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我的天才...
我渴望與您分享
您怎麼射後不理了
一定是大家太倚老賣老了
樓主年輕有為
不要在意別人的言語...
不過...您的相機 閃燈 水攝的問題
建議您還是先看看說明書還有瞭解拍攝題材再購買吧
當然
可能因為天份好所以錢省下來靠技術就搞定了
話說上週六一個人在向陽山往嘉明湖避難小屋路上遇到一位年輕人在緩步推進
看他嘴唇發白,擔心的跟在後面認真的跟上他聊一聊
他興奮的說上個月在小琉球學PDAI OW(不是國外)
直說中性浮力好難...而且很高興的告訴我下個月要再去小琉球陪朋友上完課程
那謙虛的樣子...應該不是您吧!
如果是的話
我很抱歉...........
千萬不要因為我的言語而澆熄熱情
我只是個嘴巴很毒心地善良的人............
淨隨心轉 wrote:
請教大家
我要去澳洲凱恩斯住幾個月
但是沒潛過.一直想去考照但是最初級就九千還要一直考
可以租裝備就潛嗎?
感謝大家
初學者不是不爬文
只是很急..快搭機了
如果內容不符版規
請通知我刪除
"但是沒潛過.一直想去考照但是最初級就九千還要一直考"
這句是什麼意思?看不太懂
初級OW大概有30幾個小時的課程要上
濃縮起來也至少要3個整天才可能上完
考試就一次而已,全部課程結束時再筆試
海洋實習就是直接驗收你在泳池學的動作
如果很趕...建議你花個錢去體驗潛水就好
真的確定要學還是回台灣再找店家
不然你學回國大概就變潛孤
除非你會一直待在國外或是很有錢常出國潛水
國外潛水比起台灣真的貴很多
印象中船潛二支就要150USD左右
國外潛水很嚴格
沒執照不會讓你下水,裝備也不會租你
所以至少要考慮OW吧
但不少漂亮景點還要求至少AOW才可以下
看到大家很熱烈地在討論"配重"、"中性浮力"和"潛水技術"之間相關的問題,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在潛水圈中普遍有著"配重"越少。"中性浮力"越好,"潛水技術"越高的觀念,其實這不能說是錯,但也不能說是絕對。以我的觀念來說,配重是在不同的情況用適當的配重,而不是多少公斤的配重才是高手。
舉例來說,很多國際知名的水攝大師,他們的人生可能都是3000+以上的氣瓶數,你說他們的中性浮力會不好嗎?這應該是不至於,所以平常某個大師可能只需配個2公斤,但是他有可能因為海象比較差或海流比較強一點,他為了在拍攝時獲得更好的穩定度,他也許會配到4公斤或著更重,這樣可以幫助他拍到更好的作品,因為他可以在停下來拍東西時,把BC中的氣洩掉,讓他更穩定。那也許他今天只是下水玩玩,看到潛伴配重不足,他把身上僅有的2公斤配重給潛伴,也可以把中性浮力控制得很好。
所以,中性浮力跟幾公斤的配重其實不是必然的關係,所謂的頂尖的中性浮力,應該是在合理範圍內的配重,可以獲得很好的中性浮力控制,例如,我平常是配2公斤,可以很悠游自在,而今天配4公斤應該也要有同樣的感覺,這才是頂尖中性浮力的意義。而通常能做到這樣,我們就會覺得潛水技術比較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