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開箱啦~身為一個潛水員一生當中一定要有一部!


Yulin.rock wrote:
大深度和減壓深度的C...(恕刪)


請問何謂"相對應的玩法"?

如果是說要帶到足夠的備用氣體(跟OC一樣多?),那輕量化和少帶氣瓶的好處就不存在啦

各種安全的備份措施我相信都存在, 但採用了這些措施之後是否仍能保持CCR的優勢才是我心中的問題

rivegauche1979 wrote:
請問何謂"相對應的玩...(恕刪)


Leon: "OCR平常下60 AIR*2 高氧*1 純氧*1 氦氮氧*1 這樣就五隻了光重量就要六七十公斤如果在外加撤離氣體請問要幾隻?又有多重?而60M CCR 外加的撤離氣體只要air or timx*1 EAN or O2*1共兩隻。如果下200M要帶幾隻?絕對比OCR少很多很多呦~
又管理那麼多氣瓶要考慮CNS又要考慮吸錯氣體,學會CCR以後真覺得OCR下大深度真不是人幹的!
自從有CCR後下大深度整個團隊的規模可以縮小到三四個人就可以帶走全部的機器
用OCR光氣瓶就要載幾車?還不用說充氣設備要怎麼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vm8HeO_LU"

Leon 都這麼用心回了,你怎麼會馬上重問問題呢?
邁向偉大的航道吧! ~~獨木舟/ SUP船潛~~ ~~海洋螢光生物照明~~ ~~潛水夜視鏡改裝~~ http://yulin0721.blogspot.t

rivegauche1979 wrote:
請問何謂"相對應的玩...(恕刪)


人家用心回你了,你卻又馬上重問問題,這樣很不遵重別人。我也無法在不被遵重的情形下回你的問題
邁向偉大的航道吧! ~~獨木舟/ SUP船潛~~ ~~海洋螢光生物照明~~ ~~潛水夜視鏡改裝~~ http://yulin0721.blogspot.t
Yulin.rock wrote:
人家用心回你了,你卻又馬上重問問題,這樣很不遵重別人。我也無法在不被遵重的情形下回你的問題


莫名其妙, 到底誰不尊重誰?

我已經有回覆他了, 你沒有看到?

[OC下60,看系統不同, 我下過的都只要trimix*2, 50/100各一, 共四瓶. 而且OC不需要額外的back-up (因為潛伴的氣瓶或不同氣瓶之間的換算替換就是back-up)
CCR光背上就等於2-3瓶的重量了,外加你提到的兩支back-up,等於4-5瓶了,不只你算的兩隻啊..
按保守的做法,一個隊伍裡除了CCR之外還要背一整套的全部OC氣體做back-up,更保守的做法是連buddy的份也要帶到, 因此除非你的support diver夠多不然應該是不會少背的? ]

又或者, 難道我就不能也請問你一樣的問題? 而且誰知道你所謂"相應的玩法"跟Leon講的是不是一樣的東西?

不要亂扣別人帽子, 這整個討論串裡頭, 除了推銷自己的blog和潛水團體之外, 你的回應到底提供了甚麼建設性的資訊?

我知道你有在經銷潛水器材, 我可沒有要擋你財路的意思, 我自己都想買CCR一陣子了, 只是有幾個點沒辦法被說服, 所以無法下手

難道想要平心靜氣的討論CCR的優缺, 竟是這麼困難?
rivegauche1979 wrote:
莫名其妙, 到底誰不...(恕刪)


OKY~OKY~
大家都是好朋友別生氣~

休閒潛水時稀釋氣體裡面裝的是空氣我的機器是兩公升,有的機器可以用到四公升
2*100=200
200/14(130%潮氣量)=14min
從30M上升到水面4+3+2=9min
就算稀釋氣體的空氣剩100bar從30米上升到水面綽綽有餘呦~
再把氣體膨脹算進去的話其實我的APD休閒潛水時不需要帶撤離氣體!

箱子的體積比雙氣瓶小很多又流線氣囊是22.5kg的所以阻力比雙氣瓶小很多

很簡單!
撤離就只是撤離
把所需要的撤離氣體算出來只要帶撤離用的就很少了~
多帶的就只是帶安心的!印象中上次算從60M滯底20MIN上來只要一隻S80 AIR跟S40 EAN50這些都是足夠單兵操作上到水面還外加了33%如果是團隊操作又可以少很多優~^_^
所以如果我的氣瓶組故障,換用潛伴的撤離氣體就好了!不用拆調節器啦!還記得嗎?
帶下去的氣瓶大部分是用不到的!

而您說的四支氣瓶滯底時間多久?
如果一開始就使用氦氣,He使用量增加了是不是又要增加減壓時間或是CNS值?
一部CCR 60M滯底20min我的滿載是23KG+15KG+8KG=46KG
四支80 15KG*4=60KG(不知滯底時間?)
重量就少摟~再說水下的氣瓶重量改變CCR如果不撤離基本上變化不大!
最好的部分是如果沒有撤離只要補充CCR上面的兩隻小氣瓶不需要大費周章地重新打所有的氣瓶!如果在偏遠的地方用增壓機會比用空壓機方便很多優~

CCR的發展從過去的MCCR到ECCR到現在的雙系統CCR電控系統越來越穩定
APD也有雙電源雙電腦甚至四電腦監控系統!這就是APD成為商業潛水機皇的原因!
這也是我無法另尋愛人的主因阿~
總之現在的CCR跟過去已經天差地遠現在加入CCR行列正是時候!
一起來玩玩看就知道!說再多都只是聽說,說真的沒什麼意義!
也不需要動火氣的~

您能確定玩OC的掛得比CC少?這點我就不能保證了!
但就我所知的OC掛的保證比CC多!這代表OC是失敗的系統還是有其他因素?
而且掛的保證是有經驗的潛水員!^_^
所以用這一點是說不通的優~

還有跟潛伴一同深潛卻使用不同的減壓程序這我就不能認同了!既使我跟OC一起下我們的減壓程序也要儘量調整成再一塊!氣瓶的切換是要與潛伴再三確認的!不是說忘了就可以忘了

有機會真的要玩玩看才能了解故中的道理~

想請問您想買CCR,是否有口袋名單?
rivegauche1979 wrote:
莫名其妙, 到底誰不...(恕刪)


rivegauche1979
"難道想要平心靜氣的討論CCR的優缺, 竟是這麼困難?"

前題是遵重別人用心的回文,就這麼簡單。
不過仔細重看以後,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只是看不懂別人的回答,所以一直重問。

誤認你不遵重別人的回文是我的疏失,這裡向你說聲抱歉!

不過還是誠心建議你多唸一點書



覺得你是看不懂別人的回答,所以一直重問的理由如下:

1.rivegauche1979
各種安全的備份措施我相信都存在, 但採用了這些措施之後是否仍能保持CCR的優勢才是我心中的問題

Leon早就有具體回你,回文如下:
"OCR平常下60 AIR*2 高氧*1 純氧*1 氦氮氧*1 這樣就五隻了光重量就要六七十公斤如果在外加撤離氣體請問要幾隻?又有多重?而60M CCR 外加的撤離氣體只要air or timx*1 EAN or O2*1共兩隻。如果下200M要帶幾隻?絕對比OCR少很多很多呦~
又管理那麼多氣瓶要考慮CNS又要考慮吸錯氣體,學會CCR以後真覺得OCR下大深度真不是人幹的!
自從有CCR後下大深度整個團隊的規模可以縮小到三四個人就可以帶走全部的機器
用OCR光氣瓶就要載幾車?還不用說充氣設備要怎麼辦?


2.rivegauche1979我已經有回覆他了, 你沒有看到?
[OC下60,看系統不同...我下過的都只要trimix*2, 50/100各一, 共四瓶....

問題一樣,Leon 早就有具體回你,回文如下:
"如果下200M要帶幾隻?絕對比OCR少很多很多呦~
又管理那麼多氣瓶要考慮CNS又要考慮吸錯氣體,學會CCR以後真覺得OCR下大深度真不是人幹的!
自從有CCR後下大深度整個團隊的規模可以縮小到三四個人就可以帶走全部的機器
用OCR光氣瓶就要載幾車?還不用說充氣設備要怎麼辦?"

身為技術潛水員,理論上你應該聽的懂Leon的回應,知道拿60 米和只要4瓶這麼短的底滯時間去比,當然顯不出 CCR 的長處。如果不懂這點的話,要怎麼回你?


再加上:
3. rivegauche1979
"這邊請問一下, 為什麼休閒的不用back-up? CCR本身的瓶子不是只有純氧嗎? 可以直接拿來做OC呼吸使用嗎?..."

重新提一次,會有這些問題的話,是很難回你的,因為這是討論CCR最基本該懂的。如果這些都不懂的話,你之前對CCR安全和操作的一大堆質疑要解釋給你懂都很困難。


所以不是不願意和你討論CCR的優缺,而是你看不懂別人的回答,一直重問,這就沒意思了

誤認你不遵重別人的回文是我的疏失,再次向你說聲抱歉!

不過還是誠心建議你多唸一點書





rivegauche1979 wrote:
請問何謂"相對應的玩...(恕刪)
邁向偉大的航道吧! ~~獨木舟/ SUP船潛~~ ~~海洋螢光生物照明~~ ~~潛水夜視鏡改裝~~ http://yulin0721.blogspot.t
leonliu wrote:
您能確定玩OC的掛得比CC少?這點我就不能保證了!
但就我所知的OC掛的保證比CC多!這代表OC是失敗的系統還是有其他因素?
而且掛的保證是有經驗的潛水員!^_^
所以用這一點是說不通的優~

還有跟潛伴一同深潛卻使用不同的減壓程序這我就不能認同了!既使我跟OC一起下我們的減壓程序也要儘量調整成再一塊!氣瓶的切換是要與潛伴再三確認的!不是說忘了就可以忘了

有機會真的要玩玩看才能了解故中的道理~
想請問您想買CCR,是否有口袋名單?
...(恕刪)


感謝您的分享

稀釋氣體上升那段好像漏算了氣壓值? 不過200L的殘氣量確實就足夠完成一個平和的休閒潛水上升與減壓,所以也是ok的

重量的部份同意您的看法,team bail-out一般是每三個人只要帶兩份徹離氣體所以也確實比OC要來得簡約,打氣也方便這一點我之前沒考慮到

掛的數量,就BSAC的統計數據而言,從1998年開始的11年間,掛掉的197人裡就有27個是用Rebreather,扣除資訊不完整或排除與rebreather無關的案例之後,其實也還佔了近10%的死亡事件數
可是使用rebreather的人,應該佔潛水人口連1%都還不到吧? 而且他們的技術與經驗應該在整個潛水人口裡應該是屬於top 5%的吧? 所以說這個比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http://www.bsac.com/page.asp?section=3780&sectionTitle=UK+Diving+Fatalities+Review
(而截至2009年底全球Rebreather累計銷售總量也才約10000多台)

當然考慮到這幾年電子技術與科技的進步,而且rebreather的訓練課程也變得更完備,發生意外的機率我相信是大幅度下降的,所以我還是沒有放棄想嘗試的念頭...

減壓程序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中國那個探洞意外會這麼規劃,不過考慮到水下環境的特殊性與buddy搭配/工作分配,或許他們會這麼規劃有他們的考量吧,洞穴潛水170米深實在離我太遙遠了,無法評論

我還沒有機會完整的摸到與比較眾多rebreather之間的差異,不過有幾個朋友用了rEvo,而GUE採用的JJ也是我注意的目標之一

再次感謝您的分享

Yulin.rock wrote:
前題是遵重別人用心的回文,就這麼簡單。
不過仔細重看以後,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只是看不懂別人的回答,所以一直重問。...(恕刪)


1.我沒有一直重問, Leon說 OC5瓶 vs CCR2瓶
我指出其實是 4瓶 vs 4瓶 (因為漏算了CCR自己就要當兩瓶計算)
很難看懂嗎? 到底是你看不懂我問的問題 還是我看不懂他的回答, 我想很明顯

2.你提到的第三點我前面已經有澄清了,你要一直繼續扣我帽子我也懶得理你

3.多念點書? 講話一定要這樣子講就是了? 再者Rebreather我確實是沒上過課沒拿過執照,不然我幹嘛在這邊請教別人? 難道這邊就只能讓人歌功頌德鼓勵大家買Rebreather? 我跟你其實是碰過面的,你有什麼技潛執照或經驗我也知道,我只是真的懶得回應這些人身攻擊的部份了

我跟Leon切磋學到不少東西,他的風度挺好,麻煩你就不要再來亂入了

Yulin.rock wrote:
rivegauche...(恕刪)



1. 的部分我看到Leon結論是深度和時間愈大,OC 和 CC 需要帶的瓶數差距愈大。
引言:
"OCR平常下60 AIR*2 高氧*1 純氧*1 氦氮氧*1 這樣就五隻了光重量就要六七十公斤如果在外加撤離氣體請問要幾隻?又有多重?而60M CCR 外加的撤離氣體只要air or timx*1 EAN or O2*1共兩隻。如果下200M要帶幾隻?絕對比OCR少很多很多呦~
又管理那麼多氣瓶要考慮CNS又要考慮吸錯氣體,學會CCR以後真覺得OCR下大深度真不是人幹的!
自從有CCR後下大深度整個團隊的規模可以縮小到三四個人就可以帶走全部的機器 用OCR光氣瓶就要載幾車?還不用說充氣設備要怎麼辦?"

你後來說"如果是說要帶到足夠的備用氣體(跟OC一樣多?),那輕量化和少帶氣瓶的好處就不存在啦! ...但採用了這些措施之後是否仍能保持CCR的優勢才是我心中的問題"

糾結點在這

不是 4瓶 vs 4瓶


2.你提到的第三點我前面已經有澄清了...

沒有要扣帽子的意思,只是做個總整理,這點很抱歉!


3.多念點書? 講話一定要這樣子講就是了?

我沒注意到建議多念點書是一種人身攻擊,以為只是就事論事,讓溝通有效。這部分我太自大了,真的很抱歉!


難道這邊就只能讓人歌功頌德鼓勵大家買Rebreather?

我沒有歌功頌德鼓勵大家買Rebreather
我的文章是說"密閉式循環水肺值不值得用是很看個人需求的"
相信你看的懂
http://yulin0721.blogspot.tw/2014/12/blog-post_17.html


一開始的時候覺得不高興是我修養不好。但是我回文都很用心,沒有亂入的意思

改天見面時再當面向你道歉

邁向偉大的航道吧! ~~獨木舟/ SUP船潛~~ ~~海洋螢光生物照明~~ ~~潛水夜視鏡改裝~~ http://yulin0721.blogspot.t

rivegauche1979 wrote:
莫名其妙, 到底誰不...(恕刪)


我實在不得不同意一下您的說法.....

辛苦了.
照片裡絕對是錯誤示範!! 命是檢回來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