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魚式教學疑問

說真的,自個要犯蠢,也怨不得人。
想說,ti dvd 十堂課,會把 2 beats kick放在最後,應該表示打水沒那麼重要吧,我是這樣想。
所以,在自覺沒游得很滿意之前,我也沒打算去觀看 lesson 10.
今天,在網上仔細讀了幾次,傍晚,終於把dvd看了。
晚上肯定來實戰了。

雖然,這陣子游來算是輕鬆,但有時還是不免會忍不住用手去划。當然,幾乎必定的回報是肩背的疲憊,
與左臂的刮痧痕。這週,常穿著 skins 上衣睡覺。

照著dvd的指示去練,先左右 skating刻意打水,再來就水下/水上換手打水。大概30分鐘後,就邊 skating邊游了。
乖乖,划手臂幾乎是被帶著走,一打水,異側手就很自然,很容易地往前推。平常練全泳還兩划同邊換氣。
今晚,幾乎可以四,五個划手才換氣,真的一點都不累。泳速當然略有提升,不過我並不在意,先把姿勢弄對
就行了。說真的,之前聽說魚式游完千五米不累不喘(哦,當然是有一定的速度啦,不然邊游邊漂算哪招啊。)
還半信半疑,今晚,真的信了,因為,我也作到了。當然,熟練度還待加強。
惟一的小小缺憾是,韻律呼吸的 tempo又跑了,不過,小問題啦。
今晚,在這打字,也沒酸疼,頭也不昏(常游到缺氧那種昏),真的很甘心

問我怎麼練? 照著dvd囉。
練不會, 你還是可以買一條會浮的泳褲犒賞你自己,
然後去找 TI 教練, 呵呵

P.s. 年後,有機會拍dv上來。當然,在運動中心泳池,歡迎觀賞

archchu wrote:
的確我是同手同腳了~
這錯誤習慣我看有的搞了...(恕刪)


二拍打水跟跑步或走路是一樣的,手往後擺,腳往前抬;換成游泳就變成右腳往下踢,右手往後划。不妨用狗爬式練習一下,划手的那邊打水,就是 Fishlikeeaska 教練的方法 2。
herman156 wrote:
說真的,自個要犯蠢,...(恕刪
想說,ti dvd 十堂課,會把 2 beats kick放在最後,應該表示打水沒那麼重要吧,我是這樣想。
)


要不要直接從剪刀式打水跳成 Shinji-style 打水。
剪刀式打水,打水如同踢足球,腳先後擺再前踢。
Shinji-style 則是只做一半,彎 (鬆)膝蓋,踢 (snap),乾淨俐落,漂亮多了。

打水可以幫助軀幹轉動,軀幹一轉,手就跟著划過來了,小弟以為這跟打高爾夫球或其他揮棒揮拍的原理差不多,以下用高爾夫球為例:
上桿,重心在右邊,左腳彎曲 (準備打水),此時就是游泳的左邊在下,右邊在上。
下桿,重心往左腳移,膝蓋打直 (下踢打水),軀幹就會往左邊轉了。游泳則是軀幹旋轉成左邊在上右邊在下。

你可以這樣試試:
作 DVD 第二課的「頭在前身體旋轉」(Laser lead rotation),軀幹旋轉時如魚雷,雙手在身側,但不要像 DVD 那樣一直打水,而是當右邊在下時,就打一下右腳,此時軀幹就會旋轉成左邊在下,再打左腳,軀幹又轉成右邊在下。這是也是學 Shinji-style 2BK 的 drill 之一,提供你參考。
左邊的身體
左手跟左腳成一直線向箭一樣的往前進的方向延伸,人體中心軸線左傾45度以獲得最小水阻力(Terry在書上是在彈簧床上示範的)
右手右腳為前進的動力,想成蛙式夾水的觀念
當右腳往下踢時左腳保持不動, 幾乎初學者在右腳踢完左腳都會跟著小踢一下
一拍的動作就不乾淨了,增加了水阻力
看Level 1的水下影片這個問題都會很明顯

魚式一級教練 吳燿宇 兩拍打水示範 腿部動作示範 (注意軸心腳是保持不動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BXFGFx-37w
runomic wrote:
二拍打水跟跑步或走路是一樣的,手往後擺,腳往前抬;換成游泳就變成右腳往下踢,右手往後划。不妨用狗爬式練習一下,划手的那邊打水,就是 Fishlikeeaska 教練的方法 2
二拍並無夾水動作 (@@") 只有單純的單隻腳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BXFGFx-37w
請參考一下 吳教練的水下動作!!!
我說的是一手一腳, 不是兩腳
我沒有比較好的形容詞,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
FISHLIKEaska wrote:
二拍並無夾水動作 (...(恕刪)
當初當學TI也是想了很久 難度其實頗高 作出來不難 難的是作得乾淨
而且要一直放鬆腿部力量才能作得好 所以其實 最困難的點在放鬆

runomic wrote:
要不要直接從剪刀式打...(恕刪)

是的,大大舉的例子,令人有啟發.
早年的 golf shoes,鞋底是鈍錐形的釘鞋,不像現在是一個個圓盤形的塑膠.
教練要我右腳(還是左腳? 忘了.)踩在塑膠菜籃內,如果沒 weight shift,
失去重心,就人仰馬翻,這招還挺有效的.
竹內的下背跟臀,使用的時機跟力量非常靈巧
才能造就極小幅度的KICK
別忘了竹內是"有底"的,並非只有學TI
如果以武術來說,竹內已是"寸勁"的境界
個人倒是覺得,竹內對於"力矩"之造詣非常深厚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