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長距離蝶泳...來練吧

這裡到處都是神人
是小弟我被嚇到啊!

那次只是在這裡看到後被刺激了一下
加上剛好下水那天旁邊水道有個穿黑色的bikini咩
這個絕對是重點
所以只好「硬著頭(皮)」拼了...........



youtube上教學的影片真的多到爆
可以找一些名將的來參考
尤其是有慢動作播放的可以看得比較清楚
像是popov,thorpe,phelps都是戰鬥指數一百萬的超級賽亞人

單單練蝶泳有時真的會很無趣
所以如果可以換些花樣的話
可能比較玩得下去
貼一段phelps的「垂直海豚泳」(大約在4'50"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3nqfDsISKY

真的不像是地球人!

另外一個小小建議是
如果泳池有可以使用的話
可以在練蝶泳時套上划手板或短蛙鞋
before vs after之後
相信功力一定可以大增啦!


大家一起來蝶泳吧!!


DoverHsu wrote:
請問ACO大~大約的出現時間?...(恕刪)


平日都晚上8~10點。但現在晚上室外池不開燈,也比較冷了。
最好週末假日來,時間比較充裕,約下午3~4點到7~8點。

Prophet Dragon wrote:
不過那個柔軟度真的叫很好嗎? 除了仰蝶...(恕刪)


所謂「柔軟」不是指「柔軟度」,而是巧妙的利用水的浮力與身體的彈性。

人體沉入水下,會慢慢浮起來,浮到最高點,又會沉下去。沉浮之間會產生一點點動力。
人體上半身脊椎只能後仰一點點,與肩膀也能後縮一點點。伸縮之間也會產生一點點動力。
能否充分利用沉浮動力與身體彈性,就是技巧之所在,巧力與蠻力的差別。



話說俺也覺得影片中兩老鑽入水太深,划手划到太後面,不太適合新手學習。

另網路上多數影片都強調蝶腰,也常看到泳池裡有人一直在練踢腿,這就是大多數人永遠徘徊在門檻外面的原因之一。
像vincent3601、ACOPPER大大這種用500M來計算的
相較於以50M來計算的普通人而言...就叫做神人啦

vincent3601 wrote:
貼一段phelps的「垂直海豚泳」...(恕刪)


果然傳說中,武林高手綁鉛塊練習的情節出現了

但是,那要在深水池才行啊!
台北沒幾個深水池...
一般泳池也不讓人拿短蛙鞋下水...

很想知道vincent3601大大都去哪個泳池?
竟然有可以讓成績突飛猛進的bikini咩


vincent3601 wrote:
這裡到處都是神人是小

可以在練蝶泳時套上划手板或短蛙鞋
before vs after之後
相信功力一定可以大增啦!
...(恕刪)


我就是見證

再強力推薦一下:
1. 腳蹼和手蹼有放大效果, 可以讓人清楚知道如何正確施力.
2. 沒有腳蹼真的很難體會飛出去(或是蹦出去)的感覺.
3. 手蹼還有個好處, 可以練力氣. 拿掉以後好像練輕功人拿掉鉛塊一樣. 頻率可以加的很快(當然你還是可以慢蝶), 距離可以更長而不會手舉不起來.
回jeremykimo大大:
您客氣了!
小弟我只會老驢打滾老狗撒尿
未老先衰的我大概只能啃啃土豆
真要想來個衝刺50米的話
可能得先打119在泳池旁邊standby.............


至於bikini咩
我是比誰都關心啊
只是這麼多天下來還是就只有那一天的驚鴻一「憋」
還真的憋死偶了
如果我再有發現她的蹤跡
我一定會上來通報的.........


所以小弟我大概也就只有那麼一次「轉大人」的紀錄了!



Prophet Dragon大大也說他的感覺就像「飛龍在天」一樣.......「飛」了出去
這個感覺真是太令人期待了
小弟偶還得多多求神拜佛
希望bikini咩可以再次出現
讓我可以勇猛一下
看能不能也跟著美女一起「飛」看看......
ACOPPER wrote:
所謂「柔軟」不是指「柔軟度」,而是巧妙的利用水的浮力與身體的彈性。
人體沉入水下,會慢慢浮起來,浮到最高點,又會沉下去。沉浮之間會產生一點點動力。
人體上半身脊椎只能後仰一點點,與肩膀也能後縮一點點。伸縮之間也會產生一點點動力。
能否充分利用沉浮動力與身體彈性,就是技巧之所在,巧力與蠻力的差別。

話說俺也覺得影片中兩老鑽入水太深,划手划到太後面,不太適合新手學習。



大大講的太好了
這就是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高手境界
或者是叫做水感的東西吧

下水操作後,發現並不容易
看來要重新練一下基本功了


不過我倒覺得,新手還是可以修練
就像TI自由式練習時,手部往往入水頗深
但是實際游全泳時,大都往前延伸,並不會很明顯

個人覺得入水深的優點:
1、確實的進行重心移轉
2、充分感覺到浮力將你向上推
3、延長滑行的距離與漂浮的時間
是的,看了一堆影片,說了一堆理論,但最微妙,最難說清的,就是「水感」或「水性」了。

有時講解帶比劃示範,聽者也完全理解,但就是做不到,或者過幾個月才說終於體會到了,這大概就是「境界」或「程度」吧。
實際練習lesson 1,來說一下心得

入水深其實不容易
日漸變寬的腹部也開始[有感]
有點像在做蛙人操,只是方向相反

這時會發現
1.平時入水壓胸動作不確實
2.真的是要用核心肌群才行

入水深令一個好處是蝶腰比較有感
所以最好找水深一點的泳池

最後50米驗收時,真的輕鬆了不少

jeremykimo wrote:
入水深其實不容易...(恕刪)


這就是要善加利用身體的彈性,與其練「蝶腰」,不如多練「蝶背」。就像影片中的陸上示範動作,手划到最後時,身體呈反弓型,要利用這股後縮肩背再彈回來時所產生的動力,來輔助壓胸入水。踢腿是由上身的起伏所帶動,應該像魚一樣柔軟擺動,而不是刻意的猛踢。
在泳池時常看到踢的驚天動地水花四濺的人,通通游不了多久,毫無例外。

至於入水深的目的,則是要利用身體上浮的力量,手只是輕輕划水輔助而已。練習時誇張一點無妨,但實際長泳時,就要依自己體能狀況來調配拿捏。因為入水越深,節奏越慢,在水下憋氣太久游不長。入水越淺節奏越快,太快就燒掉了。而且若是游出完美的拋物線,游50米,實際變成游60米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