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27歲正在為未來的十年擔心

小弟在這裡發表這篇文章
是因為很多事情可以在01得到不同角度及意見

先稍微描述一下小弟的環境
小弟我27歲 家裡為傳統產業(店舖設備製造) 20年
公司有我可繪圖 專門設計新的貨架 獨特的非一般制式貨架規格
公司前20年專門製造台灣百貨業的貨架
但這幾年的客戶為海外客戶 出世界各地
公司營運最少有300萬營業額最多1200萬營業額
接下來是我的問題 請各位大大不吝指教

----分隔線-----

小弟我退伍後 承接了父業
一開始跟一般員工一樣每天上下班
燒焊一些鐵架 包裝等等

之後開始接觸設計 利用各種不同材料去設計
為客戶量身訂做一些貨架
在我來到公司以前 公司營運大概是在40~50萬之間的營業額
專門出台灣的百貨業 但是近幾年來景氣差 台灣百貨業每況愈下
所以所能服務的頻率以及訂單當然大大減少

還好在我來到這間公司後 很幸運的接觸了一個海外客戶
而目目前營業額大概百分之70都是來自於這個客戶
當然這個客戶讓我們的公司在一年內膨脹很快
去年一整年都是一直加班加班
而到今年公司有點規模 而人員素質也提升起來
但是訂單開始趨近於時好時壞 多多少少這樣
也有很多競爭的廠商 跟這位客戶接洽
當然很多訂單也被分散開來

還記得前幾個月 公司出的貨架銷到大陸某處百貨公司
我們公司也會提供組裝服務 我也會到現場監督
而開店鋪的人是大陸人 當然我們也不能去干涉他所帶來的客人要做什麼事
在我們組裝的期間都陸陸續續很多大陸的同業過來參觀
甚至還會把我所設計的 一一建檔起來
當然我心裡也不是很好受啦 但基於買主所找來的
我也不能說什麼

直到我回國 有一天跟我一個大陸朋友聊天
他說 大陸的競爭力越來越強
很多城市都會為一個產業類別去建立
例如眼鏡城 貨架城 家具城 這類城市
我也開始擔心我們台灣廠商要如何去跟他們競爭
原物料比別人貴 大陸人造福大陸人
我們的開發要兩個月 他複製我們的東西或許只要兩天至三天
真的有時候想想 我們的傳統產業在這
如果只單單做國內生意 我們真的一家家的倒閉

有時候會想 是不是這就是命 選錯行業
有些行業還是很夯很賺錢
當然誰不想賺錢 誰不想往後的生活過的穩定
但是這國際趨勢真的誰也擋不住

小弟我在想我海外也只做這一間客戶
如果哪天訂單沒了 那我們公司該怎麼辦怎麼去生存
真得很頭痛
而我又對海外的客戶尋找一點概念也沒有
真的開始擔心往後的十年該怎麼競爭
不是跟國內的任何人競爭
而是國際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力

在這發了很多困擾 希望01大大有相關的人
可以幫小弟我想想法子或是建議
有時候還在想是不是過幾年我該轉行投資到別的產業上呢?
或是該要怎麼做突破這些瓶頸

很多很多的不確定性 畢竟家父交給我他20年努力的江山
也不想到我這裡就終止 這也算我的一個責任吧
想一想 真的覺得恐怖 往後的十年 台灣以及全世界 或是 科技業與傳統產業
會變成怎樣 也不得而知了

在這發表也真的不是取暖文
請大大多給點意見吧!
2013-02-22 0:1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27
Hi, 你好~
先聲明我對貨架這個產業是一點概念也沒有
但在看完你的文章之後,我覺得你可以從品牌下手唷
現在很多傳統產業都在跟人拚成本、拚價格、拚資源
好像誰能壓到最低,誰就可以佔據市場

但用這樣的模式走到最後
還是免不了被中國的低廉勞力跟山寨技術給打敗
雖然中國大陸有這些優勢
不過~ 他們的產品品質一向讓人憂心

既然成本是他們的優勢,品質是他們的劣勢
那我們當然不要用價格去跟人家競爭
而是用品質讓人信服

我們要選擇對的戰場作戰
那些喜歡低價的客戶就必須捨棄
而是專攻注重品質、安全、耐用的市場

不管是延長保固期限,或者是定期檢修服務都可以嘗試
亦或你可以提供舊鐵架換新鐵架七折價,還是舊鐵架維修送保固
以上這些做法你都可以思考看看~
可以讓你的經營策略有更大的空間

但最重要的還是,品牌經營
品牌可以讓你的產品具有獨特的價值
不然你想到的新東西很容易又被模仿
也很容易被競爭對手給取代

你可以先從成立一個網站或粉絲團開始
把每次施工或者完工的照片放在上面
把能夠證明品質的東西放在上面
把顧客的故事與感謝放在上面

有需求的人搜尋到你的網站時
看到上面那麼多實例以及證明
就會對你的產品以及品牌更加信賴

以上對品牌經營而言,都是最基本的而已
但把根基打好,好好善待顧客與收集資料
這會對你公司的未來很有幫助~




還在努力中 wrote:
小弟在這裡發表這篇文...(恕刪)


不斷改善推陳出新 總是可以把追隨者甩在後面
開發年輕有潛力的客戶長期經營也是
不用花太多心力在多角化 能夠專注在本業對家族企業來說最要緊
最後思索貨架對商家的意義 跟客戶共同開發出在同一個脈絡之下的創新概念
暫時想到這些...
還在努力中 wrote:
小弟在這裡發表這篇文...(恕刪)


重點是 找一批成功者來幫你分憂解勞 比你自己操到累死要緊喔
看到一些策略
真的也是不錯的方法

感謝感謝
翻滾小人物 wrote:
Hi, 你好~先聲明...(恕刪)
這樣的擔憂是對的,也是讓自己的不斷進步的動力
但是過度的擔憂也不好,也是自己嚇自己

回想過去我的這10年來
曾經聽過說印度人才濟濟,台灣的會被這些人淘汰
(沒想到是阿六仔先來觀光)
也曾經聽一位同業說,我們這工作技能可能不行了,準備要被淘汰了
(幾年後我又遇到他,他一樣是靠這工作技能吃飯,我提醒他說:你還記得幾年前你跟我說擔憂的這件事嗎?現在呢?)

所謂的居安思危
不只是上班族,創業的亦然
還在努力中 wrote:
小弟在這裡發表這篇文...(恕刪)


小弟是做業務工作的!
開發海外客戶~~~~
依據小弟手上一些專做外銷的客戶
大多是在國內外積極參展!
把您設計的產品去參加適合的展覽
這邊的展覽是指只開放給特定廠商與媒體這種,沒有對外開放給一般民眾
我想成效應該會不錯,因為有幾個客戶的產品挺特別的!
但公司成立都有1X~2X年
另外就是也將貴司產品刊登在國際性的電子廣告媒體上

以上兩個方法給您參考!!
印尼 60%GDP來自內需, 一億兩千萬的中產階級人口數
菲律賓 光每個月海外勞工匯回國內的錢就不得了 700萬海外勞工x200美金

快去東南亞發展吧


有沒有考慮把工廠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大陸內地或東南亞?
台灣從前也曾經被稱為copy cat

美國,日本,歐洲也沒死

對岸不過就是重複這一段歷史罷了

作老闆本來也就不可能只是靠一招半式打天下

換產業?現在台灣有什麼產業是不成熟的?

是對岸不會copy的?

如果作老闆的想不出對策

那就是等著被想出對策的人踩在腳下

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不進則退

如果沒有當老闆的資質

就把公司賣一賣,當個上班族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