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單鋰的強光、高流明手電筒請益

感謝各位前輩的分享,後來我購入 NSX3 作為泛光用大面積搜尋時的筒,放在包包上。

而隨身筒則是維持 nitexore p12gts ,算是遠射帶泛光的筒,滿平衡的。

實際用下來,泛光在較大面積平坦的環境比較適用,但遇到複雜地形和穿透擋風玻璃隔熱紙,就不太適合了。

目前開始考慮到的是顯色性,爬了文看到 TM03 CRI,是個遠射直筒含高顯色的中白光,但看到前輩似乎不很推。

加上它的電池是客製電池,在耗材購買和充電方面覺得比較麻煩,加上筒身無戰術環,且頭較粗,不知方不方便隨身攜帶在腰帶上。

文中推薦的款式又不是我喜歡的,較偏好戰術直筒的型。

不知道在夜間辨別顏色,如紅、黃時, TM03 CRI 能提供幫助嗎?



建議問問題發在板上並同步發送訊息比較好喔,不太建議只發送PM呦v
Fritz726 wrote:
Lumintop-雷(恕刪)

雷明兔有出一把FW21 Pro, 21700筒,破萬流明
長度比起NSX3更短,不到10cm
這把不知有筒友有使用過嗎?值得買嗎?
ScottieLin wrote:
雷明兔有出一把FW21 Pro, 21700筒,破萬流明
長度比起NSX3更短,不到10cm
這把不知有筒友有使用過嗎?值得買嗎?


以我不專業的判斷,雷明兔這把的光強在同級並不高,所以他應該是屬於非常泛光型的筒,雖然射程有到325公尺,但應該是用亮度堆出來的。

所以要看您的需求是什麼,在非常狹窄的空間裡,反而看起來就照不遠照不亮,但在平坦的地方,就會整面亮起來,另外筒身越小越窄,通常光杯不大,也射不遠。

如有錯誤,再麻煩前輩指點。
建議問問題發在板上並同步發送訊息比較好喔,不太建議只發送PM呦v
高顯色並非玄學,而是很實在的可以有差異,有一張明顯的圖片可以用來說明:

因為一般 LED 光源為了追求高發光效率,出光的光譜分布比較極端,一些頻段的光較為稀缺。但人眼能看到物體的顏色,是因為物體表面反射了對應顏色/頻段的光,如果照射的光源本身就缺乏那樣的頻段,那當然就很難分辨物體的真實色彩。

顯色指數(CRI)就是將光源在呈現物體真實色彩的能力量化得到的一個指標,是有具體標準與儀器可量測的。我們比較關心的一般是 Ra(= R1~R8 等 8 個不同顏色的顯色指數的平均值) 和 R9(飽和紅色的顯色指數)兩個數值。這些數值和光源本身是冷光或暖光沒有直接關係,並不是說中白光/暖光就會有較好的顯色指數。

反過來說,顯色指數高的光源也不見的就看起來舒適自然,光源照射出來的大致光色和整個光斑顏色的一致性也很重要。例如,CREE 的 XHP70.2, XHP50.2, XP-L2, XP-G3 等 LED,特別是它們高光效的中白/冷白產品,如果直接搭配反光杯出光,幾乎都會出現像下圖這樣的效果:

光斑最中央照度較高,看起來發白,稍外一點的部分是一圈偏綠的黃色,外圍泛光區域是偏藍紫的顏色,正是經典的「CREE 彩虹」。

即使是高顯色指數(90+)的中白光 LED,出光仍然可能有以上的彩虹現象。例如,我買到的 Zebralight SC700d 就是如此(XHP70.2 5000K, 90+ CRI)。這種光斑本身顏色很不一致的光源,顯色指數再高似乎也沒什麼意義,至少我個人實用上覺得它的顯色效果不好,需要另外套個柔光罩之類的東西來柔化這種明顯的色差才會好看,但這樣一來射程就明顯少了很多 。

如果希望看到的顏色就像在陽光下看到的一樣自然,那除了高顯色指數,還需要光源本身的出光沒有太明顯的內外色差,整體的光色沒有太偏向冷光或暖光,以避免太明顯的著色感。

通常標榜高顯色的手電筒產品較少見,因為要做到高顯色往往就意味著要大幅犧牲發光效率,一般消費者在乎的通常只是亮度,不明白顯色指數的重要何在。出一支亮度輸人,或者續航時間輸人,成本還比較高的高顯色手電筒,對廠商而言通常並不划算

而且通常高顯色手電筒產品射程都不遠,或者說是大都很泛光,因為通常的定位或者文宣上廣告的就是能讓你更容易辨別近距離物體的真實色彩,可以用來做攝影補光之類的用途。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