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到一個話題, 就以我人生經驗解釋,戴勝益老闆的五萬塊學說
大老闆們常說過: "學生時代,打工是最笨的投資方式",想必大家都有聽過,學生基本上沒啥錢,以為去打工可以多賺點錢,但你卻失去了寶貴的時間,失去了多精進學業,失去了參加社團多認識一些學長姐弟妹,本末倒置念書的意義.(失去專業&人脈)
出社會後,你的薪水苦哈哈,一個月2~3萬扣除掉生活開銷,大約剩不到一萬塊,再扣掉奢持品花費剩3000~5000不等,用力存不會投資,一年只能存幾萬塊,因此就進入了循環~~ 每天工作忙得要死,工作一層不變學不到東西,回家累得要死,假日難得休息懶得出門(你的專業只會停留在目前一層不變的工作上,本質學能也停在學校所學) 失去了進修專業&人脈.
五萬塊~ 上班族甚麼人可以領到五萬塊? 要花多久?
主管級~~工作甚至5~10年 才能有這樣的水準 , 通常在這位階的人們,工作已經進入穩定期,故可以開始存錢,在公司內有一定的份量,薪資也穩定,可以開始置產貸款等等~~ 所以 五萬塊 是戴老闆的分界線!!
五萬內的人們怎辦呢?已經陷入迴圈出不來,沒有更上層的專業領域基本上談不上加薪&跳槽,只能盼老闆賺錢時能不能想到我,沒功勞也有苦勞的被動想法.想換工作,沒有多少存款不敢換,怕空窗期餓死...撐不到找到好工作...被迫臨時選下下策工作..邊做邊找,這回圈...要出來恐怕也難了.
戴老闆要大家花錢,不是要你亂花,也不是要你不要存,錢是一定要存~甚麼時候存?等你跳出五萬塊迴圈時.故把每個月所用力存的錢"適當"花在進修目前工作專業或者多培養興趣,有機會把興趣變成吃飯工具,就是你的第二專長.再者,在這社會上,光出門就開始小朋友出走($$),更何況參加社團會有會費,進修也要補習費.不論參加社團&進修,基本上都是跟你同領域或者有相同嗜好,故培養人脈是最好的地方,有機會還可以跳槽同窗的公司或共創事業. 薪資低越用力存,就更阻礙加薪升遷,也就更阻礙了去拓展人脈以及第二專長.
每一句話都有它背後的意義, 戴老闆之所以為老闆,記者之所以是記者不是老闆,記者的觀點與戴老闆的觀點 你會選擇相信哪一面呢? 我想聰明的你們應該能辨別他們差別吧. 另五萬塊的勉勵是給即將畢業的學生,延伸至社會,可以套用在打拼中的單身族身上,至於已婚未達五萬塊的爸爸媽媽們,得先考量家庭支出,選擇性適用,因為考量層面太多.
PS. 月薪沒五萬,我想大部分的人也不太敢結婚 , 加油~~共勉之
如果打工是為了增加工作經驗,不是為了賺錢而打工,其實也很好,尤其是作所學的領域和自己有興趣的工作,這樣當出社會時至少有些許的工作經驗,比一些沒有工作機會的新鮮人更增加點實力。
小弟本身是學機電子的,我都很希望可以有時間到科技公司打工,現在因為才要升大二而已,所以只能利用暑期時間打工,投過很多履歷幾乎都是要長期的,短期的反而少,不過很幸運的這個暑假要到一間科技業大公司上班,面試時,主管還跟我說過他們要找人還不太容易,因為暑期打工的都去找服務業,科技業反而少,我倒是還滿不解的,總之學生打工最好重點還是放在增加工作經驗其實並不浪費時間,我認為戴老闆的打工說應該是比較狹隘的看法,他可能認為很多學生都只會去端端盤子吧?
gordanlin wrote:
回首當年真的很後悔大...(恕刪)
不用太過後悔
只要有心,任何時候學習都來得及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
就算唸書時拼了命學習,在當時,也不會知道哪些東西是未來可以用上的
亂槍打鳥,樣樣通確樣樣不精,也沒啥用
等確定要學習的是哪些時再來學習,效果往往較佳
所以,唸書時要打好的是底
把基礎學好,等未來需要學習新事物時,能花較少的時間順利的進入學習
看技術手冊,英文文法要了解
學測試分析,數學符號單位要了解
甚至一般的行政事務,要有基本的中文能力
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沒有辨法在唸書時好好的將它們學好
因為那時用不到,沒有深刻迫切的需求壓力,只會皮毛而未能專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把工具準備好了,當將來某一天有需要時,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