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練習TI的自由式的一些心得和疑問

小弟最近練習TI的自由式,有一些心得和疑問。

以往小弟在游自由式的時候,就算體力再好,游個200公尺之後,就開始覺得上手臂緊繃然後很酸。
然後就越來越沒力氣,開始划不動了,最後只好停下來。
練習TI的時候,一開始就練習左右2邊的torpedo shape,讓身體在阻力小的情況下,可以在水中滑行,
這樣練習下來,游超過了600公尺(中間有停頓),上手臂還是不會酸,
我想差別在於以前的自由式都是強調用手推動水在前進,TI的自由式則是強調減少身體阻力。

去游泳池練習TI已經第四次了,每次都有新的發現,還有新的問題。
Q1. 後來注意到TI的demo,前面的手都很晚才往後划。
所以這次嘗試等到後面的手從後面上來,入水之後,前面的手再開始往後划。不過不確定對不對。

Q2. 換氣的時機,大家都說要換氣之前,可以用力吐氣,把嘴巴旁邊的水吹開,並且順勢吸氣。
那個用力吐氣的時機,是快要轉出水面,還沒完全出水面,還是已經完全出水面,還是都沒差?
我的感覺是快要轉出水面,還沒完全出水面這樣比較順。

謝謝指教
2014-05-05 11:0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ti 心得 疑問
Q1. 後來注意到TI的demo,前面的手都很晚才往後划。
所以這次嘗試等到後面的手從後面上來,入水之後,前面的手再開始往後划。不過不確定對不對。


回答:
分成兩個階段 剛開始階段 前面的手 稱為有耐心的手 主要功能再維持平衡(傳統游泳稱之為前交叉) 身體比較穩定

進階階段 等到身體核心穩定後 我們會把耐心的手 改為 "定錨" (傳統游泳稱為中交叉) 身體可以加速旋轉



Q2. 換氣的時機,大家都說要換氣之前,可以用力吐氣,把嘴巴旁邊的水吹開,並且順勢吸氣。
那個用力吐氣的時機,是快要轉出水面,還沒完全出水面,還是已經完全出水面,還是都沒差?
我的感覺是快要轉出水面,還沒完全出水面這樣比較順。


建議:用力吐氣是為了 作出潔淨的呼吸(就是讓換氣變成一個自然的吸氣動作) 請練習 鼻子吐氣 剛快吐光時 用力吐一下 同時將嘴巴打開 氣就會直接進來了(就不用主動吸氣了 直接變成被動) 所以換氣階段 專注在於吐氣而不是吸氣 PS: 這不容易 不屬於初階學習者學習

其實換氣大家的習慣不同 所以換氣還是看大家練習的方式 剛換不同方式 都會不習慣

原來眉角在這裡,我搞錯重點了。
謝謝指點。
平常練習自由式的時候,沒有特別注意利用髖關節發力幫助下半身迴轉,維持平衡的動作。
今天早上練習自由式的時候,突然注意到再進行2拍打水的時候,有一邊會有用髖關節帶動的感覺,
另外一邊則沒有這種感覺,所以身體沒有轉到該有的平衡位置,後來在打水的時候就刻意去注意,
用髖關節去帶動打水,這時候身體很容易的就轉到定位,反而沒有用腳踢水的感覺。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