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自由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oSXkJ1LSk
TI蛙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xvyrX3FRk&index=4&list=PLhK16Ti5aiqentKuMbv9v9OvaevBVoU87
TYH900 wrote:
用力夾水一次大概可以...(恕刪)
台灣體育圈之落後,不是今天的事…
台灣游泳教育訓練一直沒有長遠的進步,也不是今天的事。
台灣里約奧運代表選手李炫諺說過:台灣游泳落後日本三十五年
別人都上太空了,台灣還在拜天公。
引用 J大之引言,純粹是 J大有提到台灣教練之情形,如有得罪請見諒。
開版樓主發問的是初學/自學者蛙腳夾水沒動力,而回文已經進步到比賽選手該作怎樣的訓練…
我是覺得有點離題了啦。
大家都熱愛游泳是好事,但真的不是每個去游泳池都是在比快的。
尤其是網路論壇,40、50、60歲的泳友一大堆。
效法高級選手是好事,但老人家或不分生熟就推奧運/亞運/全運選手的境界,那是運動還是折磨?
比起高級選手的波浪蛙,TI魚式或慢游緩游比較能解決開版樓主的問題。
johanhsu wrote:
如果問游泳隊選手或是曾是選手的教練
什是 "魚式"...
他們也許不知道...
但是他們一定都會,
因為這只是他們訓練時的緩游(慢游)而已!!
PS: 我真的曾問過好幾個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