非國家已經是破產邊緣),

如果將來的理想是大國民年金制度,理想上未來大家都可以有3萬的年金,

現實上可以分幾年逐步達成,逐步去趨近未來理想目標:軍公教逐步下修到70%甚至60%,下限3萬5,

勞工16000不動,

所有其他人國民年金先到5000元,再逐步提高到8000元;

按照大國民年金制度的理想,(引述網友大約的概念)

提議改革方向為建立全民一致的年金制度:
第一層為社會保險(8千元,遠期到16000),制度可類似全民健保,收入多的人要多繳一些,也可課徵一些補充保費,但給付時只跟投保年資有關,不分職業貴賤都是同樣的給付率,強調階級互助,世代互助

第二層為職業退休金(8000-16000),採帳戶制,為強迫儲蓄,強迫投資性質,強調士農工商各自努力,老年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arhor wrote:
2016-09-07...(恕刪)



痾...未來大家不用出國當外勞?
寫得很好,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確實可以讓年青人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提升工作創新

雖然不是適用每個人,但是我承認這是很多國家推動社會福利的原因

年金制度需要改革,沒錯,但是完整的大方向定下來之前,別先針對某一族群開始發動網路攻擊比較好
富人都移籍到國外去了~~你想福利國度之建立容易嗎?

看看西歐國家的福利制度及富人如何在避稅~~在回來看看台灣該怎麼辦?
所有人退休都應該強制領基本年金,不可以一次領,

年金具有安定社會的功能,如果是大國民年金基本8000元,起碼吃飯、生活沒有問題;

如果一次領,萬一出了什麼狀況,就變成社會的負擔,

當然第二層的年金也許就可以選擇一次領
台灣沒有這個本錢搞年金制度 不要在匡人了..
想一想 國民年金一個月繳800X30年X12月=繳約26萬
65歲領~85歲=20年
20X12(月)X8000=200萬
繳26萬領200萬
當然會說屆時錢變薄了

老農年金 從開辦 1995年3000元 經過20年 來到7200多 <<<<早就破產了
國民年金(老人年金)開辦3000 僅來到3500元

aquarise02 wrote:
台灣沒有這個本錢搞...(恕刪)


以前的國民年金我都沒有繳

而且都會浪費郵資寄催繳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