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ora wrote:
這樣的品質,79人...(恕刪)
一直有在留意手電筒相關資訊,如 : 台灣的 "電筒王" 論壇,對岸的 "手電大家談" 論壇
很早就在對岸論壇發現小米要推出手電筒的消息,當時心想,以小米 創新的能力,
應該有 一鳴驚人的創新,不過小米手電筒一推出,對於有在關注手電筒資訊的小弟,
感覺很失望,購買慾望完全被澆熄。
小米手電筒 可取之處 :
# 18650電池 使用大容量 3350 mAh,沒有縮水改用 2600 mah 或是 2200 mah
# 可 USB 充電手電筒
# 可以當作行動電源(有點雞肋)
其他 "個人感覺" 的 幾個缺點:
# 無法自行更換 18650電池
# 防水功能不佳
# 遠射普通,亮度普通
# 小米手電筒這個價位,足以搭配 1000流明 的 Cree LED,可惜LED散熱沒做好...
其實小米手電筒,對於一般在近身照明來說夠用了,但如果是用在戶外,
或是工廠內部作業使用,倒是顯得有點不足。
另外一般人認為,LED手電筒會發燙 是很差的產品設計,其實正好相反,
LED最怕高溫,所以良好的導熱設計可以讓手電筒一開啟高亮,筒身馬上可以感覺到溫度,
高亮狀況下,筒身溫度升得越快,才是越好的導熱設計。
曾在五金市場聽過賣LED手電筒向客戶介紹說,他的手電筒長時間高亮筒身都不會燙,
比其他品牌手電筒更好,這時候 我只能 呵~呵~呵~ 了 ...還是不要擋人財路吧...
另外 多顆LED 一定 會比一顆LED亮 ? 以前這個論調是對的,現在LED發展迅速,
一顆 Cree XHP70 就可以 幹掉 20顆那種 草帽 LED 亮度的照明 ...
另外..手電筒的 亮度是要看 規格表中的 流明值,手電筒的遠射是要看規格表的 光強值,
手電筒 一般都是鋁殼較多....
如果真的想多了解 手電筒的實用資訊,可以到 【電筒王】論壇爬文,應該就可以體會到
為何小弟覺得 小米手電筒 有點雞肋 ...
不過,小米手電筒 至少比市場上其他傳統手電筒廠家 更用心於創新...
這點倒是要給小米拍拍手...
其實那種一整面20顆LED的行動電源,算不算手電筒產品?
根本就是 "檯燈" 等級了。與手電筒比,不是那麼公平的。
它用的是燈片,LED檯燈那種的,非電子零件材料行買的那種草帽LED燈。
以體積來說,薄型一片的,攜帶也不會說太困難。有些露營用的,外面還有包橡膠,USB孔也是有橡膠皮保護著,要充電時要拉開,可以一定程度防水。
關鍵是不貴,便宜的地方10元商店什麼的,可以 NT$150元就買到。
溫度方面,所謂強光型的單顆 LED,都是功率超大的,有些甚至是故意超壓(輸入比額定還大的電壓)在用的,所以才會發出那麼大量的熱。
LED 燈泡,有所謂功率(W瓦數),比方一顆 1W 的,和一顆 5W 的,吃的電量不同,功率不同,發熱量自然也不同。
5W 一顆的,當然是比 1W 一顆的,亮多了,所謂強光型LED,說白就是高功率 LED。發熱量也更高。
好比去買個 10W 的 家用 LED燈泡,和 2W 的 LED燈泡,亮度和廢熱量,豈能是一樣的。
確實如果外殼鋁的,當散熱板,開燈外殼就馬上升溫的,代表散熱很好,對 LED 的壽命好。
但如果用多顆低功率 LED 燈泡(一整面陣列這樣子),來取代 單獨一顆 超高功率 LED 燈泡,吃的電一樣,廢熱量卻低非常多,總共輸出的亮度流明還更高。
那廠商為何不做 多LED 的,取代 單一高功率LED?
其一是成本,就算高功率LED比較貴,但相較多顆低功率LED,還是單顆的便宜。
其二是造型問題,也要塞的下,才能擺那麼多顆。
片形/板形 的,塞多顆沒問題。
手電筒那種造型的,在頭部要塞多顆有困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