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職缺大概都是服務生.櫃檯.收銀...總是在人力銀行開缺
我個人不好不願錄用就算了
但每次登入都看到缺人
又不是什麼門檻高的工作
很明顯這些都只是在打廣告
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會叫人去面試
對他們而言面試空閒時用就好
但對求職者而言確會有成本
那應該怎樣才能分辨出職缺真假?
我曾經試過先在電話裡問"這職缺徵多久了?"
對方回說"我們一直都有開職缺"
事實上他也真的沒騙人
不管何時多少人應徵
他們都真的"我們一直都有開職缺"
這類的面試該怎麼迴避掉?
又為什麼他們要收集這麼多履歷?
甲.流動率高,就算應徵進來了,可能沒多久就走,當然要隨時開著。
乙.人資閒不閒不一定,但需要找事做,做給誰看不知道(他自己都不知道,我們也不會知道)。
丙.年費繳了,不開白不開(這樣會賺到什麼?我也很想知道)。
假職缺太多,認不完,會認好公司就好了,管他假職缺開多少。
怎麼認好公司呢?基本上公司只要合法,就沒啥好壞,只有合不合適。我是這樣篩選公司的:
1.報到當天就加勞健保
2.薪資實報(薪資結構可以在面試時問一下)
3.公司規章不砥觸勞基法
4.沒有要你簽什麼奇怪的合約,例如未滿三個月離職要補償公司多少,除非真的有對價關係
5.看一下該公司其它應徵職務,一下子開出一堆內勤職缺是不正常的,但業務是有可能的
6.到經濟部商業司檢查一下該公司 https://gcis.nat.gov.tw/pub/cmpy/cmpyInfoListAction.do
以上只是篩選公司,不是篩選職務哦,職務是另外一件事,每個職位都有它的眉角,不能一概而論
以下是我的失敗借鏡
1.有次功課沒做足,沒搜尋一下老闆大名,原來只是投資公司,並非真有心想發展該產業。
2.沒仔細看該公司在商業司的營業項目,賣建材的也賣化妝品,還賣農產品,什麼想不到的都有賣,比Y拍還厲害!這些登記項目都要逐筆收費的,如果不是公司想捐錢給商業司,就是在亂試。
當然也有好的經驗,其中有兩家最難忘。
A.中山北路的Meg服飾--多年前應徵工讀時,報到第一天上午就想離開,還不到中午會計就來跟我要身份證,我說不用麻煩了,因為我可能明天不會來,沒想到會計回我:「妳明天來不來是另外一件事,就算妳下午不來,我還是要幫妳加保。」
B.仁愛路一段的鴻銓事務機器--因為拒接全省趴趴走的教育訓練,四天就閃人。但我並不知會計為了這四天找了我一個月。我只留老家電話,每次老媽說有什麼公司找我,我只回答等我回家再說。終於在一個月後回家那天,會計找到我了,她說:「妳有四天薪水沒領,我沒有妳的銀行帳戶,不知道怎麼匯給妳。」跟她說不用麻煩,她還是堅持要匯。
我相信這兩位會計並不是散財童子,是公司要她們做該做的事。
加油!這世界還是有好公司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