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機械產業有感

台灣的機械產業,很多是"參考"日本研發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能做到自行研發出世界一流的產品的台商,有幾家?

以我前公司為例,

做出來的產品,早期事業不大,仿日本設計加上改良,守著核心產品還是有不錯的利潤。跟日貨比,品質接近但價格便宜,跟陸貨比,價格稍貴但品質較優,所以買單的客戶還是有。

後來老闆有想把事業做大的野心,開始擴張的周邊相關設備,也把工廠移到了大陸,接著在管理和品質上出了大問題。做不好的產品連帶把原本核心產品建立的品牌名聲打壞了。

現在做相同產品各國品牌其實都把工廠移到大陸,技術幾乎都被copy,做出來的機器至少在1~2年內不會有大問題,加上日貨也降價了,台商夾在中間怎麼辦?等死。

不是做日貨代工,就是流血清庫存,利潤?公司沒倒就不錯了。聽說老闆要把工廠遷回台灣,但是我看除了轉型代工,已經沒有其他路可走了。

2015-06-13 13: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機械產業
只會抄襲
回台灣走老路, 死路一條
山寨文化在 china 是理直氣壯
拿什麼拼

一開始就走錯路
不要浪費時間
轉型是有門檻的

福建現在搞個特區聽說想吸引台灣機械工業過去

陳文茜節目說的有多好

看完電視我都笑了

根本不懂機械工業

最近又在節目吹噓機械人時代來臨我也笑了

你前公司是大陸員工技術差品質出問題

機械工業最重要核心價值是公司技術人員

要是沒有好技術老師博一定慘

要去大陸找有技術又忠誠的師傅根本是不可能

台中機械工業很少去大陸投資就這因素

建工廠容易根本找不到技術好的員工

不過這行業在台灣也會越來越慘現在年輕很少會想學黑手薪資也不高

要能夠百萬年薪很困難

小南 4841 wrote:
要去大陸找有技術又忠誠的師傅根本是不可能


說到這個真的是中肯
上上個月,公司一路栽培的陸幹也走人了(老闆還特別為他更改配股制度,結果錢拿了照樣走人)
上個月,老陸幹聯合幾個職員在外面偷偷開間加工廠,把好做利潤高的產品通通轉到他的加工廠加工,品質要是不好還利用職權包庇甚至叫公司的員工幫他擦屁股,一整個公器私用...


唉,想想老闆也真是辛苦,真心換絕情呀...
現在的年輕人只想往科技業走
創業的老一輩又不肯跟上科技業調薪的腳步
老人的守舊觀念不改,機械業只會越來越沒競爭力
還在用70年代的模式經營
bear0323 wrote:台灣的機械產業,很多是"參考"日本研發出...(恕刪)
各位好
小弟也是從事機械產業的
再來大陸市場真的是越難做阿
以往我們有小三通運輸模式來降低物流和關稅
讓客戶感覺台灣機械品質不錯價格比小日本便宜不少
現在小三通也沒得玩了
再加上東協國家關稅優惠
據說以日本工具母機和台灣工具母機相比
大陸客戶拿到手的實際價格
現在相差已經在30%左右了
這樣下去真的會搞死一堆台灣做機械的




問個怪問題~~看有誰知道的跟我說

怪技術被陸幹或大陸人偷走

但為什麼台灣一堆工具機產業~~你說開放給日本.德國或歐洲人來觀廠看生產線就算了(人家來指導我們嘛)

但還讓大陸人參觀廠線呢

是什麼道理

我是真心想知道的~~~~
我是台灣上市櫃工具機公司國際線業務,我們在中國也有分公司和工廠,在產業三年,就我的經驗給點卓見。

其實現在的狀況就像20-30年前台灣到現在的樣子,台灣購買日本機台回來做逆向還原工程,當初應該都是手繪圖再電腦化,但現在應該都能直接掃成3D圖了,我不是研發不了解細節,但他們是這樣告訴我的,這模仿狀況是最難防範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會購買日本圖面或打通日本公司裡面的員工把圖面運出來,被買通的人員通常是研發五年以上人員,更甚者,有些老研發退休後,會被聘請為我們台廠的顧問,不管是有那種每月來台的合約之外,更有直接我們供車供房住在台灣的。

其實所謂的工廠參觀或許能瞭解到大略的製程,但關鍵性技術和零組件通常都是看不到的,圖面模仿就屬以上兩種最多,但就算圖面都有了,組裝精度又是另外一回事,同樣設計圖,德國做的設備20年不漏油還可以再賣,這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現代人又不是傻子

科技業有冷氣吹、職稱又好聽

重點是薪水比機械業好多了

除非對機械有濃厚興趣

不然腦袋正常的都會去科技業

被遊戲玩 wrote:
現代人又不是傻子科...(恕刪)

沒錯我退伍後在傳產兩家公司待了7年 真心覺得男怕入錯行 女怕嫁錯郎
而且兩間公司都有一種狀況 就是有些產品 成本就等於甚至低於中國廠商賣價 是一種警訊個人經驗 純屬參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