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魚式游泳---二拍式打水疑問


vertical wrote:
提出一個有趣的迷思了...(恕刪)
3. 至於談到重心移出中軸線.......單就藉由手做三角, 身體保持正直不彎曲, 也沒有附掛外加質量情形下, 就把重心移往身體的前下方.... 我認為這應該是一種意念上的集中, 而不是學理上的實踐. 因此, 魚式所提藉由身體"姿態"所做的功去創出的勢來累積位能再轉換成動能, 這理論我是存保留的態度.



單就第三點來講~
個人認為重心、或重心轉移並不是指"意念",
可以把它看做是使用身體某部位當"支撐點",來對抗作用力或反作用力,

因此要感受重心轉移來前進,就必須盡量讓身體各部位能夠抓得到水,
下方的軀幹部位能撐住水來當"支撐點",上方的手抬起往前,自然就能做出前進的動能,


Blair_Wang wrote:
小弟有在上魚式游泳的...(恕刪)


目前只看的到第2部影片,
不過從影片來看並沒有什麼問題,

至於你的問題

1.這腳看起來就像是主動踢的,不像是由腰帶動的感覺
(捷式踢水應該是大腿/髖部帶動,不是腰帶動)
(另外大腿帶動小腿,不等於是用大腿來甩動小腿)

你可以換個角度去"理解",把它看成大腿擺動是"起點"-->小腿踢水為"第二動",
(一)大腿是"起點"所以有比較固定的擺動,
(二)小腿是"第二動",所以會因為要維持平衡以及速度需求,而踢出所"需要"的力道,
影片中 因為是兩拍踢水,所以小腿踢的"幅度會比較大",
而初學者常常都是用小腿在踢水,因為小腿踢水為"起點",所以會浪費多餘的力道,



2.兩拍踢水用哪隻腳
影片裡是~划水的手跟同側的腳踢水,(右划右踢或左划左踢)

原因~當你右手從上方往前擲矛向前,右腳當然也應該伸直,這樣才能拉出一個"划行"的直線,
而此時左手彎曲划水,左腳也跟著彎曲踢水,這樣既不影響整體的划行,又能同時加速,

Blair_Wang wrote:
小弟有在上魚式游泳的...(恕刪)
呵呵 我主要的問題要出在消失連結的那支教學影片中
目前也得到解答了~~

感謝路小飛的再次澄清我的疑問! ^ ^
http://blairsfilm.com/
看影片中踢水膝蓋似乎很彎,踢的幅度很大,但應注意實際上彎曲角度很小,兩腿分開距離也很小(約3-40公分)。

踢腿時膝蓋應盡量不要彎曲,從肩膀到腳尖保持直線狀態。但不是跟棍子一樣硬梆梆,而是像藤條一樣柔軟有彈性。
發力點既不是膝蓋,也不是大腿,而是由肩膀轉動的動能,一路順著腰、腿、小腿、傳到腳掌,產生像甩馬鞭一般「甩尾」的放大效應。

若要比賽50或100米,全程都是六拍踢水。
中長距離則二、拍、六拍切換。
踢腿應該單獨練習,每天下水先踢個1500米,直到踢水變成全自動,比賽時根本沒時間考慮這些枝微末節。

人的本能是六拍踢水,TI不知為何一直強調違反本能的兩拍踢水,是因為比較省力嗎?
對於只是游健康的人來說,或許完全不要踢反而更省力。
六拍 VS 二拍; 由肩帶動 VS 由腰帶動; 效率推水 VS 重心轉移; 踢水練習 VS 超人漂浮
其實以上論點似乎可以擦出更多火花,引起更多討論,但是不論是01 或是 PTT 好像沒看到很激烈的辦證
其實只要不人身功擊,大家理性探討,小弟還蠻樂於研究此類文章
因為就是不想一個人不求甚解的猛游


不過我就我知道的幫二拍打水說一下話,二拍水是為了省力跟身體的平衡
不打水當然比較輕鬆,但不打水就減少了身體的平衝而使用動能減少的效率而降低了划距
與其說二拍水是為了省力,不如說它是讓身體有更好平衡以及更佳的效率
不過是要訓練多打水的體能還是少打水的效率,就看每個人的選擇
http://blairsfilm.com/
我的意思是,無論從競速或效率或技巧的角度來講,都必需從六拍練起。
要體會到踢腿如甩鞭,與達到全自動的境地,更需要長時間大量練習。
若從一開始就練二拍踢水,因為手腳是連動的,腳慢手也快不起來,將來恐怕將來永遠都游不快了。

另從學習的角度來講,當然目標要瞄準於:不拘泥於拍數,隨心所欲收放自如的最高境界。
其次才是二、四、六拍自動切換。
獨鐘二拍,則等而下之。
2014年歐洲游泳錦標賽(Berlin) 男子 1500m 自由式決賽,金牌得主:第4水道,義大利的 Gregorio Paltrinieri (14分39秒93--締造新的歐洲記錄)。可以注意一下他怪異的打水,影片 1分54秒至2分03秒,他右腳是受傷了嗎?

*Berlin 2014 swimming final 1500m freestyle - men amazing Gregorio Paltrinier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PfIBX2yWU

...至於2拍、6拍,應無高下之分,也不必擔心一開始學哪個以後就成不了事。

重點在於:練了許多時數,真正抓住了游泳的"奧義"了嗎?

個人的經驗:先練慢,容易入門;游的正確且熟練之後,已是快慢由心、收放自如...再練快,不難。

可以參考一下:
"輕鬆又有效率的自由式"之"奧義"
*Elements of Effective Swimming ( TI 創辦人 Terry Laughlin 示範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t2jxlkNpw
1.Balanced
2.Streamlined
3.Smooth
4.Easy Speed
5.Effortless Kick
6.Stress-free Breathing
7.Slippery Bodylines
8.Relaxed Recovery
9.Work with...Not Against.
迎著風 流著汗 心靈與身體的對話 這每ㄧ刻的感動 都是上天的恩賜
未接觸TI前,遇到問題時我個人的解決方法就是一個人不斷的游
找不到方法,更沒有科學的數據來檢視自已的游法
學了TI的好處是,它會以運動的科學來解釋
所以會知道自已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

由快至慢或是由慢至快我也是偏向由慢到快
(事實上,我也沒有游快過,一分鐘的划頻大多在38~40 上下)
接觸TI後學到要先將動作放慢先做確實
目前是以節拍器1.6秒來將動作做確實
先將划距游出來,現目標是求50m40個划手數
等划距出來了再來求划頻,將節拍器由1.6秒減少至1.5 1.4 1.3
但還是求划距不變,那泳速就會變快

不過ACOPPER 也提到一個重點
因為小弟從小就是2拍式在打水,所以根本也沒有經過紮實的打水訓練
不要說1500m 我連踢100m都有問題
所以也沒有練成A大所說的
"一路順著腰、腿、小腿、傳到腳掌,產生像甩馬鞭一般「甩尾」的放大效應"

雖然我是TI的練習者,但對TI的教學或說法也不是全盤接收
例如 TI 教學為了要與傳統教學有所分別
最常提到的就是"不需要一直做堅苦的踢水練習"
但其實TI教練也都是傳統教學的方法出身的
所以先前一定也做過很紮實的打水訓練
可是自已已經做過紮實的打水訓練
但因為要有所區別來否定先前自已的訓練
這會讓非傳統教學的方法出身的人,像我這樣都是自學自泳的人
產生某種程度的誤會,以為真的可以學2拍,不用學踢水就可以有
"一路順著腰、腿、小腿、傳到腳掌,產生像甩馬鞭一般「甩尾」的放大效應"
不過我學TI還是會遇到問題,有些問題仍然需要從傳統的教學來需求解答

http://blairsfilm.com/
不要誤會,學習當然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慢而快繼而快慢自如。

我不明白的是,TI一直強調二拍踢腿,理由何在?

若要易學,六拍比較容易。若要省力大可以不踢水。
(當然所謂的不要踢,指的是不主動踢腿,集中全力學習手部(上半身)動作。但實際上身體需要保持平衡,腳還是自動會會踢的。)

因為一般來講選手的動力比例,大約手七腳三。咱們老百姓恐怕手九腳一都不到。
手部動作熟練之後,理論上大約就有選手六成功力了。
若想要更進一步提升泳技,那欠的終究還是要還。
事實上很多人的打水
都不是鞭打的
也就是說
沒有利用到大腿來帶動小腿
要不就是大腿動的太少
....沒...有效的鞭打
只是用小腿拚命打水花罷了

將自由式最基礎的鞭打水練好
就能有效的用到二次腿

因為單腿也能鞭

單腿的練習也行
去左腿鞭
回來右腿鞭

鞭好就歸位併攏
鞭的好能滑行蠻遠的

蝶腿蝶的好
如同兩腿同時鞭打.....
力量和效率....自然就好


游泳想要更精進
熟練基礎動作
是最重要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