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這篇文目的希望:
『 讓大家挑到適合自己的蛙(王)鞋 ; 沒有完美的裝備,只有最適合你的裝備 』
小弟腿力十足,畢竟用體重做了20幾年的深蹲

從四線金剛開始踢起,直到有次跟到一位比我還胖的導潛,看他很輕鬆的用蛙腳踢著噴射蛙,我踢四線踢到快斷氣還追不上他,才開啟我的蛙王之路。
潛水了一段時間,和潛伴交換蛙鞋,踢過各種形形色色的蛙鞋後。
此次要介紹的是小弟精選出的三雙蛙王。

由左到右分別:OMS蛙王、Scubapro蛙王、Scubapro日蛙王
背面也看一下。

小弟測試穿的套鞋,AROPEC 1cm菜瓜布套鞋,尺寸27號。
蛙鞋規格 ( 單位cm、kg ):
品牌 | 尺寸 | 鞋長 | 鞋寬 | 套口寬 | 套口高 | 重量(雙) |
OMS蛙王 | XL | 56 | 25 | 10.5 | 8.5 | 2.3 |
Scubapro蛙王 | XL | 55.5 | 24.5 | 10.5 | 8 | 3 |
Scubapro日蛙王 | GRANDE | 50.8 | 23.5 | 10 | 9 | 2.6 |
外觀:
O蛙和S蛙外觀上幾乎一模一樣,S日蛙很帥氣,可以看出日本工藝之美


材質:
S蛙和S日蛙皆是橡膠材質,堅固彈性佳,水下刮傷與碰傷,幾乎不會留下明顯痕跡。
O蛙中性浮力樹脂材質,彈性佳,水下刮傷與碰傷,會留下明顯痕跡。
水下體感重量:
S蛙 = S日蛙 > O蛙
O蛙在水下不動時,幾乎感受不到來自蛙鞋的重量。
S蛙和S日蛙在水下不動時,大腿會感受到來自蛙鞋的重量。
影片展示O蛙的中性浮力材質,蛙鞋在平靜水中能保持直立不倒,S蛙放下去馬上就倒。
推進力:
S蛙 = O蛙 > S日蛙
S蛙和O蛙在蛙踢時,明顯感受到蹼面吃水的感覺。
S蛙在啟動時需耗費較大的腿力,蛙踢後能感受到強大推進力。
O蛙啟動時無需費力,蛙踢夾水時比較需要用到腿力,能明顯感受強大推進力。
S日蛙啟動時較不費力,夾水時較不費力,鞋面吃水感較小,卻有很強的推進力。
靈敏度:
S日蛙 > O蛙 = S蛙
S日蛙的蹼面較小所賜,水下要旋轉、鑽洞、突轉彎等動作,有很好的控制性。
O蛙和S蛙因蹼面較大,需要以緩慢,更精巧的操控,才能做出需要靈敏度的動作。
套口鬆緊( 舒適度 ):
S日蛙 > S蛙 > O蛙
這三雙對27號菜瓜布套鞋來說都很適合,套鞋穿進三雙蛙鞋中,蛙鞋底均能涵蓋住2/3的套鞋底,約只露出腳跟部位。
只是本人不喜歡腳掌有來自蛙鞋的壓迫感,所以還是做了個排名。
外觀上可看出S日蛙套口最大,尤其腳背部分比S蛙往前修剪了不少,大大提升舒適度。
套鞋穿在S日蛙中會稍微有點偏鬆,記得挑選一條短一點的鞋帶,即舒適又不用擔心踢水時蛙鞋會分離。
S蛙和O蛙的套口一模一樣,S蛙的橡膠材質有很好的柔軟度,能與套鞋完全密合,蛙踢時腳掌舒適度高,O蛙的樹脂材質略硬,雖然也能與套鞋完全密合,但活動時腳掌仍會感受到材質的壓迫感,舒適度普通。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蛙鞋:
- 蛙鞋底要能涵蓋住2/3的套鞋底部,最好只露出後腳跟一點點。
- 套鞋放進套口不可太緊,甚至要塞的才進得去,最好的狀態是有一點點鬆。
- 按腿力選蛙鞋,在水中踢上個50分鐘也不累。
- 水下維持水平姿勢(Trim),靜止時蛙鞋能讓你的腿不浮或沉。
- 蛙鞋底只涵蓋了1/2或1/3,會對前腳掌造成過度的出力負擔,容易得筋膜炎。
- 套口太緊與套鞋太密合,會讓蛙鞋難以脫下,浪況不佳脫太慢還會造成生命危險。
- 水下不是比踢得快,而是比耐久力,一天4岸潛能腿腳不酸的踢完才厲害。
- 水下都有拍照或錄影的需求,為了穩定性會需要維持良好水平姿勢,在缺乏氣囊與配重的腿部,適合你的蛙鞋就能讓你完美的保持中性浮力的水平姿勢。
使用氣囊型BCD,海水熱時只穿水母衣,就會選擇攜帶OMS蛙王下水。
海水冷時穿3mm的全身式防寒衣,就會選擇Scubapro蛙王下水。
這是本人嘗試過後,認為最適合自己的配置方式。
潛水一段時間後,發現課本上的知識的確都是基礎,但有更多的經驗在課本上是學不到,因此想讓更多有興趣潛水的人,更了解自己的裝備與水下表現,能快速的通過潛水新手期,是我寫【課本沒教的那些事】的目的,如果大家有興趣繼續看下去,請多多留言互動,讓我有動力繼續寫下去。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麼搭配自己的裝備 ?
歡迎大家分享自己自豪的配裝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