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時大多數的教學裝備還是夾克式為主,所以更換背囊是這個念頭就擱下不再想了,一直想接觸不同的裝備,雙瓶的BCD看起來就是大號的背囊外型也不是我的菜,後來看了看側掛覺得還不錯!那就是他了,不過側掛裝備一整套下來也不是太便宜,剛好去年的課程上得還算可以有些盈餘可以拿來買套屬於自己的側掛裝備


這套XDeep是stealh 2.0 classic 經典組合,不過其實剛寄來的時候不是長這個樣子,只是我為了改造加上不能潛水手癢就把他全給拆了,氣囊的部分本來也想拆,不過沒工具所以沒辦法動它,目前零件還沒收到所以暫時沒把他給組裝起來,零件全部到齊以後有打算將過程錄製起來,現在也只能等零件寄到了!
這件BCD有單氣囊和雙氣囊兩種版本,另外一款也有,不過這次買的是單氣囊版,未來有需要只要購買雙氣囊版的氣囊就好不必整件都換掉,如果想更換同品牌不同款式的側掛用氣囊也都可以更換,香港官方給的數據這件BCD的浮力是16L,最多可以掛到4支鋼/鋁瓶,其他更詳細的數據可以到XDeep香港官網查看,他們也有提供不同款式的比較


接著是Apeks的調節器了!這次買的是XTX 50 sidemount kit 原先背掛使用的是Scubapro MK25、S600,原本想過將MK25 yoke改成Din以後再加購一組MK25、S600,不過想想還是買一組好了,避免上課還要在那邊拆拆裝裝,花錢省時間囉!
加上MK25是活塞式的而DST是隔膜式的,剛好又是一組yoke一組Din想到未來上課的時候可以直接拿實品給學生看,總比每次我都得去搬一桶瓦斯桶來給學生看輕鬆多了吧?
其實這組調節器也不是什麼新的產品所以其實上網都能找到他的整組包含的物品有哪些,所以就放一些比較細部的照片就好了

裸錶本來有bar和psi可以選擇,本來連這個我都要買的不一樣想說上課又有一組實體教具可以使用,不過後來想想以後使用時候還要換算多少bar來跟潛伴溝通有點累所以就算了還是買公制好了,不要自找麻煩

總共就兩組裸錶和兩條低壓管,一條是給BCD的一條是給乾衣,乾衣目前還沒打算買所以就先算了吧

這個也是附贈的短排氣閥,目前也沒有更換的打算就留著吧

剩下的這些零配件也是在側掛會使用到的,我以為他附的二級頭項圈是項圈型的,不過其實是彈性帶加上配件去組合的,應該之後也會換掉吧!那個單頭勾也是拿來勾二級頭的,當然也是要先把配件弄上去




一二級頭的部分,DST和MK25比起來感覺是肥了一點,重量也不算輕,XTX50的塑膠感蠻重的,我已經覺得S600很塑膠了不過XTX50更塑膠,要不是口袋深度有限我倒是想買MTXR,不過MTXR的價錢貴了許多而且呼吸阻抗比較高再加上沒有自帶第五低壓孔還得花錢買套件就...還是選了XTX50,兩顆調節器其中短管這一顆是附了90度頭的,另外長管一顆需要繞過頸後,繞過來其實也是右邊跟背掛時二級頭的方向是一樣的,當然為了舒適性的話還是會有人加裝轉接頭啦!


DST是自帶第五孔的
目前冬天還沒下水使用過,加上BCD我也還沒改裝成我想要的樣子,所以實際使用的心得得等我改裝好加上天氣轉暖以後才有了
側掛潛水一直以來都覺得是技術潛水和洞穴潛水在使用的,不過其實在休閒潛水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多,雖然我也曾經聽過大前輩說『側掛?那不就是想耍帥嗎?不實用的東西!』
是的,在海邊使用側掛裝備確實是會吸引人的眼球,看起來是還蠻帥的,畢竟少見嘛!然而用什麼方式潛水,用什麼裝備那是看個人喜好的並沒有絕對,當然這部分我是指休閒潛水,畢竟休閒潛水對裝備的要求不如技術潛水嚴苛,如果你想要進行技術潛水的話使用的裝備上就得好好下功夫
今年夏天如果有機會在小琉球海邊遇到我歡迎來跟我打個招呼囉!對側掛潛水這種潛水方式有興趣了解的也歡迎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