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機械產業,很多是"參考"日本研發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能做到自行研發出世界一流的產品的台商,有幾家?
以我前公司為例,
做出來的產品,早期事業不大,仿日本設計加上改良,守著核心產品還是有不錯的利潤。跟日貨比,品質接近但價格便宜,跟陸貨比,價格稍貴但品質較優,所以買單的客戶還是有。
後來老闆有想把事業做大的野心,開始擴張的周邊相關設備,也把工廠移到了大陸,接著在管理和品質上出了大問題。做不好的產品連帶把原本核心產品建立的品牌名聲打壞了。
現在做相同產品各國品牌其實都把工廠移到大陸,技術幾乎都被copy,做出來的機器至少在1~2年內不會有大問題,加上日貨也降價了,台商夾在中間怎麼辦?等死。
不是做日貨代工,就是流血清庫存,利潤?公司沒倒就不錯了。聽說老闆要把工廠遷回台灣,但是我看除了轉型代工,已經沒有其他路可走了。
小南 4841 wrote:
要去大陸找有技術又忠誠的師傅根本是不可能
說到這個真的是中肯
上上個月,公司一路栽培的陸幹也走人了(老闆還特別為他更改配股制度,結果錢拿了照樣走人)
上個月,老陸幹聯合幾個職員在外面偷偷開間加工廠,把好做利潤高的產品通通轉到他的加工廠加工,品質要是不好還利用職權包庇甚至叫公司的員工幫他擦屁股,一整個公器私用...
唉,想想老闆也真是辛苦,真心換絕情呀...



其實現在的狀況就像20-30年前台灣到現在的樣子,台灣購買日本機台回來做逆向還原工程,當初應該都是手繪圖再電腦化,但現在應該都能直接掃成3D圖了,我不是研發不了解細節,但他們是這樣告訴我的,這模仿狀況是最難防範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會購買日本圖面或打通日本公司裡面的員工把圖面運出來,被買通的人員通常是研發五年以上人員,更甚者,有些老研發退休後,會被聘請為我們台廠的顧問,不管是有那種每月來台的合約之外,更有直接我們供車供房住在台灣的。
其實所謂的工廠參觀或許能瞭解到大略的製程,但關鍵性技術和零組件通常都是看不到的,圖面模仿就屬以上兩種最多,但就算圖面都有了,組裝精度又是另外一回事,同樣設計圖,德國做的設備20年不漏油還可以再賣,這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