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水性狀態不同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 先學蛙式會比較好
1.腿太沉造成下半身無法順利漂浮 (因為現在很多人學游泳是為了比三鐵或是本來就有跑步跟騎腳車的習慣 所以肌肉非常緊繃 下半身因為 腿 無法順利漂浮) 所以才會蛙式 讓動力在腿部 過去傳統自由式 大部分在動力在手
2.怕水者 學習游泳並非每個人水性水感很好 怕水的很怕呼吸 吸不到氣 所以用蛙式換氣比較容易延長期換氣時間
3.很多人想要參加三鐵可是自由式的訓練養成太久 而且不會自救 所以需要蛙式踩水 避免以下狀況 蛙鏡被踢跳拉 或用蛙式休息 或是可以跟自由式做交替運用 因為現在大多都是在公開水域比賽 所以會蛙式對很多人而已比較有安全感 比較沒有換氣失敗或是喝水的疑慮
過去的游泳比較像是短程競速 然後不斷的訓練體力 肌力跟耐力 最後當然是"意志力"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學習游泳不在只是會游25 50公尺 而是想要 完成中長距離 年紀也都越來越長
不是說過去的訓練不好 而是學習本來就是可以交替 "游泳不是只有一條路才能到達目標" 所以因人而異 會游泳或是會教游泳的 基本上水性都很好 在游泳學習的歷程有很多的經驗 但是大多數的人都還在迷思 學習時間的長短 "會游泳跟游的好 那是兩回事"
成人的學習跟小孩的游泳學習也不同
成人學習用腦袋記憶學習 先了解原理在學習會比較輕鬆愉快
如果做了100次 結果只有10次是成功的 身體只會記憶住失敗的90次 所以如果每次都做正確慢慢的累績 而不要有做越多次 效果越好的迷思
去年年底,自己游蛙式,腳沒問題。
今年初,因單車、與練跑馬拉松,有髂脛束症候群,膝蓋外側會痛,經復建,好了一點點,沒全好。
昨天,去參加游泳團體班,自己先游了幾趟蛙式,感覺到膝蓋外側會痛,與單車、路跑一樣。
請教,這是何因 ?
蛙式也會讓膝蓋舊傷產生影響 ?
FISHLIKEaska wrote:
為何先學蛙式 以下經驗分享
每個人水性狀態不同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 先學蛙式會比較好
1.腿太沉造成下半身無法順利漂浮 (因為現在很多人學游泳是為了比三鐵或是本來就有跑步跟騎腳車的習慣 所以肌肉非常緊繃 下半身因為 腿 無法順利漂浮) 所以才會蛙式 讓動力在腿部 過去傳統自由式 大部分在動力在手
2.怕水者 學習游泳並非每個人水性水感很好 怕水的很怕呼吸 吸不到氣 所以用蛙式換氣比較容易延長期換氣時間
3.很多人想要參加三鐵可是自由式的訓練養成太久 而且不會自救 所以需要蛙式踩水 避免以下狀況 蛙鏡被踢跳拉 或用蛙式休息 或是可以跟自由式做交替運用 因為現在大多都是在公開水域比賽 所以會蛙式對很多人而已比較有安全感 比較沒有換氣失敗或是喝水的疑慮
過去的游泳比較像是短程競速 然後不斷的訓練體力 肌力跟耐力 最後當然是"意志力"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學習游泳不在只是會游25 50公尺 而是想要 完成中長距離 年紀也都越來越長
不是說過去的訓練不好 而是學習本來就是可以交替 "游泳不是只有一條路才能到達目標" 所以因人而異 會游泳或是會教游泳的 基本上水性都很好 在游泳學習的歷程有很多的經驗 但是大多數的人都還在迷思 學習時間的長短 "會游泳跟游的好 那是兩回事"
成人的學習跟小孩的游泳學習也不同
成人學習用腦袋記憶學習 先了解原理在學習會比較輕鬆愉快
如果做了100次 結果只有10次是成功的 身體只會記憶住失敗的90次 所以如果每次都做正確慢慢的累績 而不要有做越多次 效果越好的迷思
因為傳統蛙式的動力來自於腿的部分 所以只要你踢太用力 或是 角度不對都會 傷到膝蓋 所以這另外一種蛙式是靠身體重心移動 來滑行前進 可以參考一下
FISHLIKEaska wrote:
為何先學蛙式 以下經驗分享
每個人水性狀態不同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 先學蛙式會比較好
1.腿太沉造成下半身無法順利漂浮 (因為現在很多人學游泳是為了比三鐵或是本來就有跑步跟騎腳車的習慣 所以肌肉非常緊繃 下半身因為 腿 無法順利漂浮) 所以才會蛙式 讓動力在腿部 過去傳統自由式 大部分在動力在手
嗯~有道理。
教練有說,游泳要放輕鬆。
我還在摸索中....汗

請教FISHLIKEaska 前輩
(1)游泳時,特別會想尿尿,都要「多次」上岸去上廁所 ( 上完廁所要到沖水區沖身體 )。
前一小時,若喝咖啡、茶,利尿的情況更嚴重。
這樣的話,是否代表著,無論是比賽、練習,最好不要喝咖啡 ?
因為我在想,雖然游泳不會流汗,但是應該需要身體肌肉水分,如果一直利尿,又沒喝水,是否會有脫水危機 ?
(2)游完泳之後,特別餓。( 一小時 )
但是跑步、騎單車、打球卻沒那麼餓。 ( 一小時 )
這是何因?
是因為游泳會「消耗超大熱能( 熱量 )」嗎 ?
謝謝。
2.
FISHLIKEaska wrote:
過去的游泳比較像是短程競速 然後不斷的訓練體力 肌力跟耐力 最後當然是"意志力"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學習游泳不在只是會游25 50公尺 而是想要 完成中長距離 年紀也都越來越長
認同。
2008的北京奧運、2012年的倫敦奧運,多了一項10公里長泳。
倫敦奧運的長泳,我有印象,當時家中剛裝MOD,奧運期間都有英文的轉播,10KM的長泳,在英國的河中進行,還有水上補給平台,平台上的工作人員拿長長的竿子,竿子上吊著水壺( 運動飲料 ?),游過去的選手就行進間接水壺,喝完丟出( 當然會有志工回收 )。這等於是游泳界的馬拉松。
3.
FISHLIKEaska wrote:
成人的學習跟小孩的游泳學習也不同
成人學習用腦袋記憶學習 先了解原理在學習會比較輕鬆愉快
如果做了100次 結果只有10次是成功的 身體只會記憶住失敗的90次 所以如果每次都做正確慢慢的累績 而不要有做越多次 效果越好的迷思
【身體容易記憶住失敗的90次】,因此【 每次都做正確慢慢的累績 】,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但小弟謹記了。
沒錯,每次練習,往往都是失敗( 姿勢走掉、錯誤 )的次數多, 成功少。
而且,成功的經驗「不容易習得」。
難怪,國中生的「習得無助感」應該就是學很多次都不會,最後放棄了。
4.
jiawei1227 wrote:
PS.並不是想拿去殺價之類的~只是想了解行情~看看自己荷包是否足夠
【麵包超人】 wrote:
因為上周我請單車店店家幫我問看看有沒有會游泳的,老闆問「為何要請我找游泳之人?」
如果有明星級( 演員、名人 )的教練來教,8000元也值得( 萌

剛剛看到【 明星運動室-小小瑜比基尼游泳 】,出處http://www.youtube.com/watch?v=jR4bGq_6yc0,才知道,原來看似柔弱白皙的明星、演員,也是「運動健將」。 小小瑜在出道當演員之前,令人想不到的,她也是游泳教練,她的爸爸是資深教練,小小瑜曾在學生時代拿過國內大專游泳比賽的金牌(七面金牌、一面銀牌)。
另外,最近馬拉松風氣盛行,有一位48歲照相館老闆(攝影師)也在中年開始練跑馬拉松。上一次我詢問鐵人資訊的單車店老闆表示「馬拉松風氣盛行,明星們都在跑,但不要小看明星,感覺他們白白淨淨的跑不遠,事實上他們都是常跑健身房的練家子」。
剛才看了【 明星運動室-小小瑜比基尼游泳 】,更有體會,明星雖然都很忙,忙著拍戲,但平常都有練,加上學生時代的訓練,武功也是非常高強的。
5.
cola96684 wrote:
日本漫畫"One Piece"海賊王(現名航海王)出現的一種果實
漫畫中設定吃下惡魔果實的人可以獲得相對應的特殊能力
但缺點是吃下惡魔果實的人會被大海詛咒變成"旱鴨子"
碰到水會全身無力無法動彈
主人翁(魯夫)...小時候誤吃了橡膠果實
變成身體如橡膠般柔軟且可自由伸長的橡膠人
這部漫畫已經連載了10多年...
銷售記錄已經破了七龍珠
大哥沒聽過嗎?
學生時代迷過聖鬥士星矢、亂馬二分之一、幽遊白書、好球雙物語、羅德斯島戰記、魁男塾...
後來航海王出刊時,剛好迷別的東西(忘記),就沒多了解。
最近又被「獵人」迷住,奇枒、小傑的友誼令人羨慕。
日本的卡通都是走「友誼」路線,台灣的八點檔通常是「家庭、婚姻、鬥爭」路線。
航海王也是友誼路線,這跟日本人的民族性有關吧 ?
回到游泳主題,日本四周環海、環山,除了單車、游泳也是日人的專長。
我發現...台灣四周環海,但周邊會游泳的朋友,似乎少之又少,想找人談論游泳心得,也沒有人可聊。
而在台灣,單車有好多人從事,隨便都可以聊到單車經。
然後呀,游泳池的常客都是中老年人居多,很少年輕人要游泳。
我到游泳池學團體課,像我這樣壯年的人,在團體泳班,變成是「最幼齒」的。
6.
TYH900 wrote:
1.當然,開放式的水域,要注意到的地方與游法有些差異,比如說抬頭捷,還有克服基本的恐懼感,抽筋水中自解,踩水等,還有被降龍十八掌,與佛山無影腳踢中時,該怎麼辦?
這次觀摩了鐵人三項,發現游泳被關門的,不在少數,大約有三成的選手在游泳這關卡關。
有一些是偏離航道,繞太遠,直接上岸,沒有通過晶片地毯。
有些是時間超過。
還有,在游泳池上岸時,身體不是都會很重拖嗎 ?
海泳也是,第一圈上岸,看他們都很累的感覺,這是「上岸時身體很重」。
然後呢,第二圈游完,還要跑700M的路( 沙灘 + 鋪紅毯的通道 ),才能到轉換區,既然「上岸時身體很重」,那還要爭取時間跑步進轉換區,腳的力量要夠,不然會軟腳。
7.
郭紹南 wrote:
請問板橋還有哪可以報名學游泳
之前在我家附近的重慶國小報了都無消無息 可能團體班沒人
承第2點。
台灣游泳風氣不盛,除了國小、國中、高中的體育課會接觸到游泳,成年之後大概就不碰游泳這領域,所以團體班是要看運氣了,運氣好就能團報團體班。
還有一點,台灣傳統的觀念,家長、老一輩都不太希望小孩子碰游泳這一塊,可能是怕小孩子會游泳之後就是玩水,玩水就增加溺水的機會,因此禁止小朋友學游泳。
早期明鄭、清朝時代,由泉州、樟州、粵東移民到台灣的先民,應該都是或多或少要學會游泳,不然渡過黑水溝(台海)也滿危險的。
8.
承上一點。
我參加這個團體班,泳池業者只收10張門票錢,教練是「小鎮的晨泳會教練」義務指導。
既然,台灣游泳風氣不盛,需要「有志之士推動」。
那我想,「小鎮的晨泳會教練」義務指導,應該是推廣性質,「小鎮的晨泳會教練」平時有工作,他們不靠教泳維生,所以義務教學。
而業者的好處呢? 就是大家都學會游泳之後,就會常常來這裡游泳,業者生意也有收益。
那身為游泳者的收穫呢?
就是有機會能報名「2014日月潭萬人泳渡」了。
進一步...鐵人三項。
不過,01前輩有說,初三鐵人,應以安全一點的活水湖,來做初三鐵的出征。
jiawei1227 wrote:
請問 10堂課 80...(恕刪)
FISHLIKEaska wrote:
成人的學習跟小孩的游泳學習也不同
成人學習用腦袋記憶學習 先了解原理在學習會比較輕鬆愉快
如果做了100次 結果只有10次是成功的 身體只會記憶住失敗的90次 所以如果每次都做正確慢慢的累績 而不要有做越多次 效果越好的迷思
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在「讀書階段」參加社團( 游泳、其他項目 )或利用「讀書階段」學會技能( 游泳、其他項目 )是最好的。
其一是「就學階段」,學校資源較便宜( 本校學生游泳或借體育器材 ),老師也能請教,而一但「出社會」之後,那費用就提高了。
其二是,如FISHLIKEaska前輩說的,出社會之後,成人的學習力降低,要學東西很困難。
因此,我認為培養下一代,除了課業、也要讓小朋友在讀書時期盡量學東西,不要等出社會後才學。
剛剛在奇摩知識家,找到這一篇【 以社會學觀點討論游泳? 】,回答者的觀點滿發人省思。
出處「知識+ 首頁> 社會人文> 社會學」
文獻來源;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10300074
回答者: ☆▲~鮪魚一隻~▽★ ( 研究生 1 級 ) wrote:
擅長領域: 游泳 | 保養維修
回答時間: 2007-01-05 21:12:35
但相反的,台灣居大多數的青少年都討厭游泳,我曾在奇摩知識回答過許多學生未了逃避游泳課,又怕體育課被當掉的困擾,所以現在統計,全台灣會游泳的青少年,還無法突破40%。
好的環境對游泳選手來講當然是有益的,但對社會層面來講並無太大影響力,若社會風氣要提升,教育部就得打好游泳教學制度的基礎,這是以整體論。
問題一
(1)游泳時,特別會想尿尿,都要「多次」上岸去上廁所 ( 上完廁所要到沖水區沖身體 )。
前一小時,若喝咖啡、茶,利尿的情況更嚴重。
回答一
咖啡與茶都是利尿的 所以那是正常的 所以當然喝水就行了
問題二
(2)游完泳之後,特別餓。( 一小時 )
但是跑步、騎單車、打球卻沒那麼餓。 ( 一小時 )
回答二
因為在水中溫度比你的身體溫度低 所以你的身體必須持續熱能 所以游泳才會完才會很飢餓
問題三
但相反的,台灣居大多數的青少年都討厭游泳,我曾在奇摩知識回答過許多學生未了逃避游泳課,又怕體育課被當掉的困擾,所以現在統計,全台灣會游泳的青少年,還無法突破40%。
好的環境對游泳選手來講當然是有益的,但對社會層面來講並無太大影響力,若社會風氣要提升,教育部就得打好游泳教學制度的基礎,這是以整體論。
回答三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因為學校團體班(15~30人) 班級管理就會比較嚴肅 因為怕危險 相對而言 課程編排上就會比較乏味 然後能排出6~8週的學校 還算能有一點進度 有些才排3 4週 玩水課程 怎麼會有進度
再來台灣只偏向技術 因為要測驗 游完25~100就算是會游泳了 但是他們到踩不到水的地方 能安全回來嗎?
再來台灣的游泳技術上跟教學上 真的有新的突破嗎? 台灣還是習慣填鴨式的教學 忽略了自我思考能力的培養 游泳也是
學習是需要培養熱情 進而引發他們的學習力 你們說是嗎?
最近我PO了自己學習的影片給大家參考 "學習成為自己的教練 才能持續進步"
Prophet Dragon wrote:
先學自由式. 暫時忘掉什麼蛙式. 聽說(我也同意這看法)這樣以後進步空間比較大.
教練也能會說先學蛙式比較好.因為比較好學(他也比較好教吧...). 這點千萬不要妥協.
懶的想名稱 wrote:
我之前去學游泳 本來想學自由式 教練也是叫我先學蛙式 不知道為啥?
後來蛙式學完 已經7堂了 我看這樣不行 就主動叫教練趕快教我自由式
教練就很不情願隨便教了我一下 就讓我自己去練了
結果我自由式學超快 根本就是我自己練出來的
所以我也覺得應該從自由式入門才對 蛙式困難多了 游得又慢
Prophet Dragon、懶的想名稱 兩位前輩說的似乎沒錯,我也覺得自由式學的快,
但奇怪的是,教練都不要教,主動求問,碰了軟釘子。
我自己游了一次,感覺好像比較好入手,換氣、腳踢水比較不熟。
手划水,這一點,還滿好的,教練表示我的\手划水算是標準。
有一位大嬸(當阿麼了)也要學一下自由式,但她的手沒力,划不動。
而我可以,我覺得男生的手比較有力量,自由式比較好入手。
FISHLIKEaska wrote:
呵呵 很用心在打
...(恕刪)
終於,在今天的第十堂課,學會自由式。
嚴格說,不是算是真正學會,是剛開始會「 換氣+ 划水+ 踢水」,但動作不是標準完美,算是已經「走出一大步」,接下來是要頻繁的自我練習,把今天抓懂的自由式,再緊緊地抓住它的「感覺」,不要放掉,以免從頭來過。
從頭來過就太累了,沒完沒了。
12位學員,僅有我跨出自由式這一步,其他學員,僅有一人( 32歲、女生 )已經學會蛙式,其他10人尚未學會。
原因之一,其他10人皆40歲以上~67歲人士,學習能力不如年輕人。
所以,我覺得「鐵人三項」之三項,乃「游泳」需要【趁年輕】學。
其他像是音樂、繪畫、語言...也要趁年輕學。
至於...單車、慢跑、知識、理論、思想、哲理...這些都是可以在中年學習。
【補充】
我問過5位教練( 早泳會資深泳將 ),沒有一位是有「單車、慢跑」興趣的。
所以,我覺得【鐵人三項】的選手,真的是不簡單,要兼備「S、B、R」,練習「花的時間、精神」一定比其他人還多很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