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健身課送inbody才發現體脂超高,有沒有推薦的體脂計

測體脂變數很多
不同時間不同狀態喝個水動一下都會對測量結果有影響
不要對體脂計抱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建議先估狗一下各種條件對體脂測量結果的影響

如果有買教練課
那每個月的測量就夠用了
不需要太常測
體態變化照鏡子就知道了
不是你買個體脂計每天測會更好
其實反而更可能是因為狀態不一樣數字跳上跳下更多困擾
體脂計便宜的小米都可以

那個主要是同一台連續監測,就能知道數值高低,來判斷是否有減成功

但如果要精準的,得去醫院用類似X光的機器照過才知道
陳亭毓 wrote:
最近開始報名健身房的...(恕刪)


20000元我來賺,每週三天(135或124)晚上六點集合,帶你慢跑二小時,會幫你準備運動飲料一瓶,超商沙拉+無糖高鈣豆奶健身餐。期間二個月!

BTW,把教練費退了,別白花錢
SINSINR wrote:
其實健身房為了賣你課...(恕刪)


精神勝利法嗎

最基本的高低與否是INBODY報表上給的結果
不是教練自己掰的
健身房用的體測器都是高標準的...
上下半身加軀幹各練一小時
才會達到正常
其實不用花大錢
就算是用inbody,測出的體脂也只是個大概值
這是測量方法的本身的問題
inbody 是用生物電阻
一般可測體脂的體重計,也是用生物電阻

所以有時也會發生
不同地點或不同型號的inbody
測出的體脂不同

如真的很信任inbody
就先用inbody測一次體脂,假如數值是 30
然後趕快用家用體脂計再測一次,假如數值是 28
那你就知道大約兩台是相差+2
以後家用體脂計測出是25時,可推算inbody是27
不過這也是個大概的差距

總之利用生物電阻測量體脂
本來就只是要個大概值
長期體脂有下降的變化,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數據


假如真的很在意準確度
那是要到大型醫院
用核磁共振或其它方式來精確測量
不是家裡或健身房可以做到的事
不這樣健身房要怎賺錢?

這種看看不花錢
體脂計使用上要有個觀念,不宜單靠一次性測量就定生死。

以我家裡購入InBODY H20使用一年半以上經驗為例:
一、依照說明書有量測時間建議(印象中,有誤歡迎指正):
1、早上起床上完廁所後10分鐘左右量測(大約每天固定時段)。
2、剛洗完澡、或與接觸點的肢體避免濕潤(例如剛洗完手)。
二、身體組成,要看趨勢(順勢觀察睡眠、飲食、運動等變化),避免只看一次結果。
三、我嘗試很幾次,連續3天吃1大碗雪花冰,或3-4天內吃完一桶堅果400g上下,然後每天去量,
可以很明顯最遲在第2-3天即看到體脂肪上升斜率變高(買的股票要是這樣就是每天漲停板賺爆)。
那可以看出飲食習慣改變對身體組成的影響趨勢(以我有點年紀代謝變差的人而言,飲食改變時,
身體的反應其實比想像中的快)。

淺見以為,即便買3000~5000元的(相較於INBODY估計誤差值會較高些)也不是不行,
但就是要經常性、持續性量測,重點在看身體組成趨勢變化VS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的調整,相信會有所幫助。
先燃脂再運動吧
如果是希望上肢也能量,至少要買把手手可以握住量測的機種。只有踩上去的機種基本上主要都是量下半身。

但無論如何,這些商用和家用機種用的都是生物電阻抗分析法(BIA),講白了就是量你身體分段阻抗值,然後跟廠牌自己的數據庫做出的演算法去求出近似值。

準確不準確?要看你怎麼使用。因為每個廠牌的演算法不太一樣,你拿Inbody去跟歐姆龍或是Tanita比較,會發現差異可能很大,因為他們的數據庫就不一樣。但如果你是用單一機種每隔一段時間,在相同條件下 (剛起床、空腹沒喝水) 量測,數值的變化就非常有參考價值。為什麼要相同條件?因為BIA是量阻抗,空腹和喝水狀態不同,會產生誤差值。

要準確量測,就要去醫院做雙能量X光吸收法(DXA),這就是真正準確的量測法。各家數據庫也是靠大量這樣的資料構建而成。但為了健身或是維持體態,其實沒必要常常去量DXA。

建議是,想花錢的話,找一台你看得順眼,還算是知名品牌,最好有App可以記錄追蹤四肢體脂率的機種且價格不貴的就好。重點是固定機器、相同條件量測並追蹤紀錄。

不想花錢就健身房偶爾量量就好,因為有經驗的教練會告訴你,數值只是參考。追求運動表現,例如健行的體力,其實依據你能夠做的組數和重量就可以大概知道有沒有進步。如果是追求體態,捏你的皮下脂肪和照鏡子最準。旁人不會看到你的數值,他們只會看到在他們眼中呈現的樣子。

我有沒有買?有,而且是對岸買回來八電極四肢都可以量的機種,台幣才大概2000左右。跟健身房Inbody量起來還是有2%差異,但趨勢都是一樣的。我的目的是要追蹤我的增肌進度和飲食的調節,所以數值變化對我有價值。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