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游泳500公尺相當於跑步幾公尺?

jimmyann wrote:
其實有在traing...(恕刪)


游泳會無感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真的是游太慢了,游泳跟跑步,騎車等等運動比較起來,真的需要比較多的技巧,而且游泳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更多的人是很怕水。
原則上,我是挺認同Google的說法,同樣效果游泳和跑步是1:4
舉個例子來說,100M短跑,人類目前的速度大約不到10秒算10秒吧,50米長池的自由泳,人類的速度最快大約是21秒(21.08),算21秒吧,比較起來就是1:4
400米短跑的紀錄是43.18, 100米自由泳的紀錄是46.91,也約略是4:1
1500米中長距離紀錄是3分26秒00,400米自由泳是3:40.07(跑步沒有1600米),也約略是4:1
5000米中長距離紀錄是12分37秒35,1500米自由泳是14:34.14(跑步沒有6000米),也約略是4:1

從這些例子來看,跑步:游泳(自游泳)大約真的是4:1喔。
至於游泳的TSS(training stress)也才個位數,我認為應該是慢慢游的關係吧,或許Jimmy大您可以試著把3100米自由泳的時間從1hr:10min,縮短成1hr,或是1500米自由泳,控制在15min中以內搞定,再量測一下TSS的數值看看,我不負責任的猜測,應該會提高不少。
不過小弟我十份認同Prophet Drago的見解=>你真要計較, 主要還是看心跳,最最基本的就是看心律心跳。
游泳困難的地方在於:
第一, 你先要有能力(技術),游長一點的距離,例如1000米,2000米甚至3000米non-stop
第二, 再來你要有能量/力量,在這種距離裡面盡量維持在3~4區間
第三, 還要你有堅強的意志力,能忍受游泳時的枯燥乏味,因為一直看水中的標線,還有天冷天熱時候的怠惰感
關於游泳的科學、生物力學與流體力學等等,還有十份專業的論壇在討論,有時間,我再貼上來給大家參考!!

memoriesoff wrote:
根據Google到的...(恕刪)
蛙式2000公尺約40分,真的挺不錯,很有感的!
cbsxx wrote:
游泳會無感最主要的原...(恕刪)


多謝指導 我會努力試看看的
但說真的
我實在很難游泳保持3-4區間
都會不自覺變成慢慢游
我是嘟嘟中
jimmyann wrote:
多謝指導 我會努力...(恕刪)


嘿嘿,說指導真的不敢當,當作經驗分享吧,我在游泳的那個池子同時也有教練在訓練小選手,國小國中都有,基本上是要去比賽的哪種,一個禮拜要遇到好幾次,我會在池邊仔細聽教練教的東西,指導的動作,最近的一個領悟是這樣的:
那個教練很重視泳姿的正確性,常不厭其煩的指正小選手的動作,強調要多抱水,盡量抱水,而抱水是一個很難從字面上理解的一整套動作,相信版上的高手了解我說的意思。

另外我在另一個論壇裡面有看過一個觀念跟物理有關的 =>

F=MA,F=力, M=質量,A=加速度,這意思就是你游泳的力量大小跟你手臂划水推水,還有雙水打水抬腳,以及轉體等等的快慢有關。

那個教練在指導選手的時候,會強調節奏快慢施力與放鬆,也就是說所有的動作都不是一成不變反覆的機械動作,是有快有慢時而用勁時而放鬆的動作重複。簡單的講以蛙式來說,就是胸前抱水的時候要快,盡量用手掌手臂抱到最多最多份量的水,再使勁往前延展然後再放輕鬆手臂準備作下一個動作,雙腿在夾水的情形也大是是如此。以我的經驗來看,一成不變完全一致的速度是不太好的,如果動作慢就是感覺不到累,也快不了,如果動作大且快,就支持不久,幾趟就累翻了,反而不如剛剛講的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這樣的韻律與節奏,體會久了之後再配合呼吸你會有一段時間感覺特別不累,泳速會不知不學的提高游起來特別的暢快。以上的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cbsxx wrote:
游泳會無感最主要的原...(恕刪)

cbsxx wrote:
強調要多抱水,盡量抱水...(恕刪)


看過很多影片
還是不懂抱水的真義

每次以為自己懂了
結果好像其實根本不懂........
我是嘟嘟中

jimmyann wrote:
看過很多影片還是不懂...(恕刪)


關於抱水,我也不敢太獻醜,有請游泳板上的高手隔空抓藥一番。不然就是找一個懂得理論跟實務的教練諮詢或是付費授課也行。但如果您在我游泳的附近,方便的話我倒很建議你過來聽聽那個教小朋友游泳的教練怎樣教的,聽多了也就跟上課沒有兩樣,我看過絕大多數的游泳教練是不下水教課的,除非是1對1或2的。
我會從阻力的方面來比較游泳和跑步

水的阻力幾乎是空氣的數百倍,基本上只要泡在水裡游泳就是無時無刻都在跟水阻戰鬥,水阻有多可怕??看看奧運選手之前人手一件的鯊魚裝就知道。即使游泳有浮力的幫忙想要保持流線型的身體就代表全身肌肉都必須協同合作,更別提初學者傾斜下沉的身體會製造多大的阻力了。

回到跑步,跑步是直立運動,在雙腳輪流抬離地面落地的瞬間都只能由下肢來吸收衝擊,對於下肢欠缺訓練和強度的跑者來說跑步的難關往往不是體力不繼而是小腿膝蓋腳踝跟你抗議。就算以奧運等級的馬拉松選手成績來參考時速可以達到20KM/HR,去借台U_BIKE體驗一下時速20的風阻吧。

個人經驗:跑步跑到全身發軟無力的經驗沒有,游泳努力一點游快一點上岸整個人癱掉倒是很常有。供您參考。
用三鐵來參考吧:

游泳4公里

自行車180公里

跑步42公里

這樣換算游泳跟跑步是1:10。

jimmyann wrote:
看過很多影片還是不懂...(恕刪)


抱水.....
我花了四年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簡單的說
在作抱水的動作時
你會發現有個抱水的角度會特別吃力水阻很大
那一次的划手你前進移動的距離會變長
那就是抱到水
但這不代表你每次都可以抱到
因為這個角度又會隨著你的整個身體的律動而變化
不是每個次角度都一樣
除非你的動作已經修正到很正確

所以在練習抱水時抓那個感覺時
你必須要把划手的頻率變慢
這樣你才會有抓到感覺並修正你整體動作(如上面說的我花了四年)
你如果有機會看到游泳選手在水裡熱身時
教練有時會說"慢游XXXX M"
這時你會發現選手的划手擺幅頻率不高
但卻前進速度很快移動距離很遠
因為新聞,我以為游泳熱量消耗很驚人…

菲爾普斯每日熱量

我自己最大的問題是
1.不太會游,有肢體障礙的感覺,用腳夾水感覺都游沒有比用手來得遠
2.游泳…真的比較少附加娛樂…有點孤獨感。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