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就有注意到隔壁樓的這篇文,今天工作很忙沒時間看
現在夜深人靜了,我吃飽很閒又很無聊的從1樓開始到最高的樓層大致看了一篇
大約有9成的人都在炮樓主
(又因為樓主不回,演變成網友互相在炮來炮去~~)
我又很無聊的去search一下樓主之前發的文
我的觀察是樓主大多都會引用一些網路上的文章or書本裏的資料
然後再加上自己的見解po出來
然後一個重點就是,大多數的文章都是射後不理的
也就是他不會去回文跟網友戰這些無聊的事情
他是個聰明人,懂得這之間的道理
或許他現在正看著螢幕笑著大家,你們這些鄉民也太嫩了吧~~
我只是隨便copy一些資料再唬爛一下,你們的反應也太大了~~~~
"年輕人,22K不是台灣的問題,是你的問題"
這個標題下的很好,就像水果日報的作風一樣,充滿腥羶辣的感覺~~
光是這個標題就可以預料樓可以蓋的很高
但22k是否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懶、笨、壞,所以這是他們活該應得的呢??
我得說這不是單單是因為年輕人的問題而已
而是一段歷史和環境所造成的~~
回顧民國80~90年那個時間,那個年代是所謂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
我們來講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大家都懂(讀完大學一定有念過)
就是"供需"
我們把題目限縮到工作供需這個議題來做討論
在那個年代經濟很好,工廠公司都在快速擴張
很自然的對企業而言就很需要請人來公司上班,所以在職場上
需求(求才)是大於供給(求職)的,而那時大學和現在來比當對來說也少很多
每年投入職場的"大學生"量不多~~
我們都懂,當需求大於供給時,商品價格上漲
所以並不是以前的大學生就比較屌,而是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
"大學生"原本就比較值錢
(好吧,如果你要說以前大學很難考,可以考上當然比較屌,那也行)
很自然的量少的大學生一投入職場,起薪就會來的比較高
所以時間一長就型成了一種普世觀念,大學生 起薪原本就應該不能給的太低
反之現在呢??
我不知道那時開始台灣政府推出了一個德政就是廣設大學(人人有大學讀)
原本的用意是好的,想提升國人教育水準
可是配套做的太爛,再加上這幾年台灣經濟已大不如前
其他像是西進設廠,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工廠都遷到大陸了,工作自然就減少
以及"全救化"所造成的現像
這裏我為什麼扯到那麼遠唬爛到全球化呢??
這樣說好了,假設我們把自己拉高到老闆層級
考量開一間公司工廠最基本要的是什麼??
資金、人力、設備等等等
加上台灣是以代工和加工這種需要勞力密集的產業為主
(如果我們真的往後20年都想以這種產業當發展,我們要的是大量的高職、專科技職生,而不是大學生)
人力成本就變成一項很重要的考量
當台灣人力成本越來越貴,當然就往大陸、東南亞這些相對比較便宜的地方去
那工作機會不就又減少了嗎?
(拉回主題)所以綜合以上種種,台灣當地職場上的"工作"在縮水在變少
慢慢的變成,供給(求職)大於需求(求才)
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商品價格下跌
大學生那麼多,工作又變少,很自然的加速了大學生快速的貶值
所以請不要再亂扣帽子的說,"年輕人,22K不是台灣的問題,是你的問題"
或許確實現在市場上充斥許多黑心貨大學生,又懶又不長進
但基本上這是一個政策錯誤和經濟衰退(改變)以及全球化,所造成的現像
我們再回到"高中"這個人生中的時期來做討論
我想問,大部份的人高中都在做啥?
有多少人當年高中時就在考慮,5年10年後的職場會是怎樣?
10年後的台灣經濟會是如何?10年後全球的主流又是什麼?
我想會這麼老成去思考這些問題的高中生,大概不到一成
有九成的高中生都跟我一樣,每想著就是要把妹,打電動和朋友出去玩
那為什麼去讀大學??
因為大家都去讀大學了,所以我也跟著去讀大學了
老師跟我說萬班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so我就去讀大學了
沒啥原因哩,因為媽媽叫我去讀大學我就去讀了
我相信,這是不少人當年會去讀大學的原因
要一個心智都還未成熟的高中生,像一個30歲40歲已經在職場上打混數年的成年人一樣思考
原本就是一件奇怪的事~~
好了,我講了那麼多廢話,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看
基本我並不想戰什麼22k,也不會把所有的錯都推給年輕人整天在念的黑心企業or白痴政府
一個成年人進入職場,原本就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或許可以留給我們這些一出社會就被灌上草莓族這個名稱的7年級生的一句勉勵
如果不想被看不起,就只能往上爬自己找出路了~~
蘭陽橋鄉村別墅 wrote:
早上我就有注意到隔壁...(恕刪)
錢財乃身外之物 ! 台灣要發展精緻農業 , 台灣要好山好水 ~~
看看這幾年政府推動的幾件重大投資案, 諸如群創苗栗大埔5,000億投資案 國光石化6,200億投資
案 友達中科四期4,000億投資案等動輒能創造上萬就業機會的大型投資, 卻因媒體及政治人物的層
層作梗操作民粹之下而功敗垂成 ...
民意(粹)所趨 , 這是沒辦法的呀 ~~~
反觀韓國 :
石油產品首占韓國出口額第一 超造船汽車
朝鮮日報記者 趙在熙
在今年上半年的韓國出口品類中,石油產品出口額首次占據首位。
知識經濟部和大韓石油協會5日表示,今年上半年汽油、柴油等石油產品的出口額為
272億7800萬美元,超過船舶類(255億美元)躍居首位。石油產品的出口額比去年
上半年增加11.5%,占今年上半年國內企業出口總額2754億美元的9.9%。去年同期占
首位的船舶類今年所占比重為9.3%,汽車類以250億美元緊隨其後,所占比重為9.1%
。半導體和普通機械的比重占8.8%。
http://0rz.tw/z7IzS
蘭陽橋鄉村別墅 wrote:
早上我就有注意到隔壁...(恕刪)
沒想到有人跟我像法差不多阿...
上棟樓就該知道那篇很明顯就是X後不理文了
其實我自己1直秉持壹個觀念,問題是兩邊互相造成的
我自己是年輕人,我也覺得台灣年輕人少了些衝勁,好像被壓悶了,有點逆來順受
勞工是有問題存在
但是企業主跟政府也別想閃問題.....
所有的教改也好,台灣目前面臨的劣勢也好,我都認為是這些掌權者要付最大的責任

最後我還是滿認同這篇文章的


其實想想也是滿悲的,抱怨完日子還是要過
說真的,家裡有能力就趕緊出國
不然罵了這麼多年,台灣有變好嗎?經濟有成長嗎?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
題外話:像前陣子食安事件,我自己是開始拒吃台灣某家大型連鎖商出品的東西
但像我朋友罵歸罵,好像還是繼續吃,繼續喝擬
蘭陽橋鄉村別墅 wrote:
早上我就有注意到隔壁...(恕刪)
他說的也不能算是不對.
只是講的東西很片面, 不能照單全收.
就我所接觸過的年輕人.
很多人因為社會經驗不夠,
所以碰到爛人欺壓會不敢反抗.
但只要跟他們講正確的觀念, 給他們方向.
他們很快就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努力, 才不會繼續接受爛人的荼毒.
廣設大學,本來就是好事。
有上過大學的,一定比國高中生好。你們敢說沒有嗎?
對了,不要再扯單一例子,直接講10萬大學生 VS 10萬高中生,哪一個好。
台灣的GDP每年都在增加,請問有把錢分出來嗎?
其實就是吃定台灣人不敢罷工,資方才這麼囂張。
對了還有出走要到東南亞的,你可以看看我看到的。
印尼罷工:
1. 一群人把員工趕出來,不讓員工進去。
2. 一群人帶領被趕出來的員工,去下一間公司。
還有最近的綁架案,有錢人過去只剩神主牌回來。
叫囂要出走要去東南亞的人,有種去那邊再說啦!沒種鍵盤我也會叫。
以為東南亞的人會向大陸人台灣人那麼溫和喔!
能剩半條命回來就是祖上積德了。
-------------------------------------------------------------
看不懂 10萬 的差異嗎?是不會想喔!
都只談個案,笑死人了!
如果要挑人才,你會從10萬個大學生裡挑,還是10萬個高中生裡挑。
這就代表了,廣設大學的優點了。
你們敢說讀了四年完全連「一丁點一丁點」的進步,零進步都沒有嗎?
連智障上啟智都有進步了,只要有進步,大學就是有用。
喔!對了,因為高中生比較好騙,還有高中生學歷差,好凹對吧!
只會給7-8年級生貼標籤 年輕人什麼話都不能講就是了!
一發洩就說是草莓族;一抱怨就說是抗壓性差;想準時下班就被說吃不了苦耐不了勞;想換公司就被說忠誠度不佳。
可是22K政策,你們是想逼死誰?
逼死未來要養你們的,要承擔你們的年輕人。老了再有錢,你還是要有地方花,要有人給你花。
這年頭,說台灣好的人,一半人都在國外,一半是把自己的小孩往國外送。
然後留下來的,是知道台灣不好,一半人努力想改變台灣,一半人是認份認命地歹活台灣。
不可否認,現在年輕人世代,對台灣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氛圍。
對於政府,對於企業都是。
一個清大畢業生去澳洲做苦力賺錢,那是一個選擇,你可以說都清大畢業了,在台灣只能幹理專,然後賺個小錢連還債養自己都有問題。這表示他自己無能,或是時不予他。
但是去澳洲,他沒這困擾,最下層的工作有的是機會,給了薪水就是擺明了比你台灣高。
年輕人變成了可以換個想法,把去澳洲1-2年的感覺轉換成夏令營或當兵,反正存得了錢,回來就是有一桶金。
整個社會都說有錢才能滾錢,這第一桶金的誘惑,促使多少年輕人想用更快的時間賺錢。
你們沒能力撐起台灣,讓台灣居末。希望下一代有能力撐起台灣,卻什麼甜頭也不給。
不用心培養人才,不肯花錢留人,壓榨一批新人完,再換一批新人進。不合你們意,就用萬年招數:「你是草莓族。」許多受不了人激的,就乖乖認你們擺布。
別跟我扯7-8年級生都很弱,社會新聞翻開,一堆你們世代的中老年人,無所事事的啃老族,遊手好閒的人也一堆,沒必要因為你們輩分高,就可以往後輩身上貼標籤。
物價上漲,薪資不漲,你們真的當年輕人是超人嗎?
有時候我覺得是你們把台灣年輕人當成了台勞,所以讓年輕人覺得與其都要當台勞,都要壓榨自己,當然選擇薪水最多的方式。
我們雖然對於「要去澳洲」,都聽膩了,但一個人都肯去澳洲,然後付出勞力,你們這些腦袋秀逗的人,竟然會說他吃不了苦。
多少年輕人被你們這些高喊「愛台灣」的口號害死?
多少年輕人被你們這些「王永X的成功故事」給害死?
時代變了,不要再用「王先生」的翻身故事,來套用在年輕人的思想觀念上。
我真的覺得,年輕人希望自己輕鬆賺錢,然後擁有生活時間,是一個正確的觀念。
為什麼你們就是覺得他們不耐操?
我小時候,台灣經濟正好,多少人準時下班,第一個就往棒球場報到?或是去保齡球館打球?
這就是生活,我們願意休息,花時間去享受賺來的錢。
現在卻要年輕人吃苦,吃到把自己的青春都只剩下工作。
那...至少做得要錢多吧?那...至少做得是自己的夢想吧?
但我常看到的是,工時長,沒錢,也不是夢想的工作。
年輕人為什麼要做?很簡單,不做沒飯吃,做了餓不死。
年輕人的抗爭,永遠會被你們說成只是一小團體!
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都被你們的22K政策,壓得根本沒時間去抗爭。
放心吧,年輕人沒你們想得那麼不堪。
收起你們既得利益者的嘴臉,至少這些肯跳出來說話的年輕人,看得到國際局勢,知道台灣問題出在哪裡。而我也不相信你們不知道,是你們不肯犧牲手中的利益。
「一個便當吃不夠,你可以吃兩個。」
「你怎麼不早點跟我說?」
你們這些人,某種程度上只是跟講這些話的人一樣而已。
以上是我去面試工作,測試一下自己身價時,4、5年級生的部分面試官,開頭就想灌輸你吃苦耐勞。
先把你貼上許多標籤,讓你無地自容,日後你才會拼命想撕掉身上的標籤。
但其實你身上根本沒標籤,他們騙你的。
這種不老實的面試方式,害得多少人自以為忠誠,但背後的老闆卻竊笑:「又是一個傻瓜。」
不要只會再灌輸年輕人認命,如果你們給得起,他們又何苦去向國外要呢?
這不是在你們商人眼中,很正常的商場現象嗎?
怎麼跳到國家層級時,就把問題的本質模糊掉了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