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享:機械工程師這條路的主要工作項目

我本身高雄某私立科大 在職場混個5-6年已看透機械主要工作項目
雖然主職務是做2-b.系列 下面1.2.3.4還是都有略涉到

機械師在職場上大至有分以下這四類:

1.黑手>技術員或操作員>技師
工作內容及說明:
a.金屬加工-車,鉗,銑,鉋,磨,鋸,乙炔切割,等離子切切割,電焊,氬焊,機台操作等等之類.
b.機械/機構組裝-組裝鋼構工程設備或樓房,組裝精密零件或機台.
c.工業配管-粗管路需要整合以上a.b.兩點,細管路通常牽涉到空油壓系統.
d.液氣壓相關-這一類通常會接觸到電,閥件常以自動化電控做切換,會PLC更好.

2.設備維護>設備工程師>應用工程師
工作內容及說明:
a.設備維護-設備運轉巡檢,保養潤滑,規劃自動潤滑系統,發現關鍵故障要點做改進.
b.故障分析-通常這類搭配儀器量測或軟體分析,如振動,溫度,頻率,電流,熱影像.主要掌控設備故障前預知,提前準備改善.

3.繪圖員>機械設計>研發
工作內容及說明:
a.基本繪圖軟體AutoCAD(必要)及3D繪圖軟體(看該公司是用哪一套),軟體要會用.
b.設計零件機構或工程案會需要很多參考型錄,機械遍覽(一本像字典最常見有兩個版本),管路秘笈(業界很常見小小本100*80*6t),很多便品規格品要熟悉,拿來應用,其它相關需求就是找廠商要型錄做圖面配置規劃,最後算料,算費用(材料費,製作費,組裝試車),拆零件圖讓"1.系列"的機械師可以製作或裝配,如需要電控就找電的來討論配合.
c.計算應力結構,根據所需條件或現況計算適當安全係數(這方面我還沒接觸過).
d.研發類多數材料或構造更改,看需求(這方面我還沒接觸過),像b類碰到這類問題都是依照前人所做的照舊居多.
e.CAD/CAM系列的,MasterCAM畫圖轉程式輸入,做CNC加工.
f.作業流程大概依照客戶需求,用上述方法想辦法做出滿足他的條件給他,這就是產品.

4.量測員>品管/測量師
工作內容及說明:
a.常應用的非破壞檢測,UT,PT,RT等等.
b.測量機台操作,量測工具應用,把關生產出來的產品,有些是液態產品檢驗,都有相對應器具使用.
c.基本量具應用,游標卡尺,分離卡,內外卡,X氏硬度試驗等等.

心得:
做第1類學的東西最多,一開始做第3類會有很多都不懂,有些零零角角在第1類都會遇到,簡單舉例像天車吊運就有很多技巧,1公尺大的軸承怎麼裝怎麼拔出來換,都會學到,一開始做第3類常會搞出一個讓人家無法裝無法做的囧境,然後就被XXX,你是在設計人還是在設計機械。

機械師在外國可是高擋職務,要能文能武,有創意變巧更好,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更多台灣機械師更加了解這領域。
拜託台灣老闆別在開那鳥待遇了!!
很多服務業開的待遇都很高,難怪傳產缺人缺很大

--------------------
三樓說的做晶圓廠機台的嗎 軟硬體應用,計算書那種東西當然是歸第3類
機械不可能從頭到尾都會,像電的部分或軟體部分就給專業廠商去做,這些費用都是算在機台上的價值
有些千萬機台不需要精密
像是"零頓點折動機"也要上千萬,巨大發電機那根軸就要上千萬,光熱處裡那根軸就要花多少電,靠的是技術,專利變巧創意



2014-04-13 0:07 發佈
我在這產業也待了一段時間.工作最主要的是第3類.但1.2.4類都要會但不用專精.除了上述四種類型工作之外.還須具備市場趨勢及技術發展.....等一大堆.所以機械RD不是只要具備簡單幾個項目而以.這些年發現現代的年輕學子踏入這個機械產業.都嫌工作辛苦環境差待遇不比電子或3c業都待不久.導致機械人才斷層越來越大.其實者個產業雖然待遇不是很好但其實是蠻穩定的.直得大家來這產業呆看看
overenvoy wrote:
我本身高雄某私立科大...(恕刪)


這些都是機械技師

而不是機械工程師

你列的東西

都沒有一種

叫做設計計算書

有些東西

叫做超精密加工
軟硬體補正

或是超精密設備
把各種誤差從硬體到軟體把系統補正回來
使用幾千萬的設備或製造幾千萬的設備

機械工程師的等級
差別很大
可以領個幾萬元
也有領十萬月薪的高手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以前校外實習做車床加工,鋁合金模子突然飛出去打到牆壁...
小弟就把它拿回來繼續車XD.

車刀我磨好放著,師父拿去用,一直說這車刀誰磨的, 很好用很順.


現在金融業.
其實台灣是靠機械類打拼起家的,郭董就是。
鴻海做連接器, 應該說是精密模具幫助他賺錢.
日常用品/3C... 幾乎都是經由模具製造出來的.
overenvoy wrote:
我本身高雄某私立科大...(恕刪)


我本身是高雄某國立科大機械研究所畢業,從五專讀到到研究所.
再加上工作,受訓總共在機械這領域也混了10幾年了.
高雄私立科大有機械系,該不會澄清湖門口前面哪間吧?
是的話那離我學校也蠻近的,騎機車頂多20分就到了.
===================================================
你列出的確實是機械類比較常見的工作類別.
至於類別應該是要照工作類別或產業類別來區分,而不是照職務名稱來區分.
職務名稱,坦白講看看就好,職務名稱沒多大意義.

第1項:
操作機器還包括大型機具操作駕駛.

第2項:
1.設備有時說壞就壞,要如何提早知道?頂多只能即時知道而已.
所以設備部門還要有統計分析能力,比如那條產線那台機器那個部分最常故障?故障原因?
故障頻率?故障後平均的停機時間及維修時間?是人為問題還是機器本身的問題?如何維修?...等等
這些都是要有圖表數據根提出解決改善方法出來,這樣才能準確掌握設備的狀況跟知道如何改善.

2.還有修交通工具的.

第3項:
研發部分還有一種是專門作FEM(有限元素分析),也就是俗稱的模擬分析;通常是使用CAE軟體分析.
這種主要是看物體在何種情況下會產生何種狀況變化,主要是靠模擬完成後產生的數據及立體圖來分析.
通常能做這種的都是要程度很好的,而且也要會用CAD軟體.
因為發現問題的話你要有辦法能解決找出原因,甚至要重新設計及計算,不是去查查資料就好了.
早期都是用人工計算的,現在能完全不靠軟體計算出來的是萬中無一了.
RD部門要有做FEM的才算是真正有研發設計能力.

第4項:
要有統計分析,品質認證跟導入執行品管手法能力,品管不是光量測而已.

第5項:
還有一種是負責製程的,通常是叫生管的,除了統計分析外還要想辦法改善製程.
改善製程有一種叫最佳化方法,不過只對那種一貫化生產的公司最有用.
如果是向傳產這種偏勞力密集加工的,作用不是很大.

但各類不同職務也要互相配合,如製程要配合設備,品管;品管要常跟現場配合....等等.

其實機械只要是跟工業相關的幾乎都能做,像不少的勞安人員也都是機械出身的.
不過機械這範圍很廣,沒人敢說他說機械方面的啥都懂.
敢這樣說的人只能說他自大無知.

其實學機械的最適合的還是去機械工廠,如:模具,加工機,材料,汽車,航空,造船..等.
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專長當主角,要是去電子公司之類的就只能當個配角;發展當然有限.

學機械的優缺點:
優點:
是工作好找,而且範圍很廣,比如你力學不行可以往製造及材料這方面走.
對電腦有興趣的或比較文靜的可以朝CAD/CAE這方面走(很多CAD/CAE人員通常電腦也都蠻強的).

缺點:
1.大多在工廠工作,工廠環境通常不太好;特別是重工業都是3K環境.
2.工作場所異性偏少.
3.有些真的就只是賺辛苦錢.

反正除非你學歷不錯,不然從事機械這行沒有專業技能就只能賺待遇不高又沒啥發展的辛苦錢.
我的教育背景也是機械工程

職務變化如下:都在所謂的高科技業
1. 設備工程師
2. 應用工程師
3. 開發工程師
4. 特殊應用工程師
5. 專案經理
6. 產品經理

七月份開始起工作內容又有變化

所以以我個人經驗來說,機械工程的路很廣
你學啥其實不太重要
你是啥其實比較重要
你想做啥其實更重要
分析4大類是很用心
機械工程師在台灣這社會,就算4大類都精通,一樣難出頭天,除非上帝很照顧你
台灣公司普遍存在鬥爭,注意看上位的人就知道了
郭台銘能出頭,除了能力運氣算很好,不然就1堆郭台明了
板大多換幾家大公司自能體會

分析的滿不錯的
台灣的傳統製造業幾乎都是需要研發設計機械工程師
不過我也覺得這職務起薪很低 通常落在24K起薪
坐久了 頂多4萬
難怪越來越多人都不去做這行了
很多人因為會畫圖 都自己設計一些生活雜貨到pinkoi賣
例如一些板金類的信箱.工業風的小型家具.家飾.生活用品...等等
自己設計→發包→上pinkoi網站賣

我隨便找一個小東西 都是好幾千元起跳
真的是暴利 難怪這些人才都自己當老闆
不想去當廉價勞工

這樣一個小信箱就賣3380!!!!
也太好賺了吧!!
隨便一個待過傳統產業RD的人都會做吧

http://www.pinkoi.com/product/1kzFZg3A?category=5


就跟你說這年代 只要扯到文創 就是暴利暴利暴利!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