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周下龍洞看到了一個從來沒看過的東西
一隻跟吉娃娃差不多大的海蛞蝓?(知道這是啥得大大可以幫忙解答嗎?)
興奮之餘請教練幫忙拍了幾張
回來發現結果如下:
沒閃光燈:

內閃:

哇咧...怎麼會這樣
回到家馬上整理以前的照片才恍然大悟...
我一直以為是技術問題的陰影原來是內閃被PORT擋住了...所以右下角都是暗角...
發現當下其實沒有很大的動力去土砲想說記住閃燈的區域取景的時候注意不然就是用天文攝影中的平場後製
直到看到alex_wu10大的"蘭嶼 sony NEX5n + 30mm MICRO +美科防水殼+diy閃燈 土炮"
我才知道原來粗的光纖可以做得不會像通訊用光纖那麼脆弱易斷阿
在腦袋構思後就直接去五金行買材料回來做
這次希望達到的目的有
1. 將部分閃光引到右下角
2. 補償部分要做成可調
3. 原廠的東西不做任何更動比方說切割或黏接
廢話了這麼多成品如下



用塑膠束帶固定並用水管束帶的螺紋作為軌道再加上水管皮作墊材
這樣只要轉動螺絲補光的光纖出光端就可以沿著鏡頭邊緣移動
最後將出光口黏上牛奶瓶切出來的塑膠當擴散板就完成了
比對圖:
在除了電腦螢幕光以外(當對焦光用...)完全黑暗的室內距離25CM:
物體照:
土砲前:

土砲後:

明天再拿去東北角實際拍拍看
另外補充問一下
我不想花大錢買閃燈所以想用熱靴燈臂+潛燈夾具
直接用潛燈+紅色玻璃紙補光
這樣做會有甚麼特別的疑慮嗎?比方說相機自動對焦會因此不容易對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