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dkoesi wrote:這真是個好建議 下...(恕刪) 依我的個人體驗,我想提醒你--雙手前刺後,可以試著 "向前而且向上" 延伸至 "接近水面處"想要游快,不論是蛙式、蝶式或自由式,前伸的手都可以試著接近水面處...http://www.youtube.com/watch?v=2b1Fiw9uekMhttp://www.youtube.com/watch?v=HWIFdTMaiPc原因不解釋,畢竟,每人的體驗不同....晚安...
既然放了荻原的影片來做比較,那就用來當對照組好了1. 荻原的臀部始終維持在同一高度上,並盡量貼近水平面樓主頭部浮出水面,臀部立刻下沉,整個下半身變超大擋水板2. 延續第一點,荻原因為臀部能夠維持高度,因此上半身出水的時候踢腿的時機可以往後延,同時收腿的幅度也能大幅縮小不需要像平蛙搞到90度大蛙腿,然後暴力收腿,搞爆膝蓋3. 延續1.2.點,荻原的蛙手是"高肘",樓主的是拖肘簡單說,荻原是依賴肩、背、腰同時出力、手臂是呈現放鬆的狀態樓主單靠手臂力量,向外撥水再拉頭出水,背、腰沒有收縮配合也就沒有"慣性"可以維持向前衝的力量,所以手一停止撥水人也就"沉"啦以上是概念,這種協調性的東西,只能講個觀念練習還是得靠自己,不停的揣摩、修正
看起來可以修正的空間還很大水面動作部分,衝出水面靠的不僅是手,應該說是腳夾衝力跟手部力氣一起拉出去,動作很像蝶泳出水 (其實蝶泳本來就源自蛙泳,所以很多動作都像)而且手部動作感覺過大,雙掌快泳時負責抱水,推力來自抱水後靠雙上臂往後送出,雙掌動作太大前伸時也是增加阻力出水後頭部仰角僅夠換氣就好,不要刻意拉高,記住選手會衝出水面靠的是速度,不是蠻力,速度有到自然容易衝出,衝出同時收腳,避免重心後移。換完氣收下顎"鑽"入水中,重心偏前拉起下半身,此時上臂位置應該略高於雙耳,身體水平後才踢腳夾水這個動作可以讓你在入水後下半身不沉,保持向前的最小水阻力踢完水有速度,雙手一帶身體出現角度就會被帶著衝出水面,然後動作就是一直不斷重複水下動作,重心看起來偏後,下半身一直下沉,這樣阻力太大,快不起來,克服方式是眼看地板胸往下壓。這是 95%以上的人游蛙式都會有的問題,要檢視有沒有下沉,從你可不可以輕易在水面踢水就知道夾角末端應該是兩掌同一水平,但是你的會歪掉,導至下半身扭動且推力損失你要先從慢泳修正至下半身也保持在水平再來求快,自己慢慢來才會了解還有哪邊需要修正修正完成後再由大蛙轉換為小蛙,降低腳部推力但換取更低阻力,同時利用換氣動作帶出蝶身,這樣50m 肯定有 35s 內能力,不過小蛙不適合長泳且傷膝蓋,暖身要確實做好。小蛙再收斂,保持蝶身,手部動作拉大換成自由式手,就是蝶泳了。