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舊雨新知蒞臨指導,街坊鄰居批評指教。感謝。
http://youtu.be/62z4hp1wPj8 (有熱心大大會作連接的,麻煩幫一下)
想說,下週要跟小女去龜山島海泳,先讓她熟悉公開水域,以免屆時緊張。
今晨天氣挺好,大約二十七八度,不巧青潭堰在洩洪,水溫較低,約莫二十度。
只好再回家拿防寒衣,否則在水裡待不久。
01 大概一個月沒上過防寒衣,我不懂為什麼腳會那麼高,我一向是下半身下沈型。
02 為了拍片,節奏有刻意放慢。但其他泳姿就非故意的了,咳咳。
03 水流很強,才游開沒幾米,明明是朝十二點鐘方向游,一下便被轉向兩三點方向。
所以小弟不時要抬頭看下,以免去撞消波塊。
04 河海真的與泳池是兩個世界。有三項賽事需要的朋友儘量多適應。
謝謝收看 :-)
qniqlai wrote:
好溫馨的週末家庭日!...(恕刪)
我想我並不是刻意併腳的, 只是要保持非打水腳不動而已。
不知是否水流強,亦或在河裡下意識緊張而想使勁 ?
我已經好一陣子不會像今天這樣地打水了, 都是像竹內式,抽點一下而已。
而非如今天,先抬腳,再往下打的動作, 因為這樣游,節拍很難上得去。
a86121310a wrote:
結果一換到浮力較大的開放水域
反而變成"太用力"...(恕刪)
請教一下阿基米德應該沒有在浮力的公式裡面加進泳池跟開放水域的參數?那為什麼開放水域的浮力會變比較大呢?如果說是水深會影響浮力,好像浮力公式裡面也沒有水深的參數吧?浮力的大小只跟被身體取代的水重量有關不是嗎?
我聽很多人說過深水池的浮力會變大,但是根據小弟不才粗淺的物理知識得知,浮力跟水深一點關係也沒有。比較可能的是「游泳造成的水流在淺的池子會比較快被池底反彈,打回泳者身上造成拖力」,才讓泳者有浮力變小的錯覺。不過小弟並非流體力學專門,還請高手指教。
另外好像打水的腳應該是在下方那隻腳,也就是準備出水的那隻手對角線的那隻腳打水,才有轉動身體的支點?請高手再確認一下。
Apple=王道
機器人=抄襲
窗戶=死定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