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AIDA和Molchanovs系統的教練訓練官偉恩,讓我來試著幫解惑。
如果我沒有了解錯,你想問的是:為什麼下潛後,肺臟會因水壓縮小,但我們的胸腔不會因此塌陷。
首先你提到肺臟會因爲深度(水壓)而縮小,這個觀念很正確,因為肺部裡面充滿著氣體,而根據波以爾定律,氣體的體積會和壓力成反比,也就是壓力越大(深度越深),氣體的體積就會越小!
那到底為什麼胸腔看起來完全沒有任何改變呢?其實還是有的,聽我娓娓道來吧。
問題分成4個部分:
1. 氣體壓縮:上面波以爾定律有提到,”氣體“體積會因為壓力而產生變化,而胸腔內唯一有氣體的臟器就是肺臟,所以會被壓縮的只有肺臟。心臟、骨頭、肌肉和其他組織都是不可被壓縮的,在下潛的過程中是不會被壓縮的喔。
2. 胸腔的彈性:肋骨和橫隔膜在胸腔形成一個有彈性的腔室,保護著胸腔內的所有臟器。下潛時肺部內的氣體因為壓力而變小,同時有彈性的肺部也會跟著縮小,直到殘氣量/Residual Volume(約總肺容積的25%)。胸腔也是有一定的柔韌性,可以隨著肺部的起伏,改變裡面的腔室大小(胸式呼吸的時候,可以看到胸口很明顯的起伏就是胸腔大小改變最好的證明)。RV以前的體積變化,都是由肋間肌和橫隔膜的彈性去支撐的。
3. 橫隔膜柔韌性:橫隔膜的柔韌性基本上決定了RV的深度,柔韌性越好,代表著肺部能夠被壓縮的比例更大(經過訓練的Diver可以讓RV落在總肺容積的20%或更低),意味著Diver能夠達到更深的深度而不會感覺到不適。在RV之後,肺部的體積無法再繼續縮小(肋骨也不會再往裡面縮小了)我們將會感覺到越來越不好平壓,建議新手在這個位置就應該要轉身回到水面上,因為再下去很有可能造成氣壓傷/Barotrauma(俗稱擠壓傷/Squeeze)。
4. 潛水反射 - 血液轉移:當然,階的課程裡有教授一些進階的平壓技巧,讓Diver可以克服RV後無法平壓的問題。當我們在RV後繼續往深度去,這時哺乳內潛水反射的血液轉移/Blood Shift將會介入。氣體體積持續的縮小,而這些騰出來的空間,身體會讓肺泡周邊的微血管擴張,讓血液填滿這些空間,保護肺臟不受到氣壓傷害。但先決條件是,這些空腔的變化必須要是緩慢的,突然的壓差(如提氣、伸展的動作或甚至緊繃)都有極大的可能造成氣壓傷。請務必要注意!!
額外:
為什麼在水裡肚子看起來比較扁
胸腔之所以有彈性,除了肋間肌本身的柔軟度,另一部分是因為橫隔膜向上提。當橫隔膜上提的時候,同時也會拉扯到腹直肌,造成上腹部向內縮。這時看起來就像拍照很認真在吸肚子的感覺。不過在水裡通常看到是整個肚子都是平坦的,為什麼?上腹有橫隔膜幫我們PS,下腹就要靠波以爾定律來幫我們雕塑啦!腸胃道裡其實也有著不少氣體(沒錯,就是屁),當我們在下潛的時候,這些氣體也會跟著縮小,也就是為什麼在水下拍照永遠都是美美的啊!!!!!
希望這樣有幫助到你❤️
這是我做無蛙鞋下潛50m的影片,可以看到胸腔是完全不為因為深度而變形的喔。至於腹部沒有明顯的縮小,那是因為我下水前才吃了兩個大漢堡,整個處於一個很撐的狀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