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自由式泳姿請益


s7410henry wrote:
看你的姿勢有兩個缺點,一是左右手動作有點不一致,二是手的推進力不足
我個人認為自由式為手七成腳三成,所以手很重要,你可能是手指沒併攏?
滑水要有力滑到底,收手可放鬆輕擺
另外你的手姿勢已算不錯,可以改由三次一換氣的方式


嗯,我知道兩手動作不一致,這也是我想學三次一換氣的原因,希望兩邊的動作儘量能協調些。

手指有併攏,應該是我推水的方式有誤,我會再揣摩看看,謝謝您~

gjioajl wrote:
樓主加油。
51.5的下水梯次和選手編號已經公佈了,快去看妳的位置在那裏。


謝謝你。

不過LAVA現在公佈的好像台南馬沙溝的資訊,我是參加活水湖,應該會在賽前一個月左右公佈,還是很謝謝你~

cuteyu wrote:
長泳要省力輕鬆請改成三拍一換或四拍一換.
把打水的頻率降低, 所需的耗氧量會大幅下降, 自然可以比較多拍才換氣一次...(恕刪)


三拍一換我近期都會試著練習,謝謝你的建議~

Luke33 wrote:
所以有經驗的人都知道時間要乘上1.1, 還有成1.2, 1.3的咧...(恕刪)


對耶,我知道這個數據,那看來要游得更快了...
LatteCafe wrote:
嗯,這點我有心理準備,所以我會選在有泳隊練習時去游,
而且選最靠近他們的水道(泳隊大約會封四個水道訓練),
當他們全體下水開始訓練時,整個水面會晃動的很大,
我一直有在適應這種水波的晃動。

至於被人壓過去、打到泳鏡歪掉、拳打腳踢...等,
都有聽一些參加過三鐵的前輩說過,只希望到時別太慘烈就好...

蛙式...因為手腳不協調,我一直學不會,暫時先不考慮學,
目前會先以把自由式學好為主。


突然想到還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開放水域的浪與室內的水波還是有差別,最好找機會到開放水域去熟悉一下,
2.開放水域的水質不同於游泳池,往往看不到水中的東西,會造成些許心理壓力,
3.開放水域通常都踩不到底,要多練踩水,練習時也要避免踢池壁的動作(提前約一公尺就轉身),
4.比賽時不像在泳池有水道線,最好固定一段時間向前抬頭確認方向,
5.現在開始練蛙式已經有點太慢,把自由式練好,目標先放在比賽時能順利到達終點!

加油!
My Interior Knowledge is Extraordinaire
前伸划水,如果沒有常訓練的話,手臂很容易就酸了, 利用後背肌在 手臂出水時快速划水,會比較適合妳!
如果妳有心長期玩三鐵,建議妳改變目前用「手推水與腳打水」產生前進動力的方式(思維),因為此種推進方式有「效益不彰」的問題:
⑴ 先看「手推水」的部份:
跟全身比起來,手掌面積就這麼丁點兒大,為了產生夠大的「向後水流」來推動身體前進,我們會本能地「不斷地」「用力地」推水,深怕稍一怠慢,水流就減弱或中斷,因而造成手部的動作無法放慢下來、推完水後的那隻手也不敢停留在大腿側,趁身體滑行時,休息一會兒,於是乎,就算肌耐力再好,妳還是會很快就手酸了(影片中的妳,手划33下前進21米,也就是說,在肌耐力都沒有減弱情況下,妳必須推水2357次,才能游完1500米,妳說這效益是不是很不好?這怎能不累呢?)
⑵ 再來看腳打水的部分:
比起「手推水」,「腳打水」的效益就更差了~
同樣的,腳的面積跟全身相比,也一樣不大,再加上一般人腳踝的柔軟度不夠,腳踢水時所產生的水流,絕大部分都直接往池底衝,只剩少部分會往後流…為了產生像樣的(有感的)推進力(亦即向後的水流),我們一定得比手「更頻繁」「更用力」地做動作才行~但很不幸的,腳和腿因為離心臟最遠,「更用力」且「更高頻率」的打水,只會徒增心跳數而讓妳很快就氣喘吁吁了…以妳的例子來看,假設腳打水的頻率是手推水的3倍,那1500米游下來,妳總共要踢水7071下,妳說這怎會不累?其效益是不是比手推水還更差?接下來的跑步跟自行車還剩多少力氣可用呢?

好,明白了「手推水」「腳打水」是效益不佳的推進方式後,我們就要改變產生「前進動力」的方式,而依妳的狀況,由於妳10月就要參加活水湖的標鐵賽,因此「短期內」妳能改變或改善的地方如下:
⑴ 用「手入水」的動作來產生前進動力…
每當妳後面那隻手往前做完「移臂」動作時,(亦即,手來到頭頂的右前方或左前方、手指「尖」剛入水時)把專注點放在接下來的動作上… 將開始要入水的手,往同側肩膀的正前方,且距離水面下約30公分的位置(想像那裡有一個靶)直直地刺過去,直接正中靶心!!!
注意~刺的意思不是要妳的手去用力,而是要妳透過轉動軀幹的方式,依序啟動下列連鎖動作:
軀幹帶動肩膀轉動
—>肩膀把大臂往靶心的方向推
—>大臂把小臂往靶心的方向推
—>小臂把手往靶心的方向推
—>最後手才刺中靶心…
如果軀幹能轉得越快,手就會以更快的速度刺中靶心,而這個「手入水後快速刺中靶心」的過程就會產生一股「將身體往前拉」的動力了,由於這個過程是用身體最大塊的肌肉群「核心肌群」來發動的,所以它並不會用到很大的力量,而且學會用這種方式產生前進動力後,「手推水」和「腳打水」就變成是協助「核心肌群」產生動力的輔助角色(他們的作用就變成幫忙平衡而不是第一線產生動力),這樣一來,手和腳就可以放慢、放輕的做動作,而比較不容易「手酸」「腿軟」和「氣喘吁吁」了
⑵ 手入水的過程中,另外一隻手要幹嘛?有兩件動作要做:
① 如前述,軀幹轉動後,它會利用手臂當媒介而把入水的手刺向靶心,同期間,軀幹的轉動還會把另外一隻手拉回,因此那隻手只要「借力使力」「趁機、順便、輕輕地」做個抱水、推水的動作就可以很省力的把手推回到大腿側
② 移臂的過程中,另外一隻手(水中的那隻)一定要沈住氣,繼續停留在先前刺中靶心的位置,不要有任何動作, 直到水面上的那隻手完成移臂、軀幹開始轉動啟動入水動作時,它才能順勢做抱水、推水的動作。
⑶ 頭的部份:不要向前抬頭、造成視線看到前方的池底,稍微收回下巴,讓視線看著正下方的池底,這樣可以讓下半身浮起來,降低前進時的水阻
⑷ 軀幹:軀幹要左右側轉相同的角度(45度~60度),妳換氣的那邊(左邊)轉了將近50度,沒換氣的那邊(右邊)則只轉20度不到,這樣會造成右手無法「高肘移臂」,兩手動作不一致
⑸ 腿:為了協助「核心肌群」轉動軀幹,腳打水的動作要試著放輕、放慢…妳可以試試看,當妳很用力、且快速地打水時,核心會不會跟著出很多力來保持身體在水中的平衡?進而造成核心也跟著僵硬起來,然後使得軀幹無法靈活地轉動,這樣就產生不出強而有力的前進動力了

以上是短期內,妳可以改善調整的地方,至於長期而言,還有不少需要大改之處,如果,妳有興趣想知道,再跟我說一聲嘍~
樓上的大大是選手或教練嗎? 說明真的太淺顯易懂了 !!

我這兩三月來幾乎每天游1000~2000才好不容易抓到一點感覺,
心得就跟樓上的說明很接近, 如果早三個月看到這篇就好了,
有心練好游泳的一定要好好體會一下
謝謝指教,我本來是IC設計業,因興趣關係與對游泳的熱愛,目前正在轉行、兼任游泳教練中

在游泳教學方面,我有紅十字會水上救生教練的教練證,
目前則是魚式游泳(Total Immersion)公司的體驗導師 & 一級教練(實習中...)

有任何關於游泳的問題,都歡迎提出來一起討論,我還蠻喜歡幫人解決游泳問題的~~

duweijen wrote:
以上是短期內,妳可以改善調整的地方,至於長期而言,還有不少需要大改之處,如果,妳有興趣想知道,再跟我說一聲嘍~


那個... 這位大大要不要就直接把長期要改善處也直接寫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呢?

我想應該也不少人需要這些資料吧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